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百家集解

易经百家集解:困卦详解,泽水困卦名、卦画、卦辞、爻辞、彖传、象传及困卦象数理占。


[卦辞详解]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困必通也。处穷而不能自通者,小人也。 处困而得“无咎”,吉乃免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困”者,穷厄委顿之名,道穷力竭,不能自济,故名为“困”。亨者,卦德也。小人遭困,则“穷斯滥矣”。君子遇之,则不改其操。君子处困而不失,其自通之道,故曰“困,亨”也。[疏]正义曰:处困而能自通,必是履正体大之人,能济于困,然后得吉而“无咎”,故曰:“贞,大人吉,无咎”也。[疏]正义曰:处困求济,在于正身脩德。若巧言能辞,人所不信,则其道弥穷,故诫之以“有言不信”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郑玄曰:坎为月。互体离,离为日。兑为暗昧,日所入也。今上掩日月之明,犹君子处乱代,为小人所不容故谓之“困”也。君子虽困,居险能悦,是以通而无咎也。 虞翻曰:否二之上,乾坤交,故通也。 虞翻曰,贞大人吉,谓五也。在困无应,宜静则“无咎”。故“贞大人吉,无咎”。 虞翻曰:震为言,折入兑,故“有言不信,尚口乃穷”。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如卦之才,则困而能亨,且得贞正,乃大人处困之道也,故能吉而无咎。大人处困,不唯其道自吉,乐天安命,乃不失其吉也。况随时善处,复有裕乎?有言不信:当困而言,人谁信之?

《周易本义》(宋·朱熹)

困者,穷而不能自振之义。坎刚,为兑柔所掩,九二,为二阴所掩,四五,为上六所掩,所以为困。坎险、兑说,处险而说,是身虽困而道则亨也。二五刚中,又有大人之象,占者处困能亨,则得其正矣。非大人其孰能之?故曰贞。又曰大人者,明不正之小人不能当也。有言不信,又戒以当务晦默,不可尚口,益取困穷。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二五刚得中。处险能说。故亨。贞占也。二五为大人。故贞大人吉也。兑口为言。三至上正反兑。所向不同。故有言不信。此其义始见于左传。左传昭五年明夷之谦曰。于人为言。败言为谗。谓谦上震为人为言。下艮为反震。故曰败言。是以正反震为谗。易林承其义。于讼之困云。心与言反。正释此语也。坤之离云。齐鲁争言。离二至五正反兑。故曰争言。争言即不信。离二至五。与困三至上同也。旧解皆误。详焦氏易诂。


[彖辞详解]

