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课堂

卦变概说:易经六十四卦的变化讲解

对于易卦受变画源于原理上的另外一些描述,笔者认为先了解以下的一些图示,会对易卦受变的理解更加深人,现转录一些认为有助理解的部分。

宋朝陈抟得传于麻衣道者,其主张以图解《易》,主张“辞外见章”。“不立文字”。其说:“羲皇始画八卦,重为六十四,不立文字,使天下嘿观其象而已。如其象则吉凶应,违其象则吉凶反,此羲皇氏不言而教也。《易》道不行,乃有周、孔孤行。《易》道复晦。盖上古卦画明,《易》道行,后世卦画不明,《易》道不行。圣人于是不得已面有辞,学者一著其辞,便谓《易》止于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画微旨。”其现点是“卦画不明,易道不行”的画前有易论。其强调易道重在意、言、象、数四者统一。其在《正易心法注》中指出;”《易》之为书,本于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何适而非阴阳也,是以在人惟其所人耳。”“文王周公以庶类人,宣父以人物人,斯其上也。其后,或以律度人,或以历数人,或以仙道人。以此知《易》道无往而不可也。”陈抟认为,伏羲作易只有图,不立文字。图乃《易》之正本。周、孔所加的辞、传均是注解。陈抟作有《易龙图》,但已失传。

清朝江永在《河洛精蕴》中有说及此,并以此作有一图,其图是河图的变化图,经图中的一六与中五十变换。其演天地之数,上天数二十五,下地数三十。在上一不用,则余二十四,在下六不用,亦余二十四。其说:“水土本同根,天地与人,其初本是水,乃渐凝为土,故阿图一六水,变为五十坤、艮土,五十既易而居北,则南北东西,相对皆二十四点,正应二十四气。”如此,天有二十四气,地有二十四向,人有二十四经脉,日有十二辰二十四小时,则天地人三才之道以一贯之。

请参看此改画据清朝冯道立改良江永的图示,其如图1的河图易龙图(注,原图没有连线),以及元朝张理所画的龙图天地未合(注:居下的五个六点方阵原为与上的一样是十字形排列,此改X形排布是为可天地交合的时空)和已合数图示,如图2-1、2-2所示(注:图2-1原图下黑点本与上白点同阵位菱形四正位,此改黑点为四隅位是为了能与上白点成虚实交空)。

图1是以图2为依据,再以河图之形演变面来,主要是把河图居北下方的象数一和六,与居中的象数五和十相两换而成。图1可以说是为图2-1、2-2与河图三图的结合解说图示,其主要含义,是虚中五、十易变为虚中一、六,以成上下左右皆成二十四气时空数,数理方面,上下天地数合和为。(7+2)+(5+10)->9+15=24,(3+8)+(4+9)=>11+13=24,其居中数1、6虚掉不用,其中心数合为1+6一7,数7是为七星数。又有24X1=24(其可为24=>2+4-6),24X6-144(可为144->1+4+4-9).24X(1+6)=24X7-168(可为168=>1+8+6-9+6-15)等。其数理均可与各数构成各种关联性而成万象之基础,那么,于国周闡道数60而言,则成了24等分的2.5度数。在24的数理中,可为2+4-6=>6-1-5,2.5->60+24->2+(4+1)=7,其中数1为虚中的天一数,6为虚中的地六数。还有,如果各方阴阳相冲交减面合,则又是有为,6-1-5、7-2-5、8-3-5、9-4-5、10-5=5,所得均又是为原中五之数,则仍不失有中五居中的原意;还有。5X5=25,则数25仍实为天数。故天地所得之数生成于象而言,地其实仍居于天中的太空太虚之内面相对为地。于此看法,虚中一、六数不用,主要是与信数乘数的数理有关,数1的任何信数不变,故可作虚之;数6与圆周度数60的主要基数6相合,是为阳性世界的三维显时空的六层面数,故其于關道而言又可虚之。

