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百家集解

易经百家集解:蹇卦详解,水山蹇卦名、卦画、卦辞、爻辞、彖传、象传及蹇卦象数理占。


[卦辞详解]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西南,地也,东北,山也。以难之平则难解,以难之山则道穷。 往则济也。 爻皆当位,各履其正,居难履正,正邦之道也。正道未否,难由正济,故“贞吉”也。遇难失正,吉可得乎?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蹇”,难也。有险在前,畏而不进,故称为“蹇”。西南险位,平易之方。东北险位,阻碍之所。世道多难,率物以适平易,则蹇难可解。若入于险阻,则弥加拥塞。去就之宜,理须如此,故曰“蹇,利西南不利东北”也。[疏]正义曰:能济众难,惟有大德之人,故曰“利见大人”,[疏]正义曰:居难之时,若不守正而行其邪道,虽见大人,亦不得吉,故曰“贞吉”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观上反三也。坤,西南卦。五在坤中,坎为月,月生西南,故“利西南”。往得中,谓“西南得朋”也。 虞翻曰:谓三也。艮东北之卦。月消于艮,丧乙灭癸。故“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则东北丧朋矣。 虞翻曰:离为见,大人谓五。二得位应五。故“利见大人,往有功也”。 虞翻曰:谓五当位正邦,故“贞吉”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西南,坤方。坤,地也,体顺而易。东北,艮方。艮,山也,体止而险。在蹇难之时,利于顺处平易之地,不利止于危险也。处顺易,则难可纾;止于险,则难益甚矣。蹇难之时,必有圣贤之人,则能济天下之难,故利见大人也。济难者必以大正之道,而坚固其守,故贞则吉也。凡处难者,必在乎守贞正。设使难不解,不失正德,是以吉也。若遇难而不能固其守,入于邪滥,虽使苟免,亦恶德也,知义命者不为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蹇,纪免反。蹇,难也;足不能进,行之难也。为卦艮下坎上,见险而止,故为蹇。西南平易,东北险阻。又,艮,方也,方在蹇中,不宜走险。又卦自《小过》而来,阳进则往居五而得中,退则入于艮而不进。故其占曰利西南,不利东北。当蹇之时,必见大人,然后可以济难。又,必守正,然后得吉。而卦之九五,刚健中正,有大人之象。自二以上,五爻皆得正位,则又贞之义也。故其占又曰利见大人,贞吉。盖见险者贵于能止,而又不可终于止。处险者利于进,而不可失其正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重坎故日蹇。坤在西南。五往居坤中。得中有应。放曰利西南。艮居东北。三阳穷于上而多凶。故不利东北。大人谓五。往得尊位。故利于出见。传所谓往有功也。往五当位居中。故贞吉


