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薛季宣“体用一源”易学哲学主要讨论了道器关系问题

薛季宣的易学哲学主要讨论了道器关系问题。其给陈亮的信说:

夫道之不可近,未邃以体用论。见之时措,体用宛若可识。率之何者为体,何者为用,即以徒善徒法为体为用之別,体用固如是邪?上形下形,日道日器。道无形,舍器将安适哉?且道非器可名,然不远物,则常存乎形器之内。昧者离器于道,以为非道,遊之,非但不知器,亦不知道矣。(《浪语集.答陈同甫书》)

此是说,体用关系即表现于日常行事之中,但不能以徒善徒法分别体和用。〝徒善〝〝徒法”,本于《孟子 •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薛氏认为,为善之心和遵铺典章制度是统-的,如同面方圆,匠心和规知,缺一不可。所以不能以徒善为体,或徒法为用,即不能将体用关系割裂,离体求用或离用求体。下文进而以道器关系,论证了道不远于人,即在事物之中。意思是道为形而上,器为形而下。但作为无形的道,离有形之器物则无所适。

薛季宣“体用一源”易学哲学主要讨论了道器关系问题

道和器虽有区别,不能称器为道,但道却不远离于事物,而寓于形器之中,愚味之人,方将道器分割,以为器不是道,从而齐器为道,此种人既不懂得器,亦不懂搏道。薛氏此论,坚持了道器合一说,但其重点是讲道不旁器,断言道在器中,道非高器独立自存之物。此种观点,同其体用观联系起来看,实际上认为体不离用,故说遗其器,“非但不知器,亦不知道〝。他接着批评异端序器求道说:

下学上达,惟天知之。知天而后可以得天之知,绝非异端遗形器者之求之见。礼仪威仪,待夫人而后行。且苟不至德,谁能知味?日用自知之谓,其切当关乎!曾子且日三省其身,吾曹安可辄废检察。且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者,古人事业。学不至此,恐至道不凝。此市白得,则当深知,给末可以言言文也。(同上)

“下学上达”木干《论语)。“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严。”(《宪问》)“礼仪威仪”向,本于《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下,待其人而后行。故日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本于《诗•大雅•文王》。 此是从道德修养伯度讲道器炎系。关子“下学而上达”,程颐解释说:“凡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外书》二)此以理事关系解释下学和上达。又说:“天下之步,归于一是,是乃理也。循此理可进学至形而上古出。”(《外》一)此是以下学为形而下之步,上达为形而上之道。薛氏准此,认为下学和上达不可偏废,此即子说的“知天。”可是佛道二家。遗弃形器,排斥下学,其听谓上达,必然论于服无,《中庸》说的“待其人而后行”,即待至德之人推行礼仪三千于日用之中,圣人之道即内此而显达。所以有德之人,应如曾参那样,每日省察自己的言行,方能达到“不识不知,顺宿之则〝的境界。解氏此论,強洞浮德性,不能脱孩道问学,不能脱旁日常行事,而空谈道德性命。

此即他所说:“第于事物之上,习于;心无适莫,则将天理自见,持之以久,会当知之〝(同上)“心无适莫”,本于《论语 •里仁》:“无适世,无莫也,义之与此。“是说,只能就事物上,方能达到心无偏倚!得见天理。据此,批评旁事言理,这器求道说:“空无之学,不可谓无所见,迄无所用,不知所谓不二者尔。木明道揆通于法守之务,婴终为无用。酒打应对选退,虽为威仪之一,古人以为道无本木者。”(《浪语集.与沈应先书》)是说,旁器言道,则为空无之学,虽有所见,但无所用,不懂得道器不二,不可分割。如果将道揆与法守分离,道则成为无用之物。酒扫应对,虽为形面下之事,礼仪之一,但形面上之道即寓于其中,因为道无本木之别,即不能以道为本,以器为未。以上即薛季宣的道器观。

薛季宣“体用一源”易学哲学主要讨论了道器关系问题

薛氏的道器合一说,从易学哲学史看,是对二程学说的改造。程颐主体用一源,即事显理,程颢则主道器不二,所谓〝道亦器,器亦道。“此种观点曾为永嘉学者所继承和閘发。水嘉九先生之一刘安节,有《行于万物者道》一文,其论道器关系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一也,而名二者即形之上下而言之也。世之昧者不知其一,乃以虛空旷荡而言道,故终日言道而不及物。以形名象数而言物,故终日言物而不及道。道与物离而为二,不能相通,则非特不知道,亦不知物矣。盖有道必有物,无物则非道。有物必有道,无道则非物。是物也者论其形,而道也者所以运乎物者也。明乎此,则庄周之论得矣。(《刘左史集•论》)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儒家 理学 道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