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周易数理之“九”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

周易数理之“九”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

天地之至数。“至数”即至极之数,亦天地自然之数。《素问·三部九个候论》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因为一为万数之始,九为单数之极。超过九,只是零的增加。古人认为天地虽大,万物虽多,都离不开数,而数又无不是从一开始,至九回复。《黄帝内经》有很多篇章,如《灵枢》“外揣”“九针十二原”“九针论”等都提到了“始于一,终于九”的问题,足见其对“九”这个数的重视之一斑。

“九”为什么这般重要呢?张介宾也有一番解释:“数始于一,终于九,天地自然之数也。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太极运乎其中,阳九之数也。又如四象之位,则老阳一,少阴二,少阳三,老阴四。四象之数,则老阳九,少阴八,少阳七,老阴六,以一、二、三、四连九、八、七、六,而五居乎中,亦阳九之数也。故以天而言岁,则一岁统四季,一季统九十日,是天数之九也,以地而言位,则戴九而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位中宫,是洛书之九也。以人而言事,则黄钟之数起于九,九而九之,则九九八十一分,以为万事之本,是人事之九也,九数之外,是为十,十则复变为一矣。故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也。”(《类经·脉色类》)

据以上解释,可见宇宙间很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九”,似乎“九”是很神秘的数。《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是以“九”附会帝王,以“九五(乾卦第五爻位)”附会帝王之位。甚至古时还有“君之门以九重”(《楚辞·九辨》)。

周易数理之“九”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

《黄帝内经》作为古老的医学典籍,也有不少地方用“九”作为理论推演的,兹撮要叙述于下:

其一,太一巡九宫:《灵枢·九宫八风》“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反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前面洛书已有解释,这里不赘述。)其二,六六之节,九九制会:《素问·六节藏象论》:“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张介宾解释说:“六六之节,谓如天地合数,则花甲生焉,花甲一周凡六十日,而所包天干各六,是一周之六六也。一岁之数,三百六十日,而所包甲子凡六周,三阴三阳凡六气,是一岁之六六也。九九制会者,天有四方,方各九十度有奇,而制其会,岁有四季,季各九十日有奇,而制其会。”(《类经·运气类》)按“有奇”即是有余,因为每季九十日,四季得三百六十日,实际一年为三百六十五日又二十五刻(四分之一日),故曰“季各九十日有奇而制其会。”参看原文“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余而盈闰矣。”(《素问·六节藏象论》)就更清楚了。

其三,诊脉之三部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邪疾。”

三部即人体上、中、下分成天部、地部、人部。本篇经文三部之中又各分天地人三部,即“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分,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素问·三部九候论》)后世以诊全身动脉的诊法太繁琐,改进为“独取寸口”(手腕后桡骨动脉)的诊法,即将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而每部又有浮、中、沉三候。三三得九为九候,这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三部九候”的诊法。

其四,九针九刺:《灵枢·九针论》:“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四时,五以法五音,六以法六律,七以法七星,八以法八风,九以法九野。”这是说“九针”之数,是仿天地自然之数而制作的。如天、地、人的次序为一、二、三,春、夏、秋、冬四时,宫、商、角、征、羽五音,黄钟、太族、姑洗、蕤实、夷则、无射六律,以及北斗七星、四正四隅之八风、地域之划分九野等,这些自然数,恰与九针数相应。

有了九针,还有九种不同的刺法。如:“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输也;二曰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输也;三曰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五曰分刺,刺分肉之间也;六曰大泻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九日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灵枢·官针》)

周易数理之“九”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

以上针的型号数目为九,刺法亦有九,其意不外九为最大的数,古人认为疾病繁多,变化复杂,非九针不能尽其治,非九刺不足驭其变。其五,黄钟之数:《灵枢·九针论》:“黄帝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岐伯曰: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黄钟”,是用竹制成的乐器,为六律之一,其声洪大,还可用以矫正音律。长九寸,每寸恰当九纵黍,九寸合计八十一纵黍。古人认为九九八十一,为九数之尽,针取黄钟之数,意为用九针可应无穷之病变。张介宾说:“自一至九,九九八十一,而黄钟之数起焉。黄钟为万事之本,故数亦应之而用无穷也。”(《类经·针刺类》)黄钟之数,亦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三月而为一时,以三参物,三三如九,故黄钟之律九寸,而宫音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

其说虽不尽同,然作为音律,其数为九九八十一,则是一致的。尤其用《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三三如九,九九八十一,也意味着此数可统万事万物。总而言之,九针取黄钟之数,寓应用无穷之义罢了。此外,关于“九”和“八十一”的还不少,比如《黄帝内经》分《灵枢》和《素问》各八十一篇,秦越人《难经》计八十一难;药物炮制;不少品种须九蒸九晒;道教炼丹要九转;甚至《老子》也是八十一章。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周易 中医 黄帝内经 数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