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习俗中伏社、朔、弦、望日的禁忌,今日是晦日,俗语“晦不出朔不归,上弦下弦莫出门”,是啥意思?
伏社
[原文]
忌沐浴。
按:沐浴宜申、酉、亥、子日。伏为金伏,是申、酉之反也。社为土旺,是亥、子之反也。故忌沐浴。
[今译]
忌讳沐浴。
按:沐浴适宜在申日、酉日、亥日、子日。伏是金伏,是申日、酉日的反面。社是土EE是亥日、子日的反面。所以忌讳沐浴。
朔 弦 望
[原文]
忌求医疗病。
按:朔为日、月同度,弦为近一远三,望为日、月相对。犹建、破、平、收之义也,故忌疗病。
[今译]
忌讳求医疗病。
按:朔是日、月同度,弦是近一远三,望是日、月相对。和建日、破日、平日、收日的意思相同,所以忌讳疗病。
在古时,民间有忌“盈满”、慎始终的俗信。因此,人们对朔日、望日、晦日是有所禁忌的。
朔、望、晦日禁忌是以月亮的盈亏为禁忌根据的。朔、晦之日,没有月光,令人感到恐惧。俗以为会有精怪鬼魂群出作祟,所以要忌讳禁行。望日,夜晚月亮正圆,虽说这时鬼魂的活动会比朔、晦日要收敛一些,但民间认为盈满之后,便是亏空,所以对望日也很忌讳。
忌晦日歌唱、啼哭
在古时候,汉族有忌晦日歌唱、啼哭的习俗。认为朔为始,有始哭是不吉利的事情;晦为终,又有终歌不敬的意思。忌洗衣民间因朔、晦相连,常不加区分,而只提朔、望之忌。在河南修武一带有初一、十五不洗衣服的禁忌。否则一旦有红白大事,就会遇上刮风下雨等不好的天气。
忌杀生
在很多地区初一、十五日忌杀生,怕触犯了神灵。
忌出工
在傣族有逢初一、十五日均不出工的习俗。
忌出卖牲盲
裕固族人有初一、十五日忌讳出卖牲畜的习俗;否则,将会祸事不断。
忌会客
彝族有每月初一、十五早晨忌别人进家门,忌会客的习俗,该日内还忌吃荤、饮酒。
忌与人争吵
有些地区的彝族人忌讳初一、十五日与人争吵。
忌挑粪
湘西苗族有朔、望日忌讳挑粪的习俗,恐亵渎神灵。
忌远行
有些地区在初一、十五日禁忌远行,担心出门不顺利,有意外发生。
“节气”的由来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每月两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