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论医易同源之六十四卦艮卦——中医养生学的萌芽

论医易同源之六十四卦艮卦——中医养生学的萌芽

艮下艮上,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六四,艮其身,无咎。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上九,敦艮,吉。

阳和阴,以成氤氲摩荡之和风,则气血无病也。”(同上)“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金匮要略》)如果阴阳失调,气失其和,风即病人。“若阴气不交,热气独发,则为热便脓血……如阳气不应,阴气独行,则为厥利不止……或阴阳隔绝而为外寒内热,或阴阳两病而下寒上热;或阴阳相争而为寒热往来,或阴阳相引而为左右抽扯,总由阴阳偏甚,不合厥阴阴尽阳生之本体。”(《六经通解》十一卷)《伤寒论》337条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这便是厥阴病的病机实质。正由于其病机是“阴阳气不相顺接”,故临床主要见证有:

(1)厥热胜复。所谓厥热胜复,是说厥阴病在发展过程中,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外在反应。厥即是寒,以寒多为阳不胜阴,为病进;热多为阳复阴退,为正胜。

如331条云:“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唐氏解释说:“盖火热水寒,乃人身本有之气,肝木挟肾水之寒肆发,则为厥逆而利;包络挟心火之热气肆发,则为热利。一热一厥,互相进退,则为厥热往来。惟水寒火热,两者交会,化为冲和之阳气,是为少阻,则风气和矣。”厥是挟寒水之气,故病进;先厥后热,是水火交会化为冲和之气,故利可止。又如342条云:“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进也。”这是以厥与热的时间多少以决病之进退。368条云:“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睟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这又是以厥热判预后,厥者预后不良,手足温者吉。于此可见,仲景辨证施治是多么重视阳气的恢复。


论医易同源之六十四卦艮卦——中医养生学的萌芽

(2)厥热真假。厥阴病表现阴极似阳,阳极似阴的病证。335条有“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唐氏解释为“伏热之厥”。尽管外表为厥冷,而内有伏热,伏热愈深,则厥冷愈重,这就是阳极似阴的病理。又如366条“下利,脉沉而迟,其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这本是虚寒证,但有面赤发热的“戴阳”表现,临床最易发生误会。其实病的本质是阴盛寒证,“脉沉迟,不利清各”,是辨证的关键,“戴阳”乃是阳盛格阳阴之象。

厥阴病虽极复杂,理解了“阴阳气不相顺接”的病机和“厥热胜复,厥热真假”的临床表现,则基本上可以理解厥阴经的辨证意义了。

这里主要探讨了唐宗海在“六经辨证”中的医《易》思想。如认为太阳经属“膀胱寒水之府”,与肾为表时,同“司人身之水,在卦为坎,坎外阴内阳,以阳入阴,则气生焉。”阳明属胃与大肠,“在天以卯酉属阳明,卯酉为日月之门户,且酉为日入,如《周易》明入地中之明。”少阳为“天地生阳之气,从阴出阳,发生万物。”

太阴主脾土,“土则含其水火以成造化。”少阴“气出于肾而主于肺,天一生水……阳化阴,阴含阳,为北方坎卦之象……为阳之根柢。”厥阴经主肝木、风,而风既有“氤氲摩荡之和风”,也有失和病人之邪风。并举《周易》巽震二卦以喻风的性质,如巽卦,二阳爻在上,一阴爻在下,为“以阴从阳”,乃由北向南之寒风;震卦,二阴爻在上,一阳交在下,为“阳极阴回”,“阳生阴退”之和风。

