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易堂讲易经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自产生以来,一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易经》四探——象数与义理

古人将易象、易数、易义、易理称为“易之四德”。简单来说,“象” 是卦及其所象征的事物形象;“数”反映了卦象中的数理关系;“义”表达 了伦理道义的思想;“理”是对万物的规律所做的探讨。

根据研究思路的不同,《易经》研究者分为四大派:象、数、义、理,而 象与数、义与理又可分别归为一类。有人认为,象数派接近自然科学,义理派接近社会科学。象数讲的是事实的“必然”性,义理则着重讲为何会“必然”。

象数学派

《易经》中的“象”有三种含义:一是八卦及六十四卦的形状,二是八卦 所象征的事物的形象,三是卦辞和爻辞中提到的具体事物的形象。“数”也有 三种含义:一是表示卦中各爻属性的数,二是表示爻位顺序的数,三是占卜 过程中的一种计算方法。两汉时期,《易经》被界为儒家五经之首,成为显学。 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两汉易学家认为,《易经》中最重要的是象,一切卦辞 和爻辞都是以象为基础的,所以他们从象数角度解释《易经》。经过一段时间 的衰落,北宋时期的华山道士陈抟重新振兴了象数学派。陈抟创制了包括太 极图在内的各种图式,用以解说《易经》卦象爻辞。他的继承者邵雍则以“皇 极经世”图取代汉朝的“天人感应”说。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自产生以来,一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义理学派

汉末儒生以象数解《易经》,过于追求卦辞、爻辞与卦象的一一对应,这 使得他们的易理体系变得非常复杂。与其相对的义理派在孔子写易传时就出 现了,但成体系的义理派开始于三国时少年天才王弼。王弼针对当时象数学 派的弊病,提出了 “一爻为主说”、“爻变说”和“适时说”,驳斥汉儒牵强附 会的“按文责卦”的方法,主张着重领会和把握《易经》的根本义理。南宋 王安石等人则从历史角度解《易经》,不追究卦象本身的意义,而是引用历史 事实证明《易经》理论的正确性。

后来,人们又戏把《易经》研究者分为学者派和江湖派,突出了阳春白 雪和下里巴人的差异。江湖派利用《易经》衍生出的众多占卜术谋生,虽然 略显低俗,但在群众中影响力很大,学者派则探究《易经》中的高深哲理, 对预测生活琐事不感兴趣。

《易经》遗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自产生以来,《易经》一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今天,它仍然在众多方面发挥着作用。很多学者将《易经》与中 医、建筑、物理学、遗传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希望从中获得启发。

《易经》与中医

今天的自然科学几乎都有一个国际通行的学术体系,唯独医学不同,分 为两大独立的体系:中医和西医。在人类历史上,中医、西医各自独立地前进。 中医有着几千年的辉煌,而西医则在近一二百年借助于现代科技迅速占据了 主导地位。

西医是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自然科学不仅为西医 提供了理论菡础,更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从发现血液循环到心脏手术与 器官移植;从合成抗生素到化学药物的出现;从最初使用的显微镜到目前的 CT、核磁共振……西医的成就和优势是有目共睹的。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自产生以来,一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西医的诊断手段是中医望尘莫及的,但这并没导致中医的哀弱。科技的 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带来了新的医学难题:疾病谱的不断翻新、人们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对健康长寿的向往……这些医学课题使西医最得力不从 心。但西医之短恰是中医所长。西医把人体视为孤立的封闭系统,人体在与 环境中的致病因子抗衡。中医则把人体看成是与外界沟通的开放系统,人体 内各要素之间的不平衡是疾病的根源……

中医的理论基础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相通,中医的系统思维来自于《易经》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后人称之为“医易同源”。

中医的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两汉之间,它汲取了《易经》 的褚华,并把它创造性地和医学相结合,使中医成为了一门具有很高哲理思 想的自然科学。其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气化学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药物归经、药的升降沉浮、四气五味、五运六气学说、子午流注学说等,都与《易 经》有着深厚的渊源。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直接来源于《易经》,并在医学 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演绎。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黄帝内经 象数 义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