[彖辞详解]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见险而止,难其进也。度徳而处,将以营之也。蹇利西南,衆顺待治,往而得中,因衆而险下济也。不利东北,遂止而不以进,道穷而不能济于蹇也。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蹇难之时,非小人之所能用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彖》曰”至“大矣哉”。○正义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者,释卦名也。蹇者,有难而不进,能止而不犯,故就二体,有险有止,以释蹇名。坎在其外,是“险在前也”。有险在前,所以为难。若冒险而行,或罹其害。艮居其内,止而不往,相时而动,非知不能,故曰“见险而能止,知矣哉”也。“蹇利西南往得中也”者,之于平易,救难之理,故云“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者,之于险阻,更益其难,其道弥穷,故曰“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者,往见大人必能除难,故曰“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者,二、三、四、五爻皆当位,所以得正而吉,故曰“当位贞吉”也。“以正邦也”者,居难守正,正邦之道,故曰“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者,能于蹇难之时建立其功,用以济世者,非小人之所能,故曰“蹇之时用大矣哉”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离见坎险。艮为止,观乾为知,故“知矣哉”。 荀爽曰:西南谓坤。乾动往居坤五,故“得中也”。 荀爽曰:东北,艮也。艮在坎下。见险而止,故“其道穷也”。 虞翻曰:大人谓五。二往应五,五多功,故“往有功也”。 荀爽曰:谓五当尊位。正居是,群阴顺从,故能“正邦国”。 虞翻曰:谓坎月生西南而终东北。震象出庚,兑象见丁,乾象盈甲,巽象退辛,艮象消丙,坤象穷乙,丧灭于癸,终则复始,以生万物,故“用大矣”。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蹇,难也。蹇之为难,如乾之为健,若易之为难,则义有未足。蹇有险阻之义。屯亦难也,困亦难也,同为难而义则异:屯者始难而未得通,困者力之穷,蹇乃险阻艰难之义,各不同也。险在前也:坎险在前,下止而不得进,故为蹇。以卦才言处蹇之道也。上险而下止,见险而能止也。犯险而进,则有悔咎,故美其能止为知也。方蹇难之时,唯能止为善,故诸爻除五与二外,皆以往为失,来为得也。蹇之时,利于处平易。西南坤方为顺易,东北艮方为险阻。九上居五而得中正之位,是往而得平易之地。故为利也。五居坎险之中而谓之平易者,盖卦本坤,由五往而成坎,故但取往而得中,不取成坎之义也。方蹇而又止危险之地,则蹇益甚矣,故不利东北。其道穷也,谓蹇之极也。蹇难之时,非圣贤不能济天下之蹇,故利于见大人也。大人当位,则成济蹇之功矣,往而有功也。能济天下之蹇者,唯大正之道。夫子又取卦才而言,蹇之诸爻,除初外,余皆当正位,故为贞正而吉也。初六虽以阴居阳而处下,亦阴之正也。以如此正道正其邦,可以济于蹇矣。处蹇之时,济蹇之道,其用至大,故云大矣哉!天下之难,岂易平也?非圣贤不能,其用可谓大矣。顺时而处,量险而行,从平易之道,由至正之理,乃蹇之时用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蹇,坎险难也,艮止也,坎在上,险难在前,止而不进,故曰蹇难也,险在前也。此合两体言蹇也。离目为见,见险者明也。知其不可进则止而不犯者,行其所知也。知者,精神之会,水火之合,坎离之象。故曰见险而能止,知矣哉。此兼互体以卦才言处蹇之道也。蹇自临来,小过变也。九四往之五,小过之五即临之坤也。坤西南,体顺而易。坤众也,五中蹇难不解,天下思治,九四能顺乎众而往,上居于五,处顺易以济险难,以顺民心,乃得中道,所谓时中,蹇之利也。故曰蹇利西南,往得中也。艮止也,东北方也,见险而止,非遂止不往也,顺时而处以有待也。若遂止于险,则过矣。过则道不行,天下益蹇,非中道乃蹇之所不利,故曰不利东北,其道穷也。此以卦变四五相易言济蹇之道也。大人,九五也,刚中而正,量险而行,其才足以济难。利见大人者,六二也,非刚健中正在上,则六二柔中未有功也,故曰利见大人,往有功也。此以二五言济蹇也。坤在四为邦国,四诸侯位也,故建侯。康侯正邦、无邦皆取此象。蹇五爻皆正而初不正,初不正者,蹇之所由生也。九五当位而正,以正六四而邦国正,邦国正则天下正,而蹇难解矣,正而吉也。故曰当位贞吉,以正邦也。此再以九五六四言济蹇也。蹇之时或可止,或可往,往而有功,非大人不能尽其用,故曰蹇之时用大矣哉。在卦气为十一月,故太玄准之以难。

《周易本义》(宋·朱熹)

难,乃旦反。知,音智。以卦德释卦名义,而赞其美。以卦变、卦体释卦辞,而赞其时用之大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坎险又止。故曰见险而能止。此卦义也。虞翻于利不利之故。盖茫然莫解。复以参同契月出庚之说。解利西南。月灭癸之说。解不利东北。岂知兹所谓西南确指坤位。坤为邦。五居坤中。故曰正邦。而翻则曰月生西南。夫月于三日出庚。庚岂西南哉。真管辂所谓美而伪也。


[大象详解]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山上有水,难之所也,有徳者乃能济之。君子反身修徳,将以为也。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山上有水,蹇难之象。 除难莫若反身修德。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山者是岩险,水是阻难。水积山上,弥益危难,故曰“山上有水蹇”。[疏]正义曰:蹇难之时,未可以进,惟宜反求诸身,自脩其德,道成德立,方能济险,故曰“君子以反身修德”也。陆绩曰:“水在山上,失流通之性,故曰蹇。”通水流下,今在山上,不得下流,蹇之象。陆绩又曰:“水本应山下,今在山上,终应反下,故曰反身。”处难之世,不可以行,只可反省察,脩已德用乃除难。君子通达道畅之时,并济天下,处穷之时则独善其身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崔觐曰:山上至险,加之以水,蹇之象也。 虞翻曰:君子谓观。乾坤为身,观上反三,故“反身”。阳在三,进德修业,故“以反身修德”。孔子曰:德之不修,是吾忧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山之峻阻,上复有水,坎水为险陷之象,上下险阻,故为蹇也。君子观蹇难之象,而以反身修德。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故遇艰蹇,必自省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是反身也。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歉于心则加勉,乃自修其德也。君子修德以侯时而已。

