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神仙体系的梳理与易学符号的对应结构,神仙系统也就形成了天地人的三统结构

道教神仙既然已经分布到人体的器官之中,这就进一步显示了其成员数量的众多。随着时代的推移,道教神仙人物的确是呈增加趋势的。一方面是各种民间信仰的地方性神明由于受到朝廷敕封而升格为道教神仙,进入其仙谱;另一-方面是道门中人的修炼活动与仪式的展开都需要种种相应的神明。于是,神仙的户口簿就不断地有了新的注册登记者。神仙人物不断增加,造成洋洋大观的局面,这对于道门中人而言,当然是显得很有气派的事。

正如一个小分队发展成一个集团军,置身其中的人都会感到一种“团队”声威,道门中人从神仙队伍的壮大中得到了修道热情的激发。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将集团军式的道教神仙进行“编队”以免造成混乱?为此,道门中的许多杰出人物付出了种种努力,“设计”了诸多方案。由于具体师承不同,各个教派所认可的神仙等级坐次略有区别。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道教走向全国。因此,各个组织派别的神仙也开始“合拢”,形成了比较公认的神仙体系。在神明坐次的具体排列上,不同的经书自然具有不同的特色,但在观念上却与道门中人关于宇宙生成演化过程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

道教关子宇宙生成演化过程的认识也是不尽一致的。故而,所提出的“模式”也各有千秋。如《净明忠孝全书》卷二《净明道法说》言及:“道生一,一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基本上是沿袭《周易·系辞》的说法;另外,有些道教学者提出,其演化模式应当是遵循“太易一-太初-一-太始--太素一一太极”的“气化”过程。与这些认识相联系,道教神仙谱系便有相应的整饰。不过,最有影响的则是“天、地、人”的三统结构。如《老君太上虚无自然本起经》说:“天为一,地为二,人为三。”在早期道书《太平经》中也提出了天地人三统的序列,认为“元气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天也,分而生阴而成地,名为二也;因为上天下地,阴阳相合施生人,名为三也。三统共生,长养凡物……”意思说:在元气混沌模糊的自然状态,共同凝聚成一,这就叫做“天”;由天再分出阴气凝结成“地”,这就叫做“二”;由于阳气上升为天,阴气下降为地,阴阳互相感应,而施养生成人,这就叫做“三”。天地人构成三统序列,共同生化,长久地养育宇宙万物。《老君太上虚无自然本起经》与《太平经》的说法尽管有所不同,但其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这种“三统”的结构模式是道门中人对宇宙认识的一种结果,在道教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有关神仙体系问题,自然也就渗透了这种观念。我们看到,道门中人根据三统模式来安排神仙坐次,在进入鼎盛期中是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的。因此,神仙系统也就形成了天地人的三统结构。

神仙体系的梳理与易学符号的对应结构,神仙系统也就形成了天地人的三统结构

(1)在天上有所谓的天神,如我们在前面所叙及的三清尊神以及九天上帝、九天真王等等。《云笈七签》卷三说:三清境“别有左右中三宫,宫别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三清境下的“九天”“三十二天”或“三十六天”也有各种“天中之尊、天中之神、天中之魔、天中之灵”。这些神明分布于各天的十面八方,有“无极无量品”。在道教的精神世界中,天空中所存在的日月星辰等物体也一样配置各种神灵,如《道门定制》卷三中详细罗列了北斗、南斗、东斗、西斗、中斗及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四方二十八宿等星座中的四百多位星神的名单。天中各种主神,还有自己的配偶和属僚。这样就使得天神的队伍更加庞大了。