卦变概说:易经六十四卦的变化讲解

图2-1是龙图天地未合之数图。天于上虚中一不用,是为天数25-1-24得二十四气数,地于下虚中六不用,是为地数30-6=24又是得二十四气数。图中可看出,二十四数是为贯穿天地数之间而生成,其数理可为1X24=24,2X12=24,3X8=24,4X6=24,得数列可为1、2、3、4、6、8等,这数列中的数,均明显是与八卦爻数有密切的关联性。尤其是数4X6=24与其形5数之间的关系,更反映了天地基数5、6与四象数4之间的关联性。

图2-2是龙图天地已合之数图,为天地交合之象数形图,白点阳数相加合共为25,黑点阴数相加合共为30,总数55。其数象点与图2-1,以及图1或河图均是相联系的。对于河图以及图1、图2,如以下内作北定位,此认为阳极数九应居左面,其实际上应是为左右互相调换之图形,但其原图已作左右对反而影响深远,故不敢作太大改动,以免影响理解。

图2-2中,阴数黑点交象于上天,为数二与四,合和为六数;阳数白点交象于下地,为数七与九,合和为十六数,十六的回归数是六。下地余阴黑点数为6+8+10=24,其虚上天交数6不用;相反,阳白点数虚清轻1数不用,其是为3+5+7+9=>(5+7) +(3+9)=>12+12=24。图中,上1与下6分两端交合而互为河图居北之一、六,上左4交于下右9而互为一侧,上右3交于下左8而互为一侧,2、7居内反用互为河图居上。其总体之六行三列形象是与八卦六爻符形位最为相似。其可视为,上1白点应上爻,下6黑点应初爻,则二爻为黑白点8、9、10,三爻为白点7,四爻为黑点2,五爻为黑白点4、5、3,其中二五爻是最为数合的象爻位。图2-1亦可以此理配对应成八卦六爻位象数,从而对比图2-1与2-2,则可看到其象数于八卦爻位上的变化对应。

故陈抟在《正易心法注》中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挂一而不用之义,学者徒知一为太极不动之义,而不知其义实落处也。何则?一者,数之宗本也。凡物之理,无所宗本则乱矣;有宗本焉,则不当用,用则复乱矣。且如轮之运,而中则止;如辂之行,而大者后;如网之有纲,而纲则提之;如器之有柄,而柄则执之;如元首在上,手足为之举;如大将居中,士卒为之役;如君无为而臣有为;如贤者尊而能者使。是知凡得一者,宗也,本也,主也;皆有不动之理。一,苟动焉,则其余错乱而不能施设者矣。”

陈抟又说:“易法于两仪,日一阴一阳。道衍万物,生生之谓。”也就是说,易卦爻的变化发展,实际上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实质是一样的,只是所说的层面或界面不同。其中,“是生两仪”可视为“道生一”的层级,即一阴或一阳各成为一数分立,其生成为各一阴阳爻符;“两仪生四象”可视为“道生二”层级,即各一阴阳裂分或极分为四象卦爻符:“四象生八卦”可视为“道生三”的层级,即各两大小阴阳又再发展而生成为八卦爻符。在生成中,又是于时空而言,并分有属性为阳升阴降等物量性而事质成,故有“上阳下阴,左阳右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体互用,此消彼长”的特性,以此则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卦变概说:易经六十四卦的变化讲解

图3所示是为人体受精分裂模拟图。图4所示是为三道生基层为爻卦易变成界面图,该图为于此所画,为详尽故画得有些繁复。

如图3所示,人体受精的细胞经A、B、C、D、E,五个主要阶段,其生成则可视为胚胎细胞。其中,A可为受精卵在孵化,B为细胞裂变一分为二,C为二分为四,D为四分为八,E为已基本可成胚胞形。

如图4所示,是爻生卦成易所经历的(1)、(2)、(3)、(4),四个主要过程(注:相应的第五过程已成八卦象数成,为图最后综合所成,又可是为八经卦生成重卦,故标示略),为太极分阴阳而易是生阴阳各一成两仪爻符象,两仪爻变生成四象卦爻符象,四象爻变生成基本经卦符象形。其中,(1)可为无道而有道,(2)为道生一期,(3)为道生二期,(4)为道生三期。