《汉上易传》(宋·朱震)

山上复有险,行者蹇也。六五反四而正,反身修德之象。易传曰:君子之遇蹇难,必自省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慊于心则加勉。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见险而止。反身修德。以俟之而已。文言云。进德修业。乾三云。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修德之事也。艮为身。反身者反而求诸己。不徒止而不前也。艮身象。艮彖云。艮其背不获其身。以艮为身也。故易林需之坎云。名困身辱。劳无所得。坎中爻艮。艮为名。为身。坎隐伏。故名困身辱。虞翻用卦变。以坤为身。不知艮亦为身也。


[初爻详解]

初六:往蹇,来誉。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处难之始,居止之初,独见前识,睹险而止,以待其时,知矣哉!故往则遇蹇,来则得誉。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初六处蹇之初,往则遇难,来则得誉。初居艮始,是能见险而止。见险不往,则是来而得誉,故曰“往蹇来誉”。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誉谓二,二多誉也。失位应阴,往历坎险,故“往蹇”。变而得位,以阳承二,故来而誉矣。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六居蹇之初,往进则益人于蹇,往蹇也。当蹇之时,以阴柔无援而进,其蹇可知。来者,对往之辞。上进则为往,不进则为来。止而不进,是有见几知时之美,来则有誉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往遇险,来得誉。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四不应。二至四坎。初临之。故往蹇。来居初。静而不动。则有誉也。又为名。故曰誉。


[初爻象传]

象曰:往蹇来誉,宜时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柔止于初,见险而待,保下之安也,故往则之蹇,来则见誉矣。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宜待”者,既“往则遇蹇”,宜止以待时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艮为时,谓变之正以待四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方蹇之初,进则益蹇,时之未可进也,故宜见几而止以待时,可行而后行也。诸爻皆蹇往而善来,然则无出蹇之义乎?曰:在蹇而往,则蹇也;蹇终则变矣,故上已有硕义。

《汉上易传》(宋·朱震)

蹇之初有险在前,往则遇蹇,知不可往,来而止,安时处顺,待可动而动,则有见几知时之誉。初动而往,离坎变兑,兑口誉之,往则蹇来,则誉宜待也。天下之险未有久结而不解者,故伯夷、太公居海滨以俟,若先时而起,则愈蹇矣。郑氏本作宜待时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宜时。正义作宜待。释文云。张氏作宜时。郑本作宜待时。虞同。兹从张氏。艮为时。宜时者。谓时宜如此也。阮校云。石经待也二字。漫漶。而不言上有宜宇。可见郑虞读似非。


[二爻详解]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处难之时,履当其位,居不失中,以应于五。不以五在难中,私身远害,执心不回,志匡王室者也。故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履中行义,以存其上,处蹇以比,未见其尤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王”谓五也。“臣”谓二也。九五居于王位而在难中,六二是五之臣,往应于五,履正居中,志匡王室,能涉蹇难,而往济蹇,故曰“王臣蹇蹇”也。尽忠于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故曰“匪躬之故”。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观乾为王;坤为臣,为躬;坎为蹇也。之应涉坤,二五俱坎,故“王臣蹇蹇”。观上之三,折坤之体,臣道得正,故“匪躬之故”。《象》曰:“终无尤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二以中正之德,居艮体,止于中正者也;与五相应,是中正之人为中正之君所信任,故谓之王臣。虽上下同德,而五方在大蹇之中,致力于蹇难之时,其艰蹇至甚,故为蹇于蹇也。二虽中正,以阴柔之才,岂易胜其任?所以蹇于蹇也。志在济君于蹇难之中,其蹇蹇者非为身之故也。虽使不胜,志义可嘉,故称其忠荩不为己也。然其才不足以济蹇也,小可济,则圣人当盛称以为劝矣。

《周易本义》(宋·朱熹)

