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易堂讲易经

关于的阴阳流行,朱煮主一气说,还提出渐化和顿变说

朱熹关于阴阳变易法则的论述,就理学派的系统说,也提出若干新的观点。

其一,关于的阴阳流行,朱煮主一气说,认为阴阳之推移,乃一气之消飞。他说:“阴阳做一-个看亦得,做两个看亦得。做两个看,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做一个看,只是一一个消息。”(《语类》卷六十五)“做一个看”,是说,同是一气,长时为阳,消时为阴。他说:“阴阳只是一气,阳之退便是阴之生。不是阳退了,又别有个阳生。”

(同上)是说,同是一气,其阳的一面发展到顶点便转化为阴气,不是说,阳气尽了,另有个阴气出来代替它,此即“阳消处便是阳”(同上)。他论证说:“天地间只是一个气。自今年冬至到明年冬至,是他地气周匝,把来折做两截时,前面底便是阳,后面底便是阳。又折做四截也如此,便是四时。”(同上)是说,同一地气,其运行时,分为两个阶段,前面的是阳,后面的则是阴;其分为四个阶段,便是春夏秋冬四时。又说:“这只是个嘘吸,嘘是阳,吸是阴,唤做一气,固是如此。”(同上)此是说,呼吸只是一气之呼吸,呼时为阳,吸时为阴。朱熹此说,不同于邵维和程颐的二气流转说,即不以阴阳消长为二气相互代替的过程,而是以一气的自身转化说明事物的盈虛盛衰。此种观点意味着一事物在其变化过程中自身具有矛盾的同一性,所谓流转,不是二物更替,而一物之分化。值得注意的是,朱熹认为,此种转化也是对立面相克服的过程。他说:“天地间,无两立之理,非阴胜阳,即阳胜阴,无物不然,无时不然。”(《语类》卷六十五)又说:“天地间,一阴一阳,如环无端,便是相胜底道理。”(《语类》卷七十六)朱熹此说,在易学哲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它突破了汉易特别是卦气说中的二气轮替说,以一气之消长说明一年气候变化的过程,对对立面的转化做出了新的闸发,这是受了张载阴阳说的影响。

关于的阴阳流行,朱煮主一气说,还提出渐化和顿变说

其二,关于阴阳流行,朱熹还提出渐化和顿变说。乾卦《彖》辞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系辞》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化而裁之谓之变。”关于“变化”,汉注以阳来阳往为变,阳来阳往为化,如虞翻所说:“刚推柔生变,柔推刚生化”(《周易集解•系辞》引),即以阳动为变,阴动为化。孔疏则以变为“渐变”,化为“顿化”如其所说“变谓后来改前,以渐移改,谓之变也。化谓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为化”。(《周易正义 •乾》)张载于《易说》中则说:〝变言其著,化言其渐”,与孔疏正相反。朱熹综合上述的说法,认为阴阳在转化过程中存在“变”和“化”两个阶段。其在(本义》注”乾道变化”说:“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此取孔疏说。以“变“为“渐变”,以“化“为渐变的完成。又其注“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说:“言卦爻阴阳达相推涉,而阳或变阳,阳或化阳。“此又是以阴变为阳为“变”,阳变为网为“化”,本于汉注。但其解释阴变阳,阳化阴时,又吸取了张载说,以化为渐,以变为著。他说:“阳化为來,只恁地消缩去,无痕迹,故曰化。阴变为刚,是其势设长,有头面,故日变。”(《语类》卷七十四)又说:“变是自阴之阳,忽然而变,故谓之变。化是自阳之阴,渐渐消磨将去,故谓之化。”(同上)

还说:“化则渐渐化尽,以至于无。变则骤然而长。变是自无而有,化是自有而无。”(同上)按此说法,阳气转化为阴气是渐化的过程,而阴气转化阳气则为骤变过程。其所以如此,据说是:“阳之轻清无形,而阳之重油有迹。”(同上)朱熹此说,是企图将汉注同张载说结合起来。他认为,张载对《系辞》文“化而裁之谓之变”的解释是正确的。他说:“变化二者不同。化是渐化,如自子至玄,渐渐消化,以至于无。如自今日至来日,则谓之变。变是顿断,有可见处。横渠说化而栽之一段好。”(《语类》卷七十五)此是以化为渐变,以变为骤变,不同于《本义》中“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但他认为,张载说也有缺点,即脱离阴阳变易讲“变”和“化”,不合《周易》之本意(见《语类》卷七十四)。这又是吸收了汉易的说法。据此,他解释复卦说:

剥尽为坤,复则一阳生也。复之一阳不是顿然便生,乃是自坤卦中积来。且一月三十日,以衰文一阳,分作三十分,从小雪后便一日生一发。上面越得一分,下面便生一分。到十一月半,一阳始成也。以此便见得天地无休息处。(《语类》卷七十一)

关于的阴阳流行,朱煮主一气说,还提出渐化和顿变说

此是说,从剥卦转化为复卦,非突然而成,其间经过渐化的过程。一交当一月三十日,剥卦上九消一分,复卦初九则长一分。按节气说,小雪后,阳气便一日生一分,到十一月半,一阳始成,方处复卦位。即是说,从剥到复,阳气萌生,“逐分累起”,方成一阳。阴阳推移,人间无中断处,必须经量变的连续过程。他解释说:

〝且如天运流行,本无一息问断,岂解一月无阳?且如木之黄落时,萌芽已生了。

不特如此,木之冬青者,必先芴芽,而后旧时方落。”(同上)是说,木黄叶落非一夕而成,也是经过渐化,即量的积累。由此得出结论:

一气不顿进,一形不顿亏。盖见此理阴阳消长 亦然。如包胎时十月具,方成个儿子。(同上)

“一气不顿进”是说,阴阳之消长必须经过渐化即量的积累。就朱熹所举的例子看,所谓渐化即量变,所谓顺变相当于质变。此种变化观是对孔疏和张载说的发展。其理论意义在于指出,对立面的转化必须经过量变过程。此点可谓发前人之所未发。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阴阳 象数 理学 爻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