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内经•素问》与《周易》:奉生之气,通子天地

王冰在注《内经·序》文中说:虽然年月推移和朝代更替,但《内经》的传授与学习却持续不断,只是恐怕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有关《内经》的某些内容时常有隐而不授的情况发生,因此旧有的第七十一卷,前代的先师们就把它隐藏起来秘而不传。当时,他得到了先师张公秘藏的珍本,文宇清晰不缺,说理详细周全。他把得到的珍本与原有的卷数合在一起,参考校注,许多疑难不清的问题,就好像冰雪消融一样得到了完美的解决。王冰总汇编成的《内经•素问》,共分为八十一篇二十四卷。王冰所补人的内容就是运气学说,即:《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运气七篇”。“运气七篇”的指导思想是《周易》思想体系的扩展与延伸,王冰在天地人三统共生的宇宙观的思想影响下,系统全面地观察自然现象和人,并把两者结合起来,用阴阳五行学说加以阐释,指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在内,均在运动变化着,并且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各自均不能孤立存在,天地人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他在注释中特别强调气候、物候等变化对养生、病候、诊断、治疗的客观影响。不难看出,“运气七篇〝的内容非常丰富,其文字篇幅占《素问》的三分之一,与其他篇章的指导思想息息相通,互为补充,是《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历代医家们所重视,而王冰的注 文更是后世学习“运气七篇”的向导,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经•素问》与《周易》:奉生之气,通子天地

王冰指出:《素问•六节脉象论》所说的“夫自吉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是讲“形假地生,命惟天赋,故奉生之气,通系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日人。”“天气不绝,真灵内属,行藏动静,悉与天通,故曰皆通乎天气也。”“形之所存,假五行而运用,征其本始,从三气以生成。”“非唯人独由三气以生,天地之道亦如是矣,故易乾坤诸卦皆必三矣。”它指明了自然界万物以相制约的形式而存在,对人的影响之大者,莫过于天之气候,地之五行,如一年四季寒热温凉气候变化,虽各有春温主生;夏热主长;秋凉主收,冬寒主藏的特点,但它们实质上是一个不可截然分开的整体。因为有了春温之生,才能发展变化为夏热之长,有了夏热之长才能发展变化为秋凉之收,有了秋凉之收才能发展变化为冬寒之藏,这也就是有了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进退之变化,才有生物的生长化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进而有了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长发育变化,所以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人生存于天地间,亦是物,置于万物之中必受其影响,而万物间的相互作用又是在远动变化中发生的,所以说动節相石,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如果天地间的阴阳运动变化发生异常,就会径直地损害万物危及人的生命活动而发生种种病征。

《内经•素问》与《周易》:奉生之气,通子天地

王冰云:“夫云雾不化其精微,雨露不沾于原泽,是为天气不降,地气不腾。变化之道既亏,生育之源斯泯,故万物之命无索而生,《易•系辞》日:‘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然不表交通,则为否也。《易》日:“天地不交,否。’气之初,地气升,气之中,天气降,升已而降以下,形天气之下流,降已而升以上,表地气之上应。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交合,泰之象也。《易》日:“天地交泰。天以德流,地以气化,德气相合而乃生焉,则假以温凉寒暑,生长收藏,四时运行而方成立。“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的不同影响,导致人的饮食物不同,体质各异,因此发生的疾病也不一致,治疗原则与方法亦不一致,这就是物候、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这也是王冰认识人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以及确定治疗原则,制方配药的基础。王冰指出:《异法方宜论》所讲的: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一不同,皆愈何也?地势使然也。这是由于人类效法遵循天地问生长化收藏的规律,又妥其地势高下气候燥湿的影响而出现的客观具体情况,例如:生活在东方区域的人,由于东方为日出阳气生发之处,海滨傍水,气候温暖潮湿,又盛产鱼盐,因此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不仅长期处于温暖潮湿的气候之中,而且喜食鱼盐,因为鱼能助热,热积于体内,盐味咸走血,多食令人渴,渴则多饮,内外湿热熏蒸,致使人们腠理疏松,易患痈疡之病,病在肌表,宜用砭石治疗,即用尖石或石片刺破痈疡以排脓血,这就是后世所谓砭石疗法源于东方地区的原因。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周易 内经 王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