柔顺中正,正应在上,而在险中,故蹇而又蹇,以求济之,非以其身之故也。不言吉凶者,占者但当鞠躬尽力而已,至于成败利钝,则非所论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艮为臣。五为王。二应五。故曰王臣。艮为憧仆。古臣仆不分。故艮亦为臣。二临重坎。故曰王臣蹇蹇。蹇蹇言劬劳也。艮为躬。匪躬之故。言所以劬劳如此者。乃从王事。匪为私也。艮臣象。损上九云。得臣无家。小过六二云。遇其臣。遁六三云。畜臣妾吉。皆以艮为臣也。


[二爻象传]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得位居正而应于尊,竭力致身以辅于上,救其蹇于蹇中也。五能蹇而已竭焉,可以保其终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终无尤”者,处难以斯,岂有过尤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侯果曰:处艮之二,上应于五。五在坎中,险而又险。志在匡弼,匪惜其躬。故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辅臣以此,终无尤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虽艰厄于蹇时,然其志在济君难,虽未成功,然终无过尤也。圣人取其志义,而谓其无尤,所以劝忠荩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五乾王也,二坤臣也,二应五,王臣也。五在险中,蹇也,六二犯难,济五之险,蹇之又蹇,故曰王臣蹇蹇。坤为身,三折之,目视下为躬,二履当其位,而艮体有保其躬之意。二往济五,身任安危,五坎变坤,匪躬之故也。蹇时非有才而刚,上辅其君,不能济难,二柔济五,才不足,疑若有尤。然志靖王室,忘身以卫其上,虽蹇之又蹇,终无尤也。易传曰:圣人取其志义,谓其无尤,所以劝忠荩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事虽不济,亦无可尤。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有应故无尤。尤古音信。诗部风大夫君子。无我有尤。与下之协。此与上时下之协。与诗同。故正义上象作宜待非。


[三爻详解]

九三:往蹇,来反。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进则入险,来则得位,故曰“往蹇来反”。为下卦之主,是内之所恃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九三与《坎》为邻,进则入险,故曰“往蹇”。来则得位,故曰“来反”。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应正历险,故“往蹇”。反身据二,故“来反”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九三以刚居正,处下体之上,当蹇之时,在下者皆柔,必依于三,是为下所附者也。三与上为正应,上阴柔而无位,不足以为援,故上往则蹇也。来,下来也。反,还归也。三为下二阴所喜,故来为反其所也,稍安之地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反就二阴,得其所安。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往遇险。反据下二阴则利也。故曰往蹇来反。


[三爻象传]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得位于上,内有其人,安之所也。故往则涉险难中,来则内喜,得其反而安矣。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内喜之”者,内卦三爻,惟九三一阳居二阴之上,是内之所恃,故云“内喜之”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内,谓二阴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内,在下之阴也。方蹇之时,阴柔不能自立,故皆附于九三之阳而喜爱之。九之处三,在蹇为得其所也。处蹇而得下之心,可以求安,故以来为反,犹《春秋》之言归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往则犯难,反则得位,九三重刚为下卦之主,初二柔爻,恃之以拒外险,故往蹇来反,以内喜之而反也。阳得位,故吉。易传曰:反犹春秋之言归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内谓下二阴。阴欲承阳。故曰内喜之。释来反之故也。


[四爻详解]

六四:往蹇,来连。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往则无应,来则乘刚,往来皆难,故曰“往蹇来连”。得位履正,当其本实,虽遇于难,非妄所招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马云“连亦难”也。郑云“迟久之意”。六四往则无应,来则乘刚,往来皆难,故曰“往蹇来连”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连,辇。蹇,难也。在两坎间,进则无应,故“往蹇”。退初介三,故“来连”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往则益人于坎险之深,往蹇也。居蹇难之时,同处艰厄者,其志不谋而同也。又四居上位,而与在下者同有得位之正,又与三相比相亲者也,二与初同类相与者也,是与下同志,众所从附也,故曰来连。来则与在下之众相连合也,能与众合,得处蹇之道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连于九三,合力以济。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正义。马云连亦难也。王弼云。往来皆难。是亦训连为难。盖四居上下坎之间。故往来皆难。荀爽谓与至尊相连。朱子谓连于九三者皆非也。又屯上六云。泣血涟如。淮南子引作连如。盖与此义同。亦连为难之一证。


