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周易程氏传》

宋·程颐

国易堂APP提供易经典籍《周易程氏传》原文,程颐《易传》又叫《伊川易传》...

程颐《易传》又叫《伊川易传》或《周易程氏传》,成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当时程颐66岁。他本人对这部书非常重视。程颐早年就受《易》学于周敦颐,其后即以"深明易道,吾所弗及"而见称于张载。后来讲道于洛,也主要是传授《易》学。程颐贬谪涪陵时,已经六十五岁高龄了,几十年来对《易》学的研究,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见解,于是在忧患之中著成《易传》,可以说《易传》是一部忧患之书。但是书成之后,又迟迟不愿其流布。据程门弟子尹焞说:"伊川自涪陵归,《易传》已成,未尝示人。"他不急于让自己著作流传的原因,大概是想趁精力未衰的时候对《易传》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这在他答弟子张闳中的信中可以看出来:"《易传》未传,自量精力未衰,尚觊有少进尔。"后来到他病危临终的时候,才将《易传》授与门人尹焞和张绎。这种慎之又慎的态度,可见其治学之严谨。

《伊川易传》,中国北宋程颐注解《周易》的哲学着作。又称《周易程氏传》、《程氏易传》,共 4卷,15万字。1981年中华书局校订出版的《二程集》中收入该书。

该书成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当时程颐66岁。他本人对这部书非常重视。程颐去世后传本不一,杨时曾加编次。但在宋元时,其书编卷仍不一致。清康熙间吕留良定为 4卷,汇入《二程全书》,后涂宗瀛又作校订。20世纪80年代北京图书馆尚存宋残本。

程颐受王弼、胡瑗、王安石以义理治《易》的影响,在此书中,借解释《周易》卦辞爻象来阐明义理。并在《易传序》中提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理学命题,认为无形的理寓于有形的象中,理与象即是理与事的体用关系。易象反映天地万物之物象,易理则概括了天地之理。理不仅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又是社会等级、人生道德的由来。这里面还包括阴阳、动静变化的思想和关于理欲的观点,反映程颐从宇宙自然到社会人生的较系统的哲学思想,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着作。该书从元代开始被列为科举必读书,其中的哲学思想在封建社会后期有过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