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筮知识

巫史是先秦筮占《易》学的创立者和发展者何解

文王演《易》一说牵涉到的另一问题则是《周易》的创立者的问题。《周易》既然在文王时代还没出世,那么文王自然不是《周易》的创立者,《周易》到底是由什么人创立的呢?这个问题其实又与《连山》、《归藏》两个体系的创立者连结在一起。对这一问题的考察,笔者以为不能企图只从单个的传说或简单的几条文献中得到说明,而应主要从三《易》的思想内容及筮占历史实际中得到说明。

就三《易》的思想内容来看,“易与天地准”,尤其是其中的《易》必须与置闰规律(日月之道)准(《易》必须拟写日月运行之道,反映日月运行规律所展示出来的义理)这一《易》学精神展示出,《易》学的创立者必须是那些精通天文星历的人,这在远古时代只能是那些司掌星历的专职世家们。司掌星历的专职世家在三代和三代之前都是国家(或部落)的重要角色。在商周,他们就是巫和史(史一职也是从巫中分化而来);在夏代,他们是羲氏,和氏与昆吾氏;在尧、舜,是羲氏、和氏。

从三《易》的实际掌握者来看,就可考的商周历史可以明朗地看出,《易》占的实际掌握者主要是巫和史。殷代巫咸善于卜筮,周代的太史、太卜、筮人、卜人都是实际运用《易》占的人。而卜筮、记载史实原本都是巫的职责。因此,《易》占的实际运用者在商周主要是巫史。

结合《易》占的创立者必须精通天文历法,《易》占的实际掌握者是巫史这样两个事实,可以知道,《易》占的创立者和发展者只能是巫史,是那些既精通星历又善于筮占的巫史。《世本》说,“巫咸作筮”,创立筮法的人是个名字叫咸的巫。《说文解字》在解释“筮”字时说,“筮"字“从竹从弹(巫)”。这告诉我们,筮占一术原是与巫联结在一起的。

在殷代,巫咸既能“传天数",又善筮占。在西周,史佚(武王成王时太史尹佚)是“传天数”的人,他又懂筮占。《史记·晋世家》说:“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史佚策祝。”史佚讲究选择吉日,懂“策祝”。春秋战国时代,郑国的裨灶,齐国的甘德,魏国的石申等,他们既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又是善于占卜的人。夏代,昆吾是“传天数”的人。昆吾作为一个部族的名称,这个部族的人既精通星历,又善于筮占。清代马国翰所辑的“归藏"逸文中有一条说:“昔者河伯筮与洛战,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初学记》卷二十)。"筮例中人物涉及“河伯”、“洛伯”,似乎是神话故事,其实不是。在王国维所作的《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中,在夏帝芬之下有这样一条:“十六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水经·洛水注》引《纪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不云何年)。"这一疏证表明洛伯名字是“用",河伯名字是“冯夷”,河伯与洛伯争战是确有其事。因而这一筮例并非神话故事,而是筮占史实记载。而据同书所记,昆吾氏在夏代恰是此时开始显扬于世的。昆吾氏既懂天文,又善筮占,这是无疑的。但昆吾氏在夏代是否也属于巫,暂未见有文献说明。

再把问题往前推,历代相传伏羲画卦作《易》,那么伏羲是否也是精通天文的人呢?从古代的文献记载来看,伏羲不仅是精通天文的人,他更是天文学家的鼻祖。《周髀算经》说:“伏羲作历度。"

明确记载着伏羲是天文学家的先驱。从这位远古圣王观象作卦的方式及大名看,他也确实是一位精通天文的人。伏羲观象作卦,“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天象"是放在第一位的。《系辞》又说:“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天地、日月,四时是最显著的象,伏羲观象的目的当然不只在于象本身,更在于探索象背后的规律性内容。他所创立的《易》的一条原则是“《易》与天地准”,他不能不懂日月运行的规律。《汉书·律历志》说:“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表明伏羲所作的卦是一种数字卦,他已能运用数来拟写物象物理。显然,这与伏羲“制历度”所展示出的他掌握有较高层次的数学知识是一致的。伏羲应该是当时掌握着“天道”(日月运行规律)的人。