图3与图4相比较,两图的生成过程均有极其相似之处,有助于爻变生卦成易的过程。A与(1)为无极而太极的时期,B与(2)为极分变生为阴阳各一而成两仪,C与(3)为两仪生四象,D与(4)为四象生八卦,E与八卦重生成六十四卦作基本总体成胚形。其中“一生二”可作阴阳各一而为两仪爻符,“二生三”可作两受三次裂分变为三爻而卦性理成。

在图3中,其实亦可联想到数学科几何图形中,圆形与方形之间的关系,其可视为圆心的分裂而分圆成方形体。比如,细胞膜可视为圆球形,其内分裂的细胞可视为不同阶段分级数的方形,其可以是先为正三角体,再为正因方体等,其又可为点、线、面、体、物象基成等阶段性的对应。

图4中,其列有卦爻变易的两种方案。陈抟说:“三面有位。是以设位而分上中下,阴阳上上中中下下相待,其位当也,是故换面弗违。”通行的卦变方法,是以乾坤的上与上,中与中,下与下爻变面成。其可生成为,巽、震,离、坎、兑、艮。如图4中的(4)阶段的上层或最右侧的卦符。但此有不同的见解,其应如图2所示,是理应为乾坤的上与下,中下中,下与上爻的交错易变面成,其如图4中(4)阶段的第三列所示,其是上爻为实隐为倒阳向上浮,下阴向下沉;如是通行的方法,则是上爻为虚显为正阳而与下阴沉合同一方向。比如,在泰否两卦中,则可作为理解上下阴阳经卦的浮沉参考。

通行的卦变,是以先天卦阵作基础,以上至下的上下中位,一阳爻极变阴的逆变圜道为;乾变兑、变坎、变巽,返变乾;一阴爻极变阳的顺变圜道为,坤变震、变离、变艮、返变坤。又可为上中下位爻变而成,则为乾变兑离巽,坤变艮坎震。如果以笔者观点,则为下中上的爻变面为,为乾变巽离兑。坤变震坎提,所成与此二进制代码数成的顺道序向相同。

为作参考理解,现辑录《易经图典举要》(常秉义编著)中转载的庞氏(现代)有关乾坤卦变的观点。如下所说:

(1)坤乾交合的变化

(2)艮兑交合的变化

坤乾上爻交换,坤变成员,乾变成觉;

艮兑上受交换,艮变成坤,兑变成乾;

坤乾中爻交换,坤变成坎,乾变成兑:

良兑中爻交换,艮变成巽,兑变成震:

坤乾下爻交换,坤变成艮,乾变成兑;

展兑下受交换,艮变成离、兑变成坎。

(3)坎离交合的变化

(4)巽震交合的变化

坎离上爻交换,坎变成巽、离变成震:

巽震上爻交换,巽变成坎,震变成离:

坎离中爻交换。坎变成坤,离变成乾;

巽震中爻交换,巽变成艮,震变成兑:

坎离下受交换,坎变成兑,离变成艮,

巽震下爻交换,巽变成乾,震变成坤。

其于整体的卦象对应阴阳合作太极面言,阴阳此消彼长;于乾坤两基本主性卦而言,三阳三阴的数量不变,只是两卦相互生成的各爻作组合排列的不同所产生的结果。这种组合排列,符合自然事物的物质守恒,其阴阳性质与量于固定卦体面言不变,但其变化无论是线性还是离散性,均可有根可寻可据,其就是卦爻变化的其中所隐藏的重要规律性。其整体的总卦体中,其外围又如一外大太极,而乾坤只是一内小太极,对于外太极而言,其内在的变化,没达到极变而质变,外太极相对而言是恒而不变的。

