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指南

王弼对《系辞》大衍之数的解释,以太极为世界本原,进而将太极观念玄学化

王弼对《系辞》说的“大行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作了一种新解释,提出了自己的太极观。其太极观具有鲜明的么学的特色。其对太极的解释,,保存在韩康伯的《系辞注》中,王弼说:

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大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

王弼对《系辞》大衍之数的解释,以太极为世界本原,进而将太极观念玄学化

“天地之数”,按韩康伯注,天数五为奇,地数五为偶,天地之数即天奇地偶之数。“演天地之数”,是说,推演天奇地偶之数,为七八九六之数,此种推衍则依赖于五十之数。王弼以此解释“大衍之数五十”。他以“其一不用”,解释“其用四十有九’,以此不用之〝—“为太极,是出于马融说:“易有太极,北辰是也……北辰居位不动,其余四十有九,转运而用也。”(《周易正义》 王弼的“其一不用”说來于“北辰居位不动”说。但王弼对“一〝或太极内容的解释,则与汉易不同。马融则以北极星为太极,郑玄则以元气为太极,都是同汉易的卦气说联系在一起的。王弼于易学中排斥取象说和卦气说,既不以太极为物象,也不以太极或“一”为数学上的“—”。因为数学上的一仍有形象可说,既有形象可说,则不能成为太极。此即“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这两向话,就筮法说。

—〝不参与揲蓍的过程,此即“不用”,但其功用却体现在整个求卦的过程中,此即“而用以之通”。此“—“,由于它本身不是数,六七八九之数才因此而形成,此即“非数而数以之成”。这实际上是说,如果此“一〝参与揲著求卦的过程,那就成为大行之数其用五子,结果得不出六七八九之数,卦象也就不能形成了。所以说“四十有九,数之极也”。是说,揲著只能以四十九为其极限。下文,王弼从其哲理的高度做了论述。他把筮法中的“一”或太极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即“无”,把四十九根普草之数看成是天地万物,即他所说的“有”,“有”指个别存在的东西。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无”,是不能用“无”来说明的,必须凭借有形有象的具体的事物显示其作用,如同然法中的“一”,总是通过四十九根蓍草数目及其变化来显示自己的功绩一样,此即“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最后得出结论:

王弼对《系辞》大衍之数的解释,以太极为世界本原,进而将太极观念玄学化

要在个体事物的极限处,穷尽处,即在个体事物之上,就筮法说,在四十九数之上,来指明个体事物的由来及其赖以存在根据,此即“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显然,这是以其玄学中的“无”来解释筮法中其一不用的〝一”和易学中的太极。

王弼的太极观,从易学史上说,是对汉易的太极观的否定。既否定了太极元气说,同时也否定了以太极为北极星神的太乙说。这是王弼易学排斥汉易中象数之学的一种成果。从哲学史上看,王弼通过对大衍之数的解释,以太极为世界本原,进而将太极观念玄学化,视其为虚无实体,一方面打击了《易纬》中的有神论,另一方面也反对了汉易中以太极为原初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其所说的虚无实体,实际上是一种逻辑上虚构的观念,即无任何质的规定性的最抽象的逻辑概念,不过,王弼将其实体化了。他以此解释太极这一哲学范畴,正是其客观唯心主义思维路线在易学哲学中的表现。将筮法中的太极实体化始于汉易,将此实体观念化则始于王弼。王弼将太极视为虚无实体,除受其玄学的影响外,也是从《易纬》太易说和郑玄对《易纬》注释中如以数起于无的观点引申出来的。此点,前面已讨论过,这里不再重复了。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太极 大衍 太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