国易堂讲易经

相成思维 指世界上任何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两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相成思维

是指相辅相成的思维方式,也即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济相补的观点去看待对立的两个方面或对立的两种事物的思维方式,也称“相反相成”。

这种思维方式的深刻意义,是指世界上任何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两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中一个事物或方面与另一个事物或方面是对立的,但又以对立面或对立事物作为自身存在的条件或前提,对立双方共同组成一个统一体(事物)。正如《系醉》传中所说:“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就是指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常态。

首先,《易经》中八卦、六十四卦,皆是由对立的两个符号“--”与“—”所组成的统一体系。

相成思维 指世界上任何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两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其次,八卦和六十四卦皆是成双成对的,如八卦中的“乾”与“坤”相对,“震”与〝巽”相对,“坎”与“离”相对,“兑”与“艮”相对;六士四卦中的“泰”与〝否”相对应,“既济”与“未济”相对应,等等。以上相对之卦,不但在卦象上相对,而且在卦象所表征的事物上也相对应,但是这种对立本身叉包含了相互补充、相互按济、合成一体,有共同发挥作用的意思。如乾与坤,它们的每一爻皆是相对的(即一阳爻“—”与阴爻“--”相对),但就所表征事物而言,前为天,后为地,前呈刚性,后呈柔性,这都是对立。然而天有四季 风 雷、雨、露去滋润万物生长,地以水士养育万物,它们共同为大自然存在与进化而努力合作。因此,独天不生,独地不成,天地相互配合才能使万物萌生。

其三,《易传》把《易经》中相成思维进行概括使其理论化。例如,坤卦的《文言》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泰卦《彖传》“天地爻而万物通”,都是把天地、动静视之为统一体。《系辞》把这一现象与关系归纳成“一阴一阳之谓道”,意为对立的两个方面,既相推移,又相辅助,不可偏废,是大自然之事物所遵循的共同法则,也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繁衍生息的原因。

其四,阴阳依靠,缺一不可,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短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就是规律、规则、规矩,方圆是指事物和谐地共存与发展。北宋邵雍认为阴阳为大自然中一切事与物的基础,阳为阴之发场,阳去则阴衰,阴尽阳也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一哲学思想正是王夫之所提出的“阴阳协合为一”说,认为阴阳虽有差异,但并不相舍相离、相毁相灭,而是相合相济,相因相通,协合为一,从而构成万物之本体。

(三)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即系统学思维,是指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把自然、世界可看成一个有机体,这个大世界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些小世界所共同组成。

整体思想,在《易经》中有两个方面的体现:

首先,《易经》在形式上是一个整体,自成体系。例如,就其卦象、爻象而言卦象是由爻象所组成,八卦也是由阴爻“--”和阳爻“—”所组成而自成体系;六十四卦又从八个单卦组合而成,自成一个体系。这说明《易经》卦象自身的逻辑结构是一个圆满的整体,不是一个残缺不全的任意增减的符号形式,有着深奥的天然、人理的逻辑,这种逻辑的形成对今后科学研究大有神益。

相成思维 指世界上任何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两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其次,《易传》己用普遍联系、相互制约去解释《易经》,例如《序卦》传,认为《易经》中六十四卦不是杂乱无章的,它有一定的排列顺序与逻辑关系。宇宙间,先有天地,后生万物。因此,象征天地二卦之继以屯卦,“屯”是满盈之意,同时又具有万物初生之意,故在它后又有蒙卦。“蒙”是萌生的意思,万物萌生皆营养,故蒙卦之后继有需卦,需是供给的意思。如此等等,不管《序卦》传所说的卦序之间的联系是否牵强,但是这六十四卦是一个或相反或相因的前后相联系的因果系统。此外,《易传》解经过程中,所提出爻位说,将一个卦看成一个整体,用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去解释卦象与爻象的意义。例如,将一卦六爻分为三部分,称为“三才”,上二爻为天,中二爻为人,下二爻为地。这三部分,一方面各有其规定性(天、地、人),另一方面又有相互影响,有密不可分之意。例如《说卦》所说:

“昔者圣人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材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照此而言,是用一卦去象征宇宙整体,以卦中六爻分别表征天、地、人,认为各有其遵循的法则,但又同受一共同法则,即“性命之理”的支配,后来各代易学家皆以“三才”说去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导出了人与自然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结论。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六十四卦 阳爻 相成思维 阴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