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知识

阴阳五行观:传统命理学得哲学思想以及阴阳观念的由来

一、阴阳五行观:传统命理学得哲学思想

阴阳五行为秦汉以后中国人的生活世界立法定制统摄了全部文化因素,形成了传统而稳固的“中国文化”。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的;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医学和命理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阴阳五行观:传统命理学得哲学思想以及阴阳观念的由来

在中国思想史上,邹衍最早把阴阳和五行概念相结合起来,提出系统的阴阳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即阴阳五行的象数与天命观相结合的一种历史哲学。邹衍“深观阴阳消息",以阴阳、五行概念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之气的运动为宇宙的普遍规律,讲释自极小至无限的空间,又讨论自今追溯到天地生成以前的时间。在空间上谈到“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限”;在时间上涉及“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井世盛衰,因载其机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五德终始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战国中叶以来天命观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成于战国的《吕氏春秋》将当时广为流行的五行说和阴阳说进一步具体化。 在《十二纪》中描述了一年五气运行对应的天象、气象、物象,并以此为据制定出一年十二个月的“政令之所行”的宇宙律令。《月令》又兼用五行和阴阳描述了对季节变易的感受。直至秦、汉,阴阳五行学说已开始成为统摄一切的表述体系。

到了西汉中叶,阴阳五行学说已经逐渐成为公认的系统的表认体系。在阴阳五行学说所表述的观念系统中,世界是天人万物交融.互感.互应、互渗的“使人拘而多所畏”的世界。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个表述体系最终的完成者是《淮南子》和董仲舒,他们虽然分别代表“道"和“儒”两大传统,占据着不同层次和领域,但又互立、互通、互补、互融。

二、阴阳观:“道’的基本内涵

阴阳观念是中国先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不懈地观察、体验和思考而逐步形成的,太阳崇拜、生殖崇拜和巫术筮占活动是阴阳观念诞生的三个基本来源。

在《易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关于阴阳的概念,把阴阳看成宇宙间-切事物运动变化最根本的原因,认为是“道”的基本内涵。《易传》这一-思想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重大飞跃。

阴阳五行观:传统命理学得哲学思想以及阴阳观念的由来

阴阳的本质是对种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现象的抽象概括,这种观念是怎么得来的呢?这就要从卜筮说起。据考古发掘,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利用占卜来预测吉凶了。而影响最大的、历史年代最久远的当推卜筮(占卜时以龟甲为道具称做卜,以著草为道具称做筮)。周人筮占活动对阴阳观念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两极对待结果的反复和推演,巩固了阴阳观念形成的内容基础。筮占的目的主要是预测事情的结果是福还是祸,决定行为的方式是行还是止,而这主要是依据筮兆显示的结果来推断,筮兆的结果也无非是吉凶两种。这种两极对待结果的不断反复,便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人事结果的两极对待观念:奇偶、吉凶、正反、福祸、行止、进退、攻守、喜悲、善恶、好坏、成败、利害.得失等等,从而使得人们]的两极对待观念不断完善.强化和巩固,而这正是阴阳观念得以形成的内容基础,因为阴阳的本质就是对种种两极对待事物、现象或属性的抽象概括。

第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奠定了阴阳观念形成的思维基础。如前所述,由于筮占道具和方法的不同,筮辞在内容.形式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了与卜辞大不相同的特点,人们在筮占活动中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 展,表现出思维水平的提高和理性的觉醒,而这正是阴阳观念得以形成的思维基础。因为阴阳观念本就是对具体的两极对待现象的抽象概括,本就是对两极对待观念的提炼升华,而无论是对两极对待现象的抽象概括,还是对两极对待观念的提炼升华,都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 力和较高的思维水平。

第三,筮占象征符号的简化和固定,积淀为阴阳观念形成的形式基础。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阴阳 五行 命理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