(2)与天界相对应,道教认为“地”也有不同的层次。如《三洞道士居山修炼科》说,上有九天,下有九地。这“九地”按照层次划分,名为色润地、刚色地、石脂色泽地、润泽地、金粟泽地、金刚铁泽地、水制泽地、大风泽地、洞渊无色纲维地。九地又各分四层,每一层都有一位“土皇”统治,总共有三十六位土皇。《云笈七签》列举了三十六位土皇的姓氏名讳,看起来古里古怪。与此同时,道教还认为地下有地狱鬼府,是不能成仙的人死后的去处。其中也有管理地狱事务的大大小小的鬼神。

“地狱”到底在哪里?道门中人的说法也不一致,有说在泰山,有说在河海。陶弘景所编的《真诰》一书则以“罗丰山”为地狱所在。该书指出,罗丰山有六个地狱之宫,也就是: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每一宫都有一位“大魔王”主事,它们的职司也各不相同。

(3)再看人的生存领域一大气层所包裹的地球。这既是一般凡人所居的地方,又是地仙活动的场所。只是地上神仙居于清幽之处,各种通过修炼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神仙,在他们还没有上升天界的时候,往往在名山海岛中自由自在地活动着。像《史记》所记载的三神山上居住着许多道行很高的地仙。后来的《十洲三岛记》更为世人描绘了种种地仙的生活情趣。在该书作者的笔下,海上仙岛,仙人数以万计,有的甚至是十万、数十万。道教关于天地人三界神仙鬼魔的种种描绘当然带有虚幻的性质,但其划分与坐次安排却又体现了信仰者关于宇宙事物的相互对应认识。虽然,神仙系列背后所蕴藏的内容是相当复杂的,但其思想基础则是易学的卦爻对应观念。《易经》六十四卦,以八卦为“经卦”,每卦三爻(三画),即代表天地人;其扩展形态的“重卦”(六画卦)依然具备了天地人的符号代码意义,只是这种“代码”被获得了“升级”。在《易经》中,卦爻不仅处于变动之中,而且还互相对应。六爻的对应关系,具体地说,就是初爻与四爻对应,二爻与五爻对应,三爻与上爻对应。这种对应实际上就是客观世界天地人三方面互相对应的符号象征。追溯一下易学的卦爻符号对应内容,再看看道教的三重架构神仙体系安排,就能够比较清楚地明白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神仙体系的梳理与易学符号的对应结构,神仙系统也就形成了天地人的三统结构

法国美学家雅克·马利坦(Jacques Maritain)在论及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时说:“东方艺术主要同祭仪的客体领域有关,它离开人转而去寻找由事物所暗示出的圣物和反映在世间的圣貌一一个与人、超人,有时甚至是残忍的非人无关的神秘世界。在这样一种艺术中,怎能不潜藏着偶像崇拜呢?只要上帝尚未以凡身出现,只要无形之物尚未呈形,人就会倾向于与种种无形的力一--道去崇拜那些征象与事物,他是通过他的艺术把这些征象和事物带到自己的眼中来的;为使自己的艺术成为更深奥的艺术,或为赋予自己的艺术以更强的象征性的‘善’,人更倾向于这样干。”马利坦这段话指出了两个重要事实:一是东方艺术的起源与宗教神秘世界有密切关联;二是这种艺术体现了人对代表神秘力量的征象与事物的崇拜。这些所谓“征象”或“事物”作为有形的东西是无形的上帝的显示。他所指的“征象”或受崇拜的“事物”实际上也具有符号的意蕴,它们是无形的“神”在艺术中的符号表现。这种情况,我们从道教的神仙祟拜中也可以得到印证。道教中的众多神仙一方面体现了其信仰者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另一方面则架起了通往艺术之宫的长廊。在这个长廊中,崇拜者以斑斓多姿的符号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愿望,神仙不仅是富有特色的思想符号,而且与古老的易学卦象符号存在着互相转换的理趣。从某种角度看,道教的神仙体系显得庞杂甚至还有一些让人感到混乱,但这种五光十色的神仙体系架构或许也具备了神秘艺术符号的魅力。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卦爻 易经预测 道教思想 易学义理 易学符号 道教神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