[四爻象传]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蹇非得中,不能济下也。四得位矣,可以承其上,而不可独济也。故往则蹇矣,来则当其位而连于实,得其所附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当位实”者,明六四当位履正,当其本实。而往来遇难者,乃数之所招,非邪妄之所致也,故曰“当位实”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荀爽曰:蹇难之世,不安其所。欲往之三,不得承阳。故曰“往蹇”也。来还承五,则与至尊相连,故曰“来连”也。处正承阳,故曰“当位实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四当蹇之时,居上位,不往而来,与下同志,固足以得众矣;又以阴居阴,为得其实,以诚实与下,故能连合而下之。二三亦各得其实,初以阴居下,亦其实也。当同患之时,相交以实,其合可知,故来而连者,当位以实也。处蹇难,非诚实何以济?当位不曰正而曰实,上下之交,主于诚实,用各有其所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六柔无应,往则犯难,故往蹇;来则当位,承五,下连九三,故来连。连,牵连也。九三刚实,四牵连之,共济五难,当位而又得济之实也。处蹇难不以刚实济之,柔者安能独济乎?阳为实。

《周易本义》(宋·朱熹)

当,去声。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坎为实。当位实者。言四位当。惟所值上下皆实。故进退难也。坎刚中故为实。易林屯之师云。李梅冬实。师震为李梅。坎为冬为实也。旧解皆以乾为实。致此句义不明了。岂知此宾字谓坎。上下坎。方能明来往皆难之义也。


[五爻详解]

九五:大蹇,朋来。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处难之时,独在险中,难之大者也,故曰“大蹇”。然居不失正,履不失中,执德之长,不改其节,如此则同志者集而至矣,故曰“朋来”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九五,大蹇朋来”。○正义曰:九五处难之时,独在险中,难之大者也,故曰“大蹇”。然得位履正,不改其节,如此则同志者自远而来,故曰“朋来”。○注“处难之时”至“朋来也”。○正义曰:“同志者集而至矣”者,此以“同志”释“朋来”之义。郑注《论语》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此对友也。通而言之,同志亦是朋党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当位正邦,故“大蹇”。睽兑为朋,故“朋来”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五居君位,而在蹇难之中,是天下之大蹇也。当蹇而又在险中,亦为大蹇。大蹇之时,而二在下,以中正相应,是其朋助之来也。方天下之蹇,而得中正之臣相辅,其助岂小也?得朋来而无吉,何也?曰:未足以济蹇也。以刚阳中正之君,而方在大蹇之中,非得刚阳中正之臣相辅之,不能济天下之蹇也。二之中正,固有助矣,欲以阴柔之助,济天下之难,非所能也。自古圣王济天下之蹇,未有不由贤圣之臣为之助者,汤、武得伊、吕是也。中常之君,得刚明之臣而能济大难者则有矣,刘禅之孔明,唐肃宗之郭子仪,德宗之李晟是也。虽贤明之君,苟无其臣,则不能济于难也。故凡六居五、九居二者,则多由助而有功,蒙、泰之类是也;九居五、六居二,则功多不足,屯、否之类是也。盖臣贤于君,则辅君以君所不能;臣不及君,则赞助之而已,故不能成大功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大蹇者,非常之蹇也。九五居尊,而有刚健中正之德,必有朋来而助之者。占者有是德,则有是助矣。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当位居尊。故曰大蹇。阴以阳为朋。阳往阴中。故曰朋来。虞翻以下卦伏兑为朋。岂知象传曰中节。即谓五居坤中。如合符节。释朋义也。


[五爻象传]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在蹇之中正,而得大位,济蹇之大者也。居于中正,而能裁制节度,使贤不肖,各当其所,故用朋来,而求伸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以中节”者,得位居中,不易其节,故致“朋来”,故云“以中节”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干宝曰:在险之中,而当王位,故曰:“大蹇”。此盖以托文王为纣所囚也。承上据四应二,众阴并至。此盖以托四臣能以权智相救也。故曰“以中节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朋者,其朋类也。五有中正之德,而二亦中正,虽大蹇之时,不失其守,蹇于蹇以相应助,是以其中正之节也。上下中正而弗济者,臣之才不足也。自古守节秉义,而才不足以济者,岂少乎?汉李固、王允,晋周觊、王导之徒是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险者,人情之所不敢犯也。五在险中,独安其险,刚正足以任天下之难,而不辞。大者得位,当蹇之时,如是乃为得中。阳与阳为朋,朋谓九三也。五下应二,三来比之,朋来也。五为坎,三来成兑,水泽节之象。节者,处蹇之节也。九五在险得中道,应六二者有节,则九三之刚不约而自来。九三外应上六,内为六二、初六之所喜,而又六四牵连而进,同心协力,斯可以济天下之难。故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若九五前郄应于下者,失刚柔缓急之节,则九三招之不来矣。仲虺賛汤曰:天锡王勇智,武王曰:今朕必往济蹇大难者,其要在于九五乎?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言五在阴中。阴阳相遇。如符节之合。