这位圣王的大名是“伏羲",他被后世称为“天皇”、“太昊(嗥)帝庖牺氏",而神农则被称为“人皇”,黄帝则被称为"地皇"。他被称为“天皇”,则说明他在后世心目中是与崇高的“天”连在一起的,所谓“伏羲氏继天而王”。

巫史是先秦筮占《易》学的创立者和发展者何解

为什么他又被称作“太皞帝”呢?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中有说:

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象日之明,是以称太睐。

意思是说:帝出自“震”位(八卦方位之一,方位代表东方,时令代表春天),不需要任何理由和根据,就象太阳一样,从东而出,朗照天下,所以称作“太皞”(昊)。显然,这里的"帝"就是太阳的化身。而作为八卦之一的“震”本有“升”的意思,因而这段话展示的思想是以太阳运行的规律性现象和物候为据,也就是说,它同样是“观象”的产品,只是所观内容特定在太阳(天文内容)。伏羲被称作“太皞帝",也就是说他像太阳一样伟大,文明从他开始。他应是当时精通天时物候,为人们生产活动作出极大贡献的人。

由于远古的人以族名为姓氏,因而“伏羲氏”、“太皞”实际上是他的部族的名称。从远古时代行业世袭秘传的特征来看,这个部族应是通晓星历的部族。尧、舜、禹至夏帝仲康时代司掌星历的“羲和"二氏中的“羲"氏应是他们的后人,所以仍以“羲"为部族的姓氏。总起来看,“伏羲”无疑是当时的天文学家,无论是就一个部族而言,还是就创立《易》学的圣王太皞个人而言,他都是精通星历的人。

因此,就先秦《易》学发展的历史实际而言,创立和发展三《易》筮占体系的只能是其时精通天文的人,或称作当时的天文学家们,尽管他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身分和称呼(如巫、史等)。

筮占《易》学的创立者和发展者都是古代的天文工作者(巫史),这一事实又展示了另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内容,这就是.《易》学一开始就是与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的天文学家连接在一起的。所以《易》从一开始就追求着揭示天地之道,一开始就以“与天地准”为原则(这一原则更是历法所追求的目标),以总体上把握宇宙万物(天地人)为目标。因而在建立这个理论体系时,在方法上他们运用了当时是他们用来制定历法的基本方法“观象授时"中“观象"方式,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象的系统,从静止的象到运动中的象,从有形可见的象到无形不可见的象,借以表达宇宙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象和过程及其背后的理。在用理论表达这个象的系统时,他们运用了他们已经掌握的用来表达历法的科学知识一数学,这应是当时他们所掌握的最先进的科学工具,用数的形式拟写表达着这个象的系统及其背后的理。于是,这个象的系统在理论表达形式上就呈现为这种特殊的数字系统。这种数字系统表达着这个宇宙的所有物象和这个宇宙中的基本道理。它所呈现出来的理性思维精神是毋庸置疑的。这个体系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就已经产生和形成,它的原始和古老显然不是其他宇宙观体系所能比拟的,于中于外,都应是这样。它所具有的理性精神、理论形式以及质朴的思想观念必将对后来的中华文明起到深远的影响。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目的是用来探索宇宙万物的发展趋势和结果,从古代天文学家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探索角度而言,建立这个体系的目的同样是高尚的,伟大的。只是由于当时的科学认识水平的局限,他们没有可能真正建立起一个能“与天地准”的科学体系。后来的巫史们继续沿着这一目标不断地做着努力,企图能达到这个从绝对意义上说永远也达不到的目标,结果难免留下遗憾。但从他们最初建立这一体系的目的和他们的探索精神角度而言,这些古代巫史无疑又是应当值得后人肯定的。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占卜 先秦筮占 巫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