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筮应用

唯变所适的天文观与《周易》占变之“五岁再闰”带来动变天文观

晚商置闰,出现“归余于中”的新法,它所带来的第二个置闰位置(即年中)客观上使原先的置闰周期缩短。“归余于终”必须要到第三年年底才能置闰,而“归余于中”则可以在第六个年头的夏季置上第二闰,即五年半的时间可以设置二闰,这显然更为精确。置闰的精神内容“积足一月便置闰”因这种“归余于中”的做法而得到更大程度的展露,日趋明朗。对它的进一步揭示和肯定必然导致“五岁再闰”的规律的产生。“五岁再闰”所表达的并非是“积足二次闰月需要五年”,而是“在五年中会出现两次置闰”。这虽然仍没达到完善,但它已明确否定了仅以年终置闰的方法,因为仅以冬季置闰,是没法出现“五岁再闰”的,这意味着多个置闰位置的出现,从而彻底打破了“三年一闰”的常规,常有“三年闰两头”的情况出现,天地之道不再是不变的,而是常变的。随着多个闰月位置(六月、八月、五月等)的开拓,人们终于总结出天道尚变的规律,动变无时无地不在,所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周易·系辞》),《易》道就是天地之道,“动变"已成了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存在。动的地位被提高,优先化,动成了统一万物的主导形式。动在《易》中是天仪的特征,是阳性的功能,天也因此成了统一万类的主体,《系辞》有结论说,“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因而《周易·乾》卦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从而形成了全新的动变宇宙观,乾阳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参下节)。

唯变所适的天文观与《周易》占变之“五岁再闰”带来动变天文观

由于晚商闰法的“归余于中”,“阳极”思想自然形成,阴阳之道由一极发展为两极,“极则反”的思想使阴阳两极都有着反变的趋势。随着动变观的形成,阴阳两极的反变法则自然进一步得到确认和发展,最后形成完备的阴阳四象理论,成为动变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有寒暑两端,《易》有阴阳两极,寒极生暖,热极生寒,极处生变,阴阳互根,互生互变,即“刚柔相易”。然而天地之道,不止如此,天道尚变,故《易》道尚动,动先于静,是以乾先于坤。因而人事以动为占。凡动则必变,占则观察变爻、变卦;不动则不变,占则观察卦象,品味彖辞而已。所以《周易·系辞》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占卜 占卜卦象 《周易》占变 五岁再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