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专题

王弼的易学著作有《周易注》和《周易略例》,对宋明易学和宋明理学的形成起了很大影响

王弼《周易注》中的许多观点,同王肃说是一致的。如王肃注损卦上九爻辞〝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说:

处损之极,损极则益,故日不损,益之;非无咎也,为下所益,故无咎。据五应三,三阴上附,外内相应,上下交接,正吉也,故利有收往矣。刚阳居上,群下共臣,故日得臣矣。得臣则万方一轨,故无家也(《周易集解》引)。

王弼的易学著作有《周易注》和《周易略例》,对宋明易学和宋明理学的形成起了很大影响

损卦,艮上兑下。三阴,指三、四、五爻皆阴爻。“内外相应”,指上九和六三爻,有应。“刚阳居上”,指上九爻。王肃的解释,本于《象》传的爻位说和损卦《彖》文,以“损极则益”,解上九爻义。而虞翻则以 其卦变说,互体说释之:“二五己动成益,坤为臣,三爻据坤成家人,故曰得豆。”(《周易集解》引)王弼则采王肃义。他说:

处损之终,上无所奉,损终反益。刚德不损乃反益之,而不忧于咎,用正则吉。不制于柔,刚德遊长,故日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收往也。居上乘柔,处损之极,尚夫刚德,为物所归,故日得臣。得臣则天下为一,故无家也(《周易注》)。

此段文字,与王肃说基本一致。“损终反益”,即王肃说的“损极则益”;“尚夫刚德,为物所归,故曰得臣”,即王肃所说“刚阳居上,群下共臣,故日得臣矣”。仅此一例,足以说明王肃易学对王弼的影响。当然,马融、荀爽、郑玄等人的注解,本是古文经学派的观点,亦为王弼注所吸取。有一种说法,认为王弼易学水源荆州之学。刘表为荆州牧,王弼之父业,乃刘表之外孙。刘表主荆州,提倡经学,儒生宋衷居荆学之首。宋衷不仅解易,而且以注扬雄《太玄》用名于当时。朱熹的《太玄注》不仅影响王肃,而且影响王弼易学。此说,值得商阙。如果说,荆州的经学,轻视今文经学的章向;之学,如刘表的《周易》注。近于线氏易,还有一定的根据。

但由此将王耕和王研易学的水源,归之于宋衷,特别是其《太玄注》,则是一种推测。《三国志•王肃传》说:“年十八,从宋衷读太玄,而更为之解。”但其《周易注》,是依其父王朗的旧稿而撰写成的,即本传所说〝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其与宋衷《太玄注》很难说有什么联系。扬雄虽为古文经学派中的人物,但其所作《大玄》乃卦气说的一种形式,朱衷为其作解话,表示并不排斥汉易中的象数之学。而王肃解易则是排斥象数之学的。就现传下来的宋衷易注看,其解易取互体说,如其释泰卦六四爻《象》文“翩不富”说:“四互体震,翩翩之象也。”(《周易集解》引)而王肃和王弼则排斥互体。总之,王弼易学乃其所处的时代,所谓〝正始之音”的产物,归之于其祖父所处的学术环境,是缺三说服力的。《隋书•经籍志》说:“后汉陈元、郑众,皆传费氏之学。马融又为其传,以授郑玄。玄作易注,荀爽又作易传。魏代王肃、王弼并为之注,自是费氏大兴,京氏送衰。”此以二王皆传古文经学派的费氏易,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从哲学史的角度看,王弼易学,如前面所说,又是老庄思潮发展的产物。王肃乃当时儒家经学大师,并非玄学家,而王弼则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其以玄学观点解易,又同汉代道家解易的传统有一定的联系。王弼不仅注《周易》,而且注《老子》,《老子注》是其么学的代表著作。这两部著作的写作时间,已不可考。据《三国志•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说:“年十余,好老氏,通辦能言。”其少年时,妥老庄的影响就很深。其以道家观点解易,是很自然的事情。就汉代易学发展的历史看,道家黄老学派已将《周易》同《老子》相融合,后来演变为《参同契》。

道家学说对儒家解易颇有影响。《易纬•乾凿度》即吸收了道家的观点解释“太易”。郑玄注《易纬》发挥为“从无人有”说。两汉的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都认为《周易》的原理同《老子》的“道”是一致的。如桓谭说:“伏義氏谓之易,老子谓之道,孔子谓之元,而扬雄谓之玄。”(《新论.闪友》)又如张衡于《灵先》中,以《老子》的“有物洋成”,解释《易纬》所说的“大素”,以“溟涬“即气木形成的状态为“道之根”。

东汉末思想家王符于《潜夫论 .本训》中,提出“道者气之根“说。从《易纬》说的太极元气,解释《老子》说的“道”。以上史料说明,在王弼以前,已有易老结合的传统。这对王弼以老学解易不无影响。特别是《乾凿度》所说的“有形始于 无化“以及郑么注,显然,为王彌易学所吸收。当然,王弼解易,不仅排斥太极元气说,亦排斥《易纬》的象数之学,同汉代黄老之学和《易纬》并不一样。但他以玄学观点解易,同汉易中易老结合的倾向有着继承的关系。王弼的任务是将这一传统加以改造,把它引向玄学化的道路。

王弼的易学著作有《周易注》和《周易略例》,对宋明易学和宋明理学的形成起了很大影响

总之,王弼学的形成是曹魏时期古文经学的发展和老庄玄学兴起相结合的产物。由于玄学家以老庄观点解说《周易》,所以后来人们将《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见《颜氏家训•勉学》)。这表示在魏晋时期,易学的发展走上了玄学的道路。玄学家的易学乃易学史上一重要阶段,既不同于汉易,也不同于后来的宋易。此派易学,从易学史上看,由于排斥汉易的象数之学,注重义理,创建了义理学派;从哲学史上看,此派易学又把《周易》经传纳人玄学领域,成为魏晋玄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宋明易学和宋明理学的形成起了很大影响。

王弼的易学著作有《周易注》和《周易略例》。前者是对《易经》和《彖》《象》二传的注释,后者是讲《周易》的体例。《周易注》后收人孔颖达《周易正义》中。

唐郭京有《周易举正》,认为得王弼注古本,其实多处出于己意。此点清崔述已指出。《周易略例》有唐邢踌注,宋魏了翁亦有解说,本节所引《周易注》依《十三经注疏》本,《周易略例》依四部丛刊本。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六爻 爻位 损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