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书房

阴阳五行之道——世界文化伟大的理论,阴阳感应,必然会相求相得相合

古人论阳阳,主要就”气”的层次上言的。阴阳之气虽不可见,可见者日月之象。故“阴阳往复,,寒暑彰其兆”。“阳之道,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管子》日:“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是故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前一句阐述阴阳在四季与屋夜变化中的作用,后一句则指出了阴阳是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易 •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折中》:“易者阴阳之道也,卦者阴阳之物地,爻者阴阳之动也”。

阴阳变化无分的机蕴是太极之理(即宇宙变化规律)。由此可见,《周易》正是建立在阴阳两极基础上,圆融统一地概括了宇宙万物之问的变化关系。阴阳之间冲合推荡,无时无刻地左石影响着万物的盛衰状态,《开元占经 •八谷占•八谷阴阳相冲》一节中论述了各种粮食价格此消彼长的倚伏关系:

《黄帝占》日:谷有阴阳,冲位相当,王相废休,名在其乡。《黄帝要经》日:春夏为阳,秋冬为阳,阴当合贱,阳当合贵,春夏贱为顺,秋冬贵为逆。《黄帝占》日:稻与小麦为阴阳,稻贱时小麦贵,十五日反之亦等。黍与小豆为阴阳,黍贱时小豆贵。麻与大麦为阴阳,麦贱时大麦贵,大麦贱时小豆贵。麻与大麦为阴阳,麻贱时大麦贵,大麦戏时麻贵。粟与大豆为阴阳,栗贱大豆贵,大豆贱粟贵。

阴阳五行之道——世界文化伟大的理论,阴阳感应,必然会相求相得相合

阴阳是一个抽象概念。《内经》云“阴阳有名而无形”。杨学鹏先生认为变量概念可与阴阳概念类似。何为变量,如物理学中的频率、生理学中的心率等。变量概念是重要的概念。他在《阴阳五行》一书中说:

我们说人身阴阳是一个变量,两千年前形成的中医概念就蕴含着变量意义,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创举和奇迹。…人身阴阳是变量,是沟通中医学与现代科学的关键环节,是揭示人身阳阳本质的关键环节。人身阴阳的变量性质暗示着中医学使用数学,主要是高等数学的潜在可能性。中医学使用高等数学,不禁使人感到意外,但这种可能性有可靠的内在根据。可以想象,一旦把数学引入中医学,中医学将如虎添翼,起飞指日可待。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概括为阴阳的相互对待(离合)、相互依存(互根)、相互消长(升降)、相互转化(生化)等四个方面。

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阴阳之间缺一不可,亦不可偏废,二者相对相合而存。《易传》“乾阳物也,坤阴物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媾精,万物化醇”。《老子》:“万物负阳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说,阴阳感应,必然会相求相得相合,男女、牝牡上、雌雄等无不如是。

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待,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所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易经》:“故水火相速,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就是说,阴阳互为依存,互为作用,是变化而成物的动因。庄子日:“阴阳聚则生,散则死”。《类经因翼》:“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阳相合,万象乃生”。在整个生命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阴阳的互根、互存的关系。一旦“阴阳离决”,生命也就终止了。诚如《易传》所说:“乾坤毀,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礼记》:“阴阳和而万物得’。这就是说,一切事物的存在,都离不开阴阳相互依存这一前提。

阴阳五行之道——世界文化伟大的理论,阴阳感应,必然会相求相得相合

阴阳经常处于“阳消阳长”“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状态中。阴阳的消长、升降、出人是循环不息的,这是天地气交的正常变化。一年有四时,阴阳消长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冬至一阳生,直至夏至前,为“阴消阳长”的过程,气候从寒冷逐渐由凉转暖乃至炎热。夏至一阴生,直至冬至前,为“阳消阴长”的过程,气候从炎热逐渐由暖转凉乃至寒冷。一年四季阴阳变化分明,是由于日、月、地球三者运动的结果。所以《易 •系群》:“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灵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不论一年四季循环,或一日昼夜更替,都是阴阳消长规律的体现。总之,阴阳二气的消长起优,生生不息之机,正是宇宙万物(如日月升降、人事盛衰、潮涨潮落、花开花谢……)吉凶祸福的变化动因。

阴阳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阴可以变为阳,阳可以变为阴。阴阳之所以能互相转化,是因为相对的双方已相互倚伏着向其对方转化的因素。《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内经》:“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而“极”“重”,就是其转化的根本因素。阳生则阴成,阴生则阳成,阴阳二气相伴始终而未偿领曳相离也。一部大《易》,无非是否、泰相倾,剥、相循,损、益相倚…。阴阳倚伏,乾见则坤伏,坤见则花伏。故(能。文言》:“六爻发挥,旁近指地”,正是表述了纯阳包阴,纯阴涵阳乃至阴阳之间极则必反的不断转化状态的原理。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阴阳 五行 乾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