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易》以道阴阳:阴阳对立统一法则,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易》以道阴阳:阴阳对立统一法则,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周易》象数体系的基本符号是阴爻(--)、阴(—)。基本概念是阴阳。阴阳二字,不见于《易经》、见于《易传》。《象传上》释乾初九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释坤初六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这里的阴与阳显然是哲学概念。阴阳观念,在远古人类,早已萌芽,晴天见太阳,谓之阳日,阴天谓之不阳日。昼见阳光,夜不见阳光,产生昼阳夜阴观念;山之南面,日照长,作物茂;山之北面,日照短,作物劣,产生南阳北阴观念;夏日炎热,冬日寒冷,产生夏阳冬阴观念。《周易》总结宇宙普遍规律,提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说卦》)的原理。《系辞下》阐述阴阳统一的宇宙观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有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周易》思想体系建立在“阴阳合德”的基础上。元代易学家吴澄对此论述透彻:“窃谓伏羲当初作《易》时,仰观天文,天文只是阴阳;俯察地理,地理只是阴阳;观鸟兽之文与地所宜之草木,近取诸人之一身,远取诸一切动植及世界服食器用之物,亦无一而非阴阳者。”(《吴澄集》卷三)《周易》阐述的阴阳学说,即朴素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法则。现代自然科学如电学、磁学、光学、化学、生物学、数学,无不是研究这一法则在不同领域的表现。

《易》以道阴阳:阴阳对立统一法则,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阴阳对立统一法则,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黄帝内经》将这一哲学范畴广泛运用,达到神妙的程度。中医学的六个层面,都用它来表述:

(1)宇宙观:“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天元纪大论》)

(2)人体生理结构:“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素问·金匮真言论》)

(3)病理学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离诀,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4)诊断原则:“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谨熟阴阳,无与众谋。”(《素问·阴阳别论》)

(5)施治法则:“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素问·至真要大论》)

(6)养生之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

《易》以道阴阳:阴阳对立统一法则,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阴阳概念不是一上实体概念,而是一种属性概念,指藏府的属性特征;也是一对关系范畴,它表述各种特质特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它“数之可百,推之可万”,无非《周易》概括的阴(--阳(—)二象。中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已利用这一普遍法则建立中医理论体系;可是在西方世界,当十九世纪的黑格尔明确论述对立统一法则之前,人们对它的认识远没有中国人这么深刻,更不用说运用医学了这或许是东西方哲学影响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能揭开自然界的许多奥秘,同他们掌握了打开殿堂的金钥匙不无关系。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易经 中医 阴阳 阴阳对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