彖曰:困,刚揜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刚则困,见揜于柔也。险而能説,虽困而通也。君子之行,存乎素也。困而自辨,而不责于人,修齐其徳以自济也。五为衆之归焉。刚而能干,中而得当,大人之正也。亨困而吉,何咎之有乎。困而尚口,斯穷之矣,何所信乎,故君子饰行以亨困,而不以言也。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1)刚见掩于柔也。 (2)处险而不改其说,“困而不失其所亨”也。 (3)处困而用刚,不失其中,履正而能体大者也。能正而不能大博,未能说困者也,故曰“贞,大人吉”也。 (4)处困而言,不见信之时也。非行言之时,而欲用言以免,必穷宅也。其吉在于“贞、大人”,口何为乎?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此就二体以释卦名,兑阴卦为柔,坎阳卦为刚,坎在兑下,是“刚见揜于柔也”。刚应升进,今被柔揜,施之于人,其犹君子为小人所蔽以为困穷矣。[疏]正义曰:此又就二体名训以释亨德也。坎险而兑说,所以困而能亨者,良由君子遇困,安其所遇,虽居险困之世,不失畅说之心,故曰“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也。[疏]正义曰:“其唯君子乎”者,结叹处困能通,非小人之事,唯君子能然也。“贞,大人吉,以刚中”者,此就二五之爻,释“贞,大人”之义。刚则正直,所以为贞,中而不偏,所以能大。若正而不大,未能济困,处困能济,济乃得吉而无咎也,故曰“贞,大人吉,以刚中”也。[疏]正义曰:处困求通,在于修德非用言以免困。徒尚口说,更致困穷,故曰“尚口乃穷”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荀爽曰:谓二五为阴所弇也。 荀爽曰:此本否卦。阳降为“险”,阴升为“说”也。 荀爽曰:谓二虽弇阴陷险,犹不失中,与正阴合,故通也。喻君子虽陷险中,不失中和之行也。 荀爽曰:谓五虽弇于阴,近无所据,远无所应,体刚得中,正居五位,则“吉无咎”也。 虞翻曰:兑为口,上变口灭,故“尚口乃穷”。 荀爽曰:阴从二升上六,成兑。为有言。失中,为不信。动而乘阳,故曰“尚口乃穷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卦所以为困,以刚为柔所掩蔽也。陷于下而掩于上,所以困也。陷亦掩也。刚阳君子而为阴柔小人所掩蔽,君子之道困窒之时也。以卦才言处困之道也。下险而上说,为处险而能说,虽在困穷艰险之中,乐天安义,自得其说乐也。时虽困也,处不失义,则其道自亨,困而不失其所亨也。能如是者,其唯君子乎。若时当困而反亨,身虽亨,乃其道之困也。君子,大人通称。困而能贞,大人所以吉也,盖其以刚中之道也,五与二是也。非刚中,则遇困而失其正矣。当困而言,人所不信,欲以口免困,乃所以致穷也。以说处困,故有尚口之戒。

《汉上易传》(宋·朱震)

四五之刚为三上所揜,二刚为初三所揜,又陷焉。陷亦揜也。阳刚君子,阴柔小人,阳刚为阴柔揜蔽而不伸,君子穷困窒塞之时,故曰困,刚揜也。此以一卦之爻言困也。困自否来,二之上,坎险兑说也。上九之二,处乎险难之中,乐天安义,困而自说,不失其所亨者,心亨也,亨通也。困而亨,则不穷矣。古人尘视富贵,梦视生死,唯不失其所困也,唯君子能之。夫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故曰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此合二体兼九二言处困之才也。大人,君子通称,对而言之,君子通乎大贤小贤,而大人德配天地者也。在困处之裕,然不失其正,吉且无咎,非大人不能以刚中也。刚或不足,则困以智,免而失其正者有之,刚或不中,则正或致凶,于道皆有咎。刚中而正,文王周公孔子是已,故曰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此以九五言大人处困之才也。刚见揜者,天也,非人之所能为,无怨尤可也。已困而言,人谁信之?若崇尚口才以言说,处困适所以增穷矣。上六穷困,兑为口,有言也。下无应,有言不信也。此圣人因上六以戒不善处困者也。范夸昌曰:彖文“贞大人吉”下脱“无咎”二字,理或然也。在卦气为霜降,故太玄准之以穷。

《周易本义》(宋·朱熹)

说,音悦。以卦德、卦体释卦辞。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坎刚揜。三至上刚揜。阳陷阴中故困。因而不失其所亨。唯君子能之。君子即大人。若小人即不堪矣。兑为口。三至上正反兑。故曰尚口。尚口乃穷者。言徒尚口说。必有相反而不信者。故穷也。


[大象详解]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泽无水,涸而无润也。夫积行以成其徳,虽致命,终遂其道。君子之志,刚而不可拔也,故能致困而不可失其道也。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泽无水,则水在泽下,水在泽下,困之象也。处困而屈其志者,小人也。“君子固穷”,道可忘乎?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泽无水,困”者,谓水在泽下,则泽上枯藁,万物皆困,故曰“泽无水困”也。“君子以致命遂志”者,君子之人,守道而死,虽遭困厄之世,期于致命丧身,必当遂其高志,不屈挠而移改也,故曰“致命遂志”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王弼曰:泽无水,则水在泽下也。水在泽下,困之象也。处困而屈其志者,小人也。君子固穷,道可忘乎? 虞翻曰:君子谓三,伏阳也。否坤为致,巽为命,坎为志,三入阴中,故“致命遂志”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泽无水,困乏之象也。君子当困穷之时,既尽其防虑之道,而不得免,则命也,当推致其命,以遂其志。知命之当然也,则穷塞祸患不以动其心,行吾义而已。苟不知命,则恐惧于险难,陨获于穷厄,所守亡矣,安能遂其为善之志乎?

