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课堂

五行学说的起源:我国传统术数中的五行学说是什么?

五行学说的产生,在学术界中仍然是个尚未搞清的问题。有文字记载的,则最早在《尚书。洪范》(相传为西周初年,但经考证为战国时期所作》中“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润下,火目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精,润下作碱,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稍作甘”(注:碱为成,辛为辣,甘为甜)。另有一说是孟子所创,又有说墨子有提及,但肯定的是由孟子后的邹衔特别发挥面发扬光大。故此,有估计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术数家创立的,而且其数五是与河图洛书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若参照《内经》,则早在黄帝时期之前就已经有五行之说与应用。若以运气学说的五运六气涉及的天干地支,相信早就在干支出现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只是可能名称略有变化而已。

汉代的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内的“天地阴阳篇”指出。“天有五行,一日木,二日火。三曰土,四日金,五日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大,大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又说:“五行之官,各致其能,是故木居东方面主春气,大居南方面主夏气,金居西方面主秋气,水居北方面主冬气。是木主生面金主杀,火主暑而水主寒,土居中央而为之天润。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亦美,不可以名一时之事。故五行面四时者,土兼之也。”董氏谓: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别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面相胜也。

五行之说,在《周易》经传中并无明确说明,但在《系醉》传内的天数地数的参伍之说,或可属于隐含有五行化生的数理,只在北宋时期的周濂溪的太极图中,在“资生之源”一章节里讲到:“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五行学说的起源:我国传统术数中的五行学说是什么?

明朝的医圣张介宾所作的五行生成数图其实与河图(图9-2)相似。张介宾的《类经图翼》说:“五行之理,原出自然,天地生成,莫不有数。圣人察河图而推定之。其序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大,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夫五行各具形质而惟水火最为轻清,乃为造化之初。故天以一奇生水,地以二偶生火。若以物理论之,亦必水火为先,以小验大,以今验古,可知之矣!如草木未实,胎卵未生,莫不先由于水,而后成形,是水为万物之先,故水数一。化生已兆,必分阴阳。既有天一之阳水,必有地二之阴大,故大次之,其数为二。阴阳既合,必有发生,水气生木,故木次之,其敷则三。既有发生,必有收杀,燥气生金,故金次之,其数则四土王中宫而统乎四维,五为数中,故土日五。此五行生成数之祖,先有生数面后有成数,乃成一阴一阳生成之道,此天地自然之理也。”这里所说的生数。指数1、2、3、4、5,成数指6、7、8、9、10,如把10作0虚省。则为因营数6、7、8、9。这个中的数理,如能领悟。则运用无穷。

《渊海子平》(宋。徐子平)说:“盖闻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是名胚晖。日月星辰未生,阴阳寒暑未分也……是时一气盘中结,于是太易生水(未有气曰太易),太初生火(有气未有体曰太初),太始生木(有形未有质曰太始),太素生金(有质未有体曰太素),太极生生土(形体已具乃曰太极)。所以,水数一,火数二,木数三,金数四,土数五。”五行之所出,于此可见了了。阴阳与五行之二与五的关系,可见于后面章节的互衍河图。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阴阳五行 五行学说 术数 五行学 哲理思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