[六爻详解]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往则长难,来则难终,难终则众难皆济,志大得矣,故曰“往蹇来硕吉”。险夷难解,大道可兴,故曰“利见大人”也。 有应在内,往则失之。来则志获,“志在内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硕,大也。上六难终之地,不宜更有所往,往则长难,故曰“往蹇”也。“来则难终,难终则众难皆济,志大得矣”,故曰“硕吉”也。险夷难解,大道可兴,宜见大人以弘道化,故曰“利见大人”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阴在险上,变失位,故“往蹇”。硕谓三,艮为硕,退来之三,故“来硕”。得位有应,故“吉”也。离为见,大人谓五,故“利见大人”矣。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六以阴柔居蹇之极,冒极险而往,所以蹇也。不往而来,从五求三,得刚阳之助,是以硕也。蹇之道,厄塞穷蹙。硕,大也,宽裕之称。来则宽大,其蹇纾矣。蹇之极,有出蹇之道。上六以阴柔,故不得出,得刚阳之助,可以纾蹇而已,在蹇极之时,得纾则为吉矣。非刚阳中正,岂能出乎蹇也?利见大人:蹇极之时,见大德之人则能有济于蹇也。大人谓五,以相比发此义。五,刚阳中正,而居君位,大人也。在五不言其济蹇之功,而上六利见之,何也?曰:在五不言,以其居坎险之中,无刚阳之助,故无能济蹇之义;在上六,蹇极而见大德之人,则能济于蹇,故为利也。各爻取义不同,如屯初九之志正,而于六二则目之为寇也。诸爻皆不言吉,上独言吉者,诸爻皆得正,各有所善,然皆未能出于蹇,故未足为吉,唯上处蹇极而得宽裕,乃为吉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已在卦极,往无所之,益以蹇耳。来就九五,与之济蹇,则有硕大之功。大人,指九五。晓占者宜如是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上穷故往蹇。来硕谓应三。三阳故曰硕。尔雅释诂。硕大也。阳大故曰硕。利见大人。谓顺五。五为大人。


[六爻象传]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柔居阴极内有其应,五极其蹇已,又附之,故往则道穷。求得内附,故大且吉。利见以从,贵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志在内也”者,有应在三,是“志在内也”。应既在内,往则失之,来则得之,所以往则有蹇,来则硕吉也。[疏]正义曰:贵谓阳也。以从阳,故云“以从贵”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侯果曰:处蹇之极,体犹在坎,水无所之,故曰“往蹇”。来而复位,下应于三,三德硕大,故曰“来硕”。三为内主,五为大人。若志在内,心附于五。则“利见大人”也。 案:三互体离,离为明目,五为大人,利见大人之象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上六应三而从五,志在内也。蹇既极而有助,是以硕而吉也。六以阴柔当蹇之极,密近刚阳中正之君,自然其志从附,以求自济,故利见大人,谓从九五之贵也。所以云从贵,恐人不知大人为指五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上六志在纾难,然柔也才不足,以柔犯难,故往蹇。柔自外来,求助于九三,三以刚济柔,则难纾,志乃大得。故曰往搴来硕,志在内也。阳为大,艮为石,硕,刚大也。离目为见,大人,九五也,故曰利见大人。九五贵而有位,足以行其道,九三其德刚,大佐五以济天下之难,上六志在内,因九三利见九五,斯可以出难。故曰以从贵也,阳为贵。蹇难未解,人不知所从,上六因九三以从,九五之贵,则君臣之分定矣。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应三故曰在内。三体坎。故曰志在内。五天子位。故曰从贵。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蹇卦第三十九卦_艮下坎上_水山蹇卦_古今周易百家集解蹇卦_易经水山蹇卦象数理占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