可见唐氏虽是晚清主张“中西汇通”的大家,但他并未忽视中医传统的气化理论。这里列举“六经辨证”的气化理论及医《易》思想,虽有挂一漏万之嫌,庶可概见一斑。

论医易同源之六十四卦艮卦——中医养生学的萌芽

艮,旧说多训为止,误。高亨认为,见在金文、甲骨文中皆从目从人,而艮则从目从匕,“匕即人之反文,则艮即见之反文明矣”。但高氏据此释艮为顾,“为还视之义,引申为注视之义”。高氏本已接近艮字本义,但稍一引申发挥,便有毫厘千里之误了。罗炽《释艮卦》一文,认为良卦所叙为古人养生之学,实为有识之见,然又偏偏释艮为安止,甚难与全卦之辞圆通。艮卦之卦交辞,每句都不离艮字,若艮为安止,则气何以动,功何以行?《太玄·视》:“初一,内其明,不用其光。次二,君子视内,小人视外。”《玄测》:“内其明,目窥深也。”“小人视外,不能见心也。”分“视”为内视与外视。依高氏“艮即见之反文”,则内视为艮,外视为见,明矣。艮卦所叙为古人养生术中的内视功法,行功时杜绝感官与外界接触,使神内,附于目而内视,即以神与目共同观照真气在体内的运行。《道德经》所谓“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所谓“内照形躯”“闭塞其兑,巩固灵株”,李明珍《奇经八脉考》所谓“内景隧道,唯返观者通照察之”等皆与艮义相通。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台湾学者有“‘良其背’一语系指养生运动时应以脊柱为重”之说,韪矣。督脉在背,意念内视真气沿河车路径运转。穿过督脉重重关节,是行功的关键所在。《参同契》谓“五金之主,北方河车”,内功家言“夹脊双关至顶门,修门路径此为尊”,皆此之谓。“不获其身”,犹老氏之“外其身”,庄生之“无己”,皆谓行功之际,全神贯注,忘记了自身的存在。“行其庭,不见其人”,犹庄生之“外物”。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庄子·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谓对养生之道有高度修养的人吸气可以经涌泉而达到脚跟,这已是战国时人养生的功法。西周人以脚趾为吸气的起点,内视首先贯注人脚趾,故云“艮其趾”。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腓,小腿肚;拯,升也,举也;随,王弼注:“随,谓趾也。”孔颖达疏:“胖动则足随之,故谓足为随。”真气绕脚踵将行小腿肚,心中有不快之事干扰,未能顺足而升。王船山《前愚鼓乐》八“慧剑将持斩葛藤”,讲的是行动必先调神,斩断妄念。此爻正谓调神不力,行动受阻。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限,腰际也,《本义》:“限,身上下之际,即腰胯也。”列,陈列、峙立也,《易·系辞》:“八卦成列。”夤,通胂,《说文》:“胂,夹脊肉也。”《素问·缪刺论》:“刺腰尻之解,两肿之上是腰俞。”两肿夹脊成列,故云“列其夤”。薰,《集解》作阍,借为昏,《说文》:“昏,不僚也。”薰心,心中迷乱貌。

真气行至腰际,沿夹脊肉之脊柱而上,此行气之关键,须得调神专一,若心志迷乱,则有害无益。

“六四,良其身,无咎。”身,马王堆帛书作赔,《说文》:“身,也。”王弼注:“中上称身。”胡瑗;“人之体,统而言之则谓之一身,分而言之则腰足而上谓之身。”真气既过腰际而至于躬,难关已过,故曰“无咎”。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辅,借为,面颊也。真气行督脉为升,行任脉为降。“艮其辅”,谓真气过泥丸而行于面颊,开始下行。气贵运行不息,升降有常,犹言语之有秩序。故“言有序”为以言喻气明矣。

“上九,敦艮,吉。”敦,《诗·行苇》:“敦彼行苇。”《毛传》:“敦,聚也。”《管子·内业》:“转气如神,万物备存。”尹注:“转,谓结聚也。”《道德经》:“转气致柔,能婴儿乎?”敦,抟也,聚也。气贵聚而忌散,气聚则精积,精积则神生,故“敦艮”,为行气有成之象。

艮卦描叙的是调气养生的过程。真气由脚趾,经小腿肚、腰胯,沿脊柱直上泥丸,然后沿面颊而下。盖卦仅六爻,不及遍叙,故真气沿面颊而下之部位皆省略未叙。作《易》之时是否有奇正经脉诸名,尚属难知。据马王堆出土的汉初医书《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正经脉仅及十一之数,且不知诸经脉与脏腑的联系。故良卦之养生术只是古人早期的调气法,是中医养生学的萌芽。随着养生内视功法的发展以及理论上的完善,其萌芽形态的东西反而使人们陌生了,是故艮卦二千余年来未得真诂。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医易同源 中医 六十四卦 艮卦 养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