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咒

符咒法术与易学的宇宙演化模式:神咒之类的宇宙化生模式也都可以发掘出易学的理趣

从哲学基础方面推究符咒法术与易学之关系,这除了考察其思维特色之外,还可以从其宇宙模式方面着手。就表面而论,符咒法术似乎没有什么直接性的宇宙演化模式资料;然而,如果我们透过符号代码的背后,就可以发现道门中人符咒法术赖以建立的宇宙演化根据。

这里,我们不妨就符箓作一番稽考。从形态来看,符显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颇为神秘的图形。其基本的建构规则乃是所谓“三元八会”之法。《三洞神符记》在叙述其来历时说:

符咒法术与易学的宇宙演化模式:神咒之类的宇宙化生模式也都可以发掘出易学的理趣

三元者,一日混洞太无元,高上玉皇之气;二日赤混太无元,无上玉清之气;三曰冥寂玄通元,无上玉虚之气。五德者,即三元所有。三五会,即阴阳和。阴有少阴、太阴;阳有少阳、太阳。就和中之和为五德也。篆者,撰也,撰集云书,谓之云篆。此即三元八会之文。八龙云篆之章,皆是天书,三元八会之例是也。云篆明光,则五符五胜之例是也。八会本文凡一千一百九字。其篇真文,合六百六十八字,是三才之元根,生立天地、开化人神万物之由。故云:有天道、地道、神道、人道,此之谓也。作者在这里力图对什么是“三元八会”作出解释。他首先罗列了“三元”的名称,指出每一“元”都发端于一种“气”。接下来谈“三元”与“五德”的关系。所谓“五德”本是指五行之德;但《三洞神符记》却以为“五德”乃是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再加上“中和”。在作者看来,五德乃包含在“三元”之内,三元即立则五德也就存在了。再接下来,解释什么是“”,作者将“篆”通于撰写之“撰”。他举例说,“八龙云篆”就是属于“三元八会”一类东西,并且具体说明了其本文之字数。这些东西在今天当然是很难查考了,我们也不必为此而费心机。值得注意的是,《三洞神符记》作者把“三元八会”的符字看作是一种原生性的东西,它们是“三才”的根本,天地人神万物都是以“三元八会”为根由的。这虽然只是神学说法,但却反映了道门中的一种宇宙演化模式。这就是以“三元”为由来,而三元乃是“三清”之气所化,这“三清”之气从有关道门典籍看又是出于“混沌之元”,这也就是老子所言之“道”。混沌大道化而有“三元”之符,从而演化出“三才”,天地宇宙由此而具形。大家已经知道,“三才”本是《周易》的一个基本的术语,《三洞神符记》把它置于“三元”符字之下,这当然只是一种理想性的构想,但却表明了这种以符字为本体的宇宙滨化论被路上了易学的印记。与易学相关的宇宙演化观念不仅渗透在符箓之中,而且也融

贯在咒语里。例如这首《天蓬神尺咒》天清清,地宁宁。十方世界,杏杳冥冥。建无之中,上有元晶。包罗万象,总辖万灵。密行造化,不测而成。开天辟地,分其昏明。大朴既散,万类乃亨。三才定位,仁义斯兴……...

这是以“天蓬”为主神的神咒。其篇幅较长,笔者所引只是其中一小段。“天蓬”或称天蓬元帅,是唐代以来所尊奉的“四圣真君”之一。道经以为天蓬本是北斗第九星,即金眉老君,化身伏魔,救护众生。据说他四面八手,身长五十丈,著金甲,手持剑战。在道经中,有关天蓬元帅的描绘不少;不过,我们这里所关注的是咒语中的宇宙化生思想。作者一开始即以“清宁”二字对天地做了一番形容;接着,笔锋一转,导出了大神开天辟地的情况。在神咒的创制者笔下,天地开辟以前是一个“大朴”状态。所谓“大朴”,其说来自老子的《道德经》,但与易学的“太极本初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值得注意的是,神咒创制者关于天地开辟、宇宙化生的模式已显示了时空的明确理念。就空间来看有所谓“十方世界”,这是一个立体的空间架构。因为“十方除了传统所云“八方”外,还加上“上下”,这就使空间感更加明显了。神咒创制者以“倒叙”的手法道来。一开始就说天道地,推出“十方”的空间概念,而后再说明这是天神“密行造化”,不知不觉而形成的。而当我们回头再看神咒之题目“神尺二字,就会产生一种联想,似乎天神开天辟地、创制宇宙还运用手中的“尺子”来丈量,好像工作很细致严格似的。这当然只是神咒所造成的艺术氛围提供给人的想象空间。在这种空间里,尽管我们所看到的易学词汇以及卦象名称并不多,其至应该说很少,只有像在其它道经也经常使用的“三才”这样的言辞;但关键在于其创制者是运化了易学关于宇宙化生理论的精髓。假如我们稍微思索一下,不难发现神咒的背后乃蕴藏着易学的“太极生两仪,两仪交通而出三才的模式。因为神咒两次提到了天地,而这用易学的术语来说就是“两仪"。由此,我们把它们连结起来,那就可以理出其中的脉络,即以“大朴”蕴含“太极”,以“天地”为两仪,天地两仪既“密行造化”,则“三才”自立。可见,就像符箓一样,神咒之类的宇宙化生模式也都可以发掘出易学的理趣。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易学 神咒 符咒法术 易学学说 宇宙化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