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筮应用

《连山》、《归藏》、《周易》三者在实际占筮中各自处在什么地位?

在周代的筮数发展历程中,目前并未看到《连山》占法还在运用的情况。但这并不能说明《连山易》已不存在。因为一者,夏、商二代虽已作为历史,但新王朝仍保留了他们的后裔,所谓“王者存二王之后,使统其正朔,服其服色,行其礼乐,所以尊先圣,通三统师法之义,恭让之礼”。杞国是夏朝后裔,宋国是殷人后裔,“各行己祖正朔。宋不行夏,杞不行殷"。在夏、商后裔们的生活区域,各自祖先的典章制度被保存显然是可信的,《连山易》应该还在杞国这个地方活动。二者,筮法以闰法为基础,据史书所载,直到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所用历法仍不统一,“夏正,殷正、周正”分别被不同的诸侯国所用,

殷周至春秋战国,各诸侯国行用不同的历法,计有夏、殷、周、鲁、黄帝、颛顼六种,通称古六历。这些历的年长都是365一天,故又称古四分历。它们的不同在于岁首,黄帝、周、鲁三历以十一月(子月)为岁首,称建子,殷历以十二月(丑月)为岁首,称建丑,夏历以正月(寅月)为岁首,称建寅。这就是“三正”之说。此外还有颛顼历以十月(亥月)为岁首,称建亥。目前由于资料缺乏,对这些古历的详情还不太清楚。

《连山》、《归藏》、《周易》三者在实际占筮中各自处在什么地位?

由于夏历对四季的划分与农业生产周期性更为切近(“夏正以正月”),梓慎所谓“夏数得天”,故而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便先后用上了“夏历”,这当然不是夏朝历法的恢复,而应是在商周历法基础上发展出的新历法,只是它援用了夏历的四季划分方法而已。

这个情况表明,秦以前的中国历法由于分封制度及各诸侯国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不一致,从来没有真正统一过。同样,以历法为基础的筮法也不可能各地区全然一致。夏代《连山》筮法固然简陋,但在夏代后裔及周边落后地区存在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在周中央政权中,有专门的巫史机构司掌筮法,他们对筮占发展史的通晓及对三《易》筮占方法的掌握是无须怀疑的,惟其如此,史官才能说“(太卜)掌三《易》之法”,“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从江陵王家台秦简中的内容来看,其中包含有远古时代的占例。其中有的籍例(如炎黄争战的筮例)从内容和卦象上分析,无疑是属于《连山》占法。筮占史料在秦代犹有保存,在周代“太卜掌三易”之说自然无疑。然而从客观上看,一种没能正确反应天文规律的筮法一旦被认清,是极易被迅速淘汰的,这应是《连山》筮数在考古材料上几乎不见踪迹的主要原因。太卜掌三《易》之法,保管好卜筮历史,与现实中不直接使用《连山》筮法并不矛盾。

由前面所述可知,严格意义上的《周易》的产生至早也要在西周中期,在此之前是谈不上太卜掌三《易》的。

《周易》产生以后,《连山》、《归藏》、《周易》三者在实际占筮中各自又是处在什么地位呢?由于古筮资料的零星,这个问题显然难度相当大,但从《左传》、《国语》的三个遇“八”占例的分析中约略可以窥得大概。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占卜 《周易》 《归藏》 《连山》 占筮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