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筮应用

王家台《易》简中的《连山》筮卦如何解

《连山易》作为先秦三大《易》学体系的第一个,它的筮占史料似乎已极不容易遇见。所幸江陵王家台出土的《易》简中保存着许多远古筮例,其中有一卦是讲炎黄二帝争战事件的,经多方考察,这一卦是《连山》筮卦。简文是这样的:

吴同人曰:昔考黄帝与炎帝战☑[182]。(笔者按:这里的“考"字应是“者”字)

依据这部《易》简中的其他《易》简的叙事方式可以知道Φ.这个筮卦的卦名是"同人",背景讲的是当年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争,可惜所占之事及释辞都已残缺,不得知道了。所幸这个筮卦的卦象保存了下来,就其中的形式看只有“一、八”两种符号。筮数“八"是三《易》都有的数字,“一”作为阳爻,可以代表三《易》筮数中的奇数“五、七、九"。从筮数形式看,这个数字卦有可能是由三《易》筮法中的任何一种筮得。但从所记载的背景内容看,却是关于黄帝和炎帝战争的事,因此,它不可能是《周易》或《归藏》筮卦。因为《周易》在炎黄时代还没产生,而《归藏》也只是殷代的《易》书。因而它应是《连山》筮卦。与《归藏》的产生时间有关,这里先需要辨明一下晋代皇甫谧关于三《易》产生时间的说法。皇甫谧在《帝王世纪·自开辟至三皇》中说:

庖牺作八卦,神农重之为六十四卦,黄帝、尧、舜引而伸之,分为二《易》。至夏人因炎帝曰《连山》,殷人因黄帝曰《归藏》,文王广六十四卦,著九六之爻,谓之《周易》。

据黄甫谧的说法,黄帝、尧、舜时代《连山》.《归藏》已经分化产生。似乎前文所引的《易》简占例划人《归藏》体系也可以。但皇甫谧的这段文字却是不可信的。

他说:“文王广六十四卦,著九六之爻,谓之《周易》。”这是一个缺乏稽考的说法。从《周易》筮法的代表性筮数“九”字出现的时间来看,“古筮的考古资料从殷墟三期(约廪辛康丁时)到西周早期(约穆王时止),皆数止于八,没有出现过‘九"字",而明确载有“九”字的筮卦是战国时期的。这个事实说明着《周易》不可能产生于西周中期以前.因而文王作《周易》一说没法成立。再从文献所载的西周中期以前的筮例来看,这些筮例所体现的思想内容也不是属于《周易》体系。依据《路史·后纪五》所载的筮例来看,武王伐纣时所用的筮占体系还是《归藏》。《路史·后纪五》说:“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曰不吉。”据清代马国翰所辑《玉函山房辑佚书》中的《归藏》卦名看,“耆老”就是其中一个。如果周初已有《周易》,武王大概不会用别家的《易》来占问自家的事。事实上,直到西周穆王时代,史官筮占所用的仍不是《周易》占法。据《穆天子传》卷五载:

天子筮猎萍泽,其卦遇《讼》雨。逢公占之曰:“讼之繇,薮泽苍苍其中,↵宜其正公。戎事则从;祭祀则憙;畋猎则获。”

王家台《易》简中的《连山》筮卦如何解

□饮逢公酒,赐之骏马十六,绋纻三十箧。逢公再拜稽首。赐筮史狐□。

穆王占问去萍泽田猎一事,卦遇《讼》(乾上坎下)。逢公解卦说:“《讼》卦的繇辞是:苍苍大泽居中,利于奉行正道的王公。若有军旅之事,宜于随天子出征;若有祭祀之事,则悦惬于心;若有田猎之事,则能有所获。”天子赏逢公酒喝,赐给他骏马十六匹,精葛布和粗葛布三十箧。逢公拜谢叩首。天子又赐给筮史狐口。在这个筮例中,逢公说《讼》卦的繇辞是:“薮泽苍苍其中,□宜其正公。戎事则从,祭祀则憙,畋猎则获。"而通行本《周易·讼》卦的卦辞是:“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帛本《周易》是:

“有复,洫宁,克吉,冬凶。利用见大人,不利涉大川。"),这与占例中“繇”辞大相径庭,而且《周易》的六条爻辞也没有一条与之相同,可以断定,这里不是用的《周易》占法。换言之,如果这时《周易》已经产生,周史大概不会舍《周易》而用前代占法。上述两个筮例表明,穆王之前周人还在用着以前的筮占方法,这一事实显然与西周中期以前不可能产生《周易》这一从筮数角度作出的结论一致。事实上,《周易》产生于西周晚期至东周平王这一时期里,至于文王演《易》,含义应是另有所指,而不是文王创立了《周易》体系,详情请参第四章《三<易>体系创立的标志和<周易>产生的时间》。这样,皇甫谧所言显然不足为据,他连关于《周易》产生的历史记录都不正确,对《归藏》、《连山》产生的历史记录又怎能一定就可信呢?因此,皇甫谧的说法是不足为据的。

皇甫谧的说法追其根由,可以上溯到杜子春。杜子春说:“《归藏》,黄帝。”郑玄对杜说的评论是:“非,无明文,改之无据,故著子春说而已。近师皆以为夏殷周。””认为此说不对,它没有明确的文献依据,是杜子春一人所说,所以仅记作“子春说”而已。近时的经师都认为《连山》是夏《易》,《归藏》是殷《易》,而《周易》则是周代的《易》。汉代经师关于三《易》产生及存在时间的说法也许带有整齐划一的理想化色彩,但它的存在足以说明杜子春的说法不具有权威性,不被时人所认同。而皇甫谧的说法里已经明显地存在着问题。就此而论,皇甫谧关于(归藏》源头在黄帝的说法也在可疑之列。

就前文对《归藏》筮法的考证可知,《归藏》筮法创立的天文学基础是三年一闰的历法。就此而论,炎黄时代《归藏》占法不可能出现,因为《尧典》所记闰法还只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司马迁记作“以闰月正四时”),那么黄帝时代怎么会有“三年一闰”的闰法呢?炎黄时代只能是《连山》筮法存在的时代。因此,王家台《易》简中这一关于炎黄战争内容的筮占只能是用的《连山》占法,而不可能是《归藏》占法。因此这一数字卦中的“一"只能表示"七”,而不能表示“五”("五、六、七、八"是《归藏》筮数),更不能表示“九”("六、七、八、九"是《周易》筮数)。作为战国时代的人刻写的《易》占史料,所用的卦象记录形式是当时已经通行的筮数记录方式(即普遍采用阳爻符号),而不是甲骨时代的数字“七(十)、八(][)”,这显然可以理解,犹如今人打印先秦文献只会用楷书字体而不会采用篆体字一样。因而说,王家台《易》简中的这一卦是《连山》筮卦,这是不会有问题的。

王家台《易》简中的这一卦表明,筮占历史远在三代之前早已开始,而《连山》筮法的创立也不是到夏代才发生,早在炎黄时代,“用策36,四营成易”的筮法已经确立了。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古筮法 《连山》筮卦 筮法筮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