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

道教对斋醮仪式的继承发展:道教仪式是由古代传统的斋醮法门演变发展而来的

仪式对宗教来说是很重要的构成因素。甚至可以说,没有仪式就不成宗教。因此,道教一开始就注重仪式是很自然的现象。种种迹象表明,道教仪式是由古代传统的斋醮法门演变发展而来的。《魏书·释老志》说:“及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斋祀跪拜,各成道法。”《历代三宝记》说:“(张陵)作道书……论章醮之法,道士章醮之法起此。”这说明,在五斗米道创立之初已实施了斋醮一类宗教仪式了。关于斋醮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以及具体操作程序,早期道经中也有所描述。《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说:“可以本命之日修斋设醮,启祝北斗、三官、五帝、九府四司,荐福消灾,奏章恳愿,虔诚献礼,种种香花,时新五果,随世威仪,清静坛宇,法天象地,或于观宇,或在家庭,随力建功,请行法事。

道教对斋醮仪式的继承发展:道教仪式是由古代传统的斋醮法门演变发展而来的

”所谓“本命之日”就是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在这一天中摆上各种新鲜果品香花等供物,祈请天地五方诸路神灵来享受这很类似于今日许多人为了办成某一件事情,往往邀集一批有关人士尤其是一些有一定职位的官员共进宴席,这样就达到了沟通的目的,事情就好办得多了。在道门中人看来,邀集神灵光临醮祭宴席,延寿的事似乎也可以办妥。不论这是出于什么动机,我们都可以发现,早期道教对于斋醮法门已颇重视。汉末以来,随着道教组织的壮大,斋醮仪式也跟着发展起来,逐步走向完善。道门出现了不少有造诣的斋醮仪式的专家。如寇谦之、陆修静、张万福等人都有许多专门论述或专门著作。魏晋以来的道教仪式已经不止斋醮一类,还包括了其它种种法门。道门中人将这些仪式称作“威仪”或者“科仪”。所谓“威仪”据南朝梁陈道士宋文明的解释,那就是“玄圣所述法宪仪序、荐谢品格”,根据《正一威仪经》所述,其内容涵盖了受道、法服、人靖、启奏、讲经、事师、奉灾、受戒、忏悔、礼拜、烧香、燃灯、鸣钟等三十多种,几乎涉及道教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至于“科仪”也有其来历。早期道书中有《九真明科》《四极明科》《太真科》等等。这个“科”字含有道教教义戒规科目的意思;而“仪”具有法式规范的意思。“科”与“仪”连称,最早见于《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之中。此书大抵是东晋南朝时期灵宝派作品。其中涉及言语、讲习、禁酒、忌荤腥、制法服、斋醮、燃灯、奏章等多项。后有朱法满作《要修科仪戒律钞》,内容包括了传度仪范、各种斋法、殿堂造设等等,所涉及范围颇为博杂。笔者以为,就道教本身而言,科仪这个概念比“斋醮”所包括的范围要广得多。因此,我们下面将以“科仪”来统称道教仪式。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道教 斋醮仪式 道教仪式 斋醮法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