图4中的笔者观点,还可看到与陈抟观点的相近之处,陈抟在《正易心法注》中注:“盖二卦反而为二,对而为四,”又说:“然反体则诸卦皆是,对体则乾、坤、坎、离、颐、大过、中手、小过而已。此八卦与诸卦不同,在《易》道,乃死生寿夭造化之枢机也。”这也是说明了每一卦,所具有的卦符体的卦变与不变的特性。这也是说明了,在卦变中,卦的反卦与对卦,就是卦变中卦爻的反变与对变。于此认为。

卦变概说:易经六十四卦的变化讲解

阴阳互体互用,其实也算是属于对反的妙用之理,陈抟于卦爻变亦有所及地注说:“正谓上下二体也。伏谓二体从变也。互谓一卦有二互体也,参谓二互体参合也,与本卦凡八,是谓一卦具八卦也,然一卦何以具八卦?盖一卦自有八变,如乾一变如,二变遁,三变否,四变观,五变剥,六变晋,七变大有。八变复乾是也。”陈抟之言八变例子,只是京房的游魂卦变而已。此认为,这可以用“反、对、正、伏、互、参、评,沉”为主要的卦变,其中浮与沉是笔者所言,指卦变中爻于爻位变化上作渐进式的递增或递减的变化,阳爻向上递增为浮,阴爻向下递减为沉,浮沉又有专指奇偶爻位而言应位的奇位为浮,偶位为沉。反与对,或浮与沉,又有可近言为变与复;变与复,主要是为一卦六爻位作一間道,其卦变而爻位变作一間道后,复重为另一层级隔道而别成一卦;变为一爻之变(故可近言为译或沉),复为一体之复(即一经卦三受体通变,故或近言为对卦);故此变与复,实为易之义。因卦爻变已具有变复之义。这样,每卦的卦变均可以“反、对、正、伏、互、参、浮、沉”这八字面言其所具的八卦之变。

卦变概说:易经六十四卦的变化讲解

图5是在原有图形基础上,再根据图1、2的象数图理改画、改正而成的。在图示中,此把图1改成左阳右阴面调转,置于图5中的最下层圆圈内,也就是说,图1与图2-2。特变化成左右互相镜象调转的对反而画,同理,其实问图、洛书的左右图列,也可以是作左右互换对反来参考探讨。反象,是以上下面言的;对象,是以左右而言的。图6属以成数为主而画的,原河图洛书是言的;对象,是以左右面言的。图6属以成数为主而画的,原河图洛书是以生数和顺旋向面画的,此列图6以作探讨性说明。这也说明了原河图洛书的后天与先天的对反性,特别是如镜象的互对性。其最下层圈内的上下黑自点中,如把居上的象数点二与居下的象数点五调换易位,则其就成了四象太阳与太阴的爻卦符。如果再加上居中的象数,则其四象所为三爻的基本经卦符的形成,就可以较好地从图示中得到联系。比喻现图5,在图示中的第二层圈内的是洛书纵横数15,其就置于太极圈内而总体成1数象,10是5的2倍数为二五的妙用,其又可以是为数10为0与数5为1的变通理解;第三层圈内是天地奇偶数左阳右阴分立对侍而成阴阳两仪。

第四即最下层圈内就是图1所示的改正为对像表示,是阴阳交合于时空的上下左右而生成四象;如再加时空的内外前后,则八卦符象数的基本卦符生成。图中的阴阳天地奇偶数,是有像图3所示中的细胞分裂生长扩展的,细胞分裂组成组织,其均是有同与不同的地方,例如生命密码的遗存性,就如图5中的天地阴阳数分合,离不开奇偶数作属性类别而相似。

从图4与图5中,可以理解到,卦爻变化自内到外的表征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十六分、三十二分、六十四卦。图5结合图4的图示,对于理解易卦爻变,和成卦符象数,以及与河图洛书图示之间的关联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面是一些相关探讨图示的介绍,还有部分请参阅后面章节的图说内。

卦变概说:易经六十四卦的变化讲解

卦变概说:易经六十四卦的变化讲解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六十四卦 卦变 易经学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