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百家集解

天地之数图:兼五行之数四十,合而为五十有五,备天地之数也

天地之数图

疏解:

“内十五”者,一、二、三、四、五也。“兼五行之数四十”者,六、七、八、九、十也。“内十五天地之用,九、六之数也”者,可与图(四)天地之数十有五图互参。

解说:

内十五天地之用,九、六之数也。兼五行之数四十,合而为五十有五,备天地之数也。

天地之数图:兼五行之数四十,合而为五十有五,备天地之数也

大衍之数图

疏解:

此段明大衍之数与天地之数的关系。刘牧认为,大衍之数与天地之数不能无关;理由有二:第一,大衍之数所述揲著之数本身即用天地之数,故大衍数不能与天地数无关;第二,揲菁之数以象天地,不能舍天地之数而求天地之象。那么大衍数又何以比天地数少五呢?刘牧说:五十有五乃是天地之极数,大衍数五十乃是天地之用数。用数比极数少五,是因为天五不用也。又说,天五非真不用也,而是易主用四象,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四象生数也,而天五乃四象生数转换为四象成数七、八、九、六之中枢也。是四象七、八、九、六之中皆含五也。故用四象,五即在中也。故天五不用。天五不用,岂非示人以易洗心,退藏于密,方得居中处正之妙乎!刘牧此论虽巧,然亦似有不周之处。既然易主用四象,则非独五不用,是十亦不用也,五、十皆不用,则大衍数用四十乎?又,四象七、八、九、六已含五数,则其亦含一、二、三、四数,则一、二、三、四数亦不用乎?如此则大衍数只三十而已。

再,大衍筮法明言,“五岁再国”,是已明用五数,非暗用五数也。故刘牧之论仍可商榷。

解说:

《经》曰:“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又日:“大衍之数五十。”则减天地之数五也。韩氏日:“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则不言减五之数。所以孔氏疏以为五十有五,乃天地阴阳奇偶之数,非是文演天地之策也。

且诸儒分大衍之数分而为二之义中,则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之用,末则陈四营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之理,此岂可同乎本末而异其中之数也。况乎揲著之数,以象天地,岂可舍其数而求其象乎?斯亦疏家之失,不求天五“退藏于密”之义世。且夫五十有五,天地之极数也。大衍之数,天地之用数也。盖由天五不用,所以大衍之数少天地之数五也。或日:天五不用,何以明其不用之由?答曰:天五不用,非不用也,是用四象者也。且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此四象生数也,天五所以斡四象生数而成七、九、六、八之四象。是四象之中,皆有五也。则知五能包四象,四象皆五之用也。举其四,则五在其中矣。故易但言四象以示,不言五象也。今揲蓍之义,以筮而尚占者也,以象天地之用数,所以大衍之数减天地之数五也。

天地之数图:兼五行之数四十,合而为五十有五,备天地之数也

其用四十有九图

解说: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韩氏注日:“衍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固尝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孔氏疏:京房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求实,故用四十九焉。马季长云:易有太极,谓北辰。北辰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位不动,其余四十九运而用之也。荀爽云:卦各有六交,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五十。初九“潜龙勿用”,故用四十九也。郑康成云:“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以五行气通于万物,故减五,大衍又减一,故用四十九。姚信童遇云:托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画之数,故减而用四十九也。顾欢云:立此五十数以数神,神虽非数,因数而显,故虚其一数,以明不可言之义也。今详诸家所释,义有多端,虽各执其说,而理则末允。敢试论之:韩氏注以虚一为太极,则末详其所出之宗也。何者?夫太极生两仪,两仪既分,天始生一,肇其有数也。而后生四象、五行之数,合而为五十有五,此乃天地之极数也。今若以太极为虚一之数,则是大衍当用五十有四也。不然,则余五之数,无所设耳。况乎大行衍天地之数也,则明乎后天地之数矣。大衍既后天地之数,则大极不可配虚其一之位也明矣。又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是则以太极为无之称。且太极者,元气混而为一之时也。其气己兆,非无之谓,则韩氏之注,义亦迁矣。或日:韩氏之注,承辅嗣之旨。

且辅嗣之注,独冠古今,斐然议之,无乃不可乎?答曰:此必韩氏之寓言,非辅嗣之意也。且若愚以胸臆论之,是谓狂简。今质以圣人之群,且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既言有,则非无之谓也。不其然乎?至于京、荀、马、郑众贤之论,皆采摭天地名数,强配其义。(编者按:此处有缺文)且若以天地之名数强加配偶,则靡所不可。

(编者按:此处有缺文)然而天地之数,生成相因,理如贯珠,不可骈赘而设也。虽能强立其义,推而究之,则于所由之宗不会矣。试论于末篇。

天地之数十有五,居其内而外斡五行之数四十也,今止用其四十九者,何也?

盖由天五为变化之始,散在五行之位,故中无定象。又天一居尊而不动,以用天德也(天德九也)。天一者,象之始也,有生之宗也,为造化之主,故居尊而不动也。

惟天三、地二、地四之数,合而成九阳之数也。天三则乾之三画,地二、地四则坤之六画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阳得兼阴之义也。故乾之三兼坤之六,成阳之九,斡运五行成数而通变化也,所以揲耆之义,以象其数也。或问日:易云“坤元用六”,今则乾三兼之是坤之六,无用乎?答曰:非也,在其中矣。此盖易举其至数而言之也。数六是少数,举其多则少可知矣。是知阳进而“乾元用九”,阳退则“坤元用六”也。亦由当期之日,惟合老阳、老阳之数,其少阴、少阳之数,则在其中。举多兼少,易义皆然矣。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天地之数图 大衍之数 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