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太极思维:阴阳五行之理是“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的根本

太极思维

相区相成的两极转化运动结构

地球按妥来自太阳的光线,总是半面为阳,半面为阴,随着地球自转一周为24 小时(12 时辰),就形成大约白昼一半(12 小时)和夜晚一半(12小时)的阴阳现象。一昼夜24小时(每小时时间等同)时问的24 等份也就意味着空间上的 24等份。有趣的是,地球公转一周,或谓太阳视运动一周,在黄道圈上恰恰形成 24个特征点一24 节气。24小时是 12时辰,24 节气是 12 月,皆与人体的 12经络相应。12经络白昼一半,夜晚一半,于是有了三阴三阳的中医六经概念。不论24小时、24 节气,还是 12 时辰、12 月,以区三阴三阳理论,都是时空合一的动态尺度。“经络藏象的奥秘就在于此,它不仅具有空问结构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的时间结构的含义,而这种时空结构又是以一定的数理变化为根据的。人体生理与病理的时空结构与地球的经纬度一样,,随着地球绕太阳的运转变化及地球本身自转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着,中医学理论的特色就在于此,详于时间结构,略于空间结构;详于功能简述,而咯于解剖分析,这就是经络藏象理论生命力所在,也是《伤寒论》中六经理论的生命力之所在。”“只有我们深刻理解地球在圃绕太阳公转及本身自转的过程中呈现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寒热分布的规律性的动态变化时,才能深刻理解中医气一—阳阳——五行一藏象、经络之真谛。”《素问 •天元纪大论》日: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署、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太极思维:阴阳五行之理是“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的根本

天之五行与人之五观同步共振的感应关系正是中医天人合一理论的精斷。天省阴阳,地有乘刚,人有仁义;天有五星,地有五行,人有五藏,此即大极阴阳一分为二(含三为一)宇宙法则纲领性作用。正如《内经》所说:“五运阳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生杀之本始,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世。”太极图是易卦干支阴附五行的缩影,太极原理是易学恩维的精髓,一阴一阳之谓道,正是太极之理的体现。一个至简至易、均衡对称的阴阳鱼图像,可谓囊括天地、包罗万象。何为太极?《内经》转载《大始天元册》文日:“太虚寥廓,肇基化元。”《老子》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易•系群》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类经图翼》日:“太虚之初,廓然无象,自无而有,生化肇焉,化生于一,是名太极,太极动静而阴阳分。故天地只此动静,动静便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此外更无余事。”朱子在《周易本义》中日:“太极分开,只是两个阴阳,阴气流行则为阳,阳气凝聚则为阴,消长进退,千变万化,做出天地问无限事来,是故无往而非阴阳,亦无往而非太极。”又日:“象数未形理已具”,“未有天地之先,毕竞先有此理。”由此可见,太极者,天地万物生成之理也。无论太极、阴阳,无非一气之流行。故古人云:“天下无理外之气,亦无气外之理。故理不可以离气,气不可以外理,理在气亦在,气行理亦行。”张介宾进而日:“夫既有此气,则不能无清浊而两仪以判;既有清浊,则不能无老少而四象以分。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动静有机,阴阳有变。由此而五行分焉,气候行焉,神鬼灵焉,方隅位焉。河洛布生成之定数,卦气存奇偶之化儿。有死有生,造化之流行不息;有升有降,气运之消长无端。体象有常者可知,变化无穷者莫测。因而大以成大,小以成小,大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亳,浑然太极之理,无乎不在。所以万物之气皆天地,合之而为一天地。天地之气即万物,散之而为天地。故不知一,不足以知万;不知万,不足以言医。理气阴阳之学,实医道开卷第一义,学者首当究心焉。”

太极思维:阴阳五行之理是“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的根本

太极动而两仪分,从无至有之象。张介宾日:“无者先天之气,有者后天之形。先天者太极之一气,后天者两仪之阴阳,阴阳分而天地立,是为体象之祖,而物之最大者也。由两仪而四象,由四象而五行。”程子日:“四象者,阴阳刚柔也。阴阳生天,刚柔生地。”邵子曰:“天生于动,地生于静。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的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阴阳之中,又有阴阳,故有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刚柔之中,又有刚柔,故有太刚太柔,少刚少柔。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体尽。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士,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体尽。”“物之大者,莫若天地。天之大,阴阳尽之;地之大,刚柔尽之。阴阳尽而四时成,刚柔尽而四维成。四象既分,五行以出,而为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中,复有五行,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阳相合,万象乃生。”总之,阴阳五行之理是“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的根本。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阴阳五行 太极思维 两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