《汉上易传》(宋·朱震)

泽所以说万物者,水也。泽无水则泽道困矣,然水在泽下,未尝不通也,君子处困窒之时,泽不及物矣。推致其所以然者,命也。巽为命。命者,消息盈虚之理,君子听命固穷,自遂其刚大之志。夫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君子愤激自厉,增益其所不能,无若困之为速也。易传曰:虽阨穷而不动其心,行吾义而已,所以遂其为善之志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水下漏,则泽上枯,故曰泽无水。致命,犹言授命,言持以与人而不之有也。能如是,则虽困而亨矣。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水在泽下。则泽竭矣。故曰无水。巽为命。而兑为反巽。为毁折。故曰致命。坎为志。二人于渊不出。故曰遂志。学易之君子以之。


[初爻详解]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最处底下,沉滞卑困,居无所安,故曰“臀困于株木”也。欲之其应,二隔其路,居则困于株木,进不获拯,必隐遯者也,故曰:“入于幽谷”也。困之为道,不过数岁者也。以困而藏,困解乃出,故曰“三岁不觌”也。 言幽者,不明之辞也。入于不明,以自藏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初六臀困于株”至“三岁不觌”。○正义曰:“臀困于株木”者,初六处困之时,以阴爻最居穷下,沉滞卑困,居不获安,若臀之困于株木,故曰“臀困于株木”也。“入于幽谷”者,有应在四,而二隔之,居则困株,进不获拯,势必隐遯者也,故曰“入于幽谷也”。“三岁不觌”者,困之为道,不过数岁,困穷乃出,故曰“三岁不觌”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九家易》曰:臀谓四。株木,三也。三体为木。泽中无水,兑金伤木,故枯为株也。初者四应,欲进之四,四困于三,故曰“臀困于株木”。 干宝曰:兑为孔坎,坎为隐伏。隐伏在下,而漏孔穴,臀之象也。 《九家易》曰:幽谷,二也。此本否卦。谓阳来入坎,与初同体,故曰“入幽谷”。三者阳数。谓阳陷险中,为阴所弇,终不得见。故曰“三岁不觌”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六以阴柔处于至卑,又居坎险之下,在困不能自济者也。必得在上刚明之人为援助,则可以济其困矣。初与四为正应,九四以阳而居阴为不正,失刚而不中,又方困于阴掩,是恶能济人之困?犹株木之下,不能荫覆于物。株木,无枝叶之木也。四近君之位,在他卦不为无助,以居困而不能庇物,故为株木。臀,所以居也。臀困于株木,谓无所庇而不得安其居,居安则非困也。入于幽谷:阴柔之人,非能安其所遇,既不能免于困,则益迷暗妄动,入于深困。幽谷,深暗之所也。方益人于困,无自出之势,故至于三岁不觌,终困者也。不觌,不遇其所亨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臀,物之底也。困于株木,伤而不能安也。初六以阴柔处困之底,居暗之甚,故其象占如此。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凶。初在下。故曰臀。与夬九四同。株木谓坎。言初欲应四。坎陷为阻。故困于株木。株乾也。韩非子守株待兔。而坎为栋。故为株木。坎为幽。坎陷为谷。初在下。故人于幽谷。离伏故不觌。三岁言其久。盖初失位。处坎下。故其象如此。茹敦和以坎为三岁。王昭素谓初至三三爻为三岁。以坎上六证之。茹说是也。


[初爻象传]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能济困者,刚直也。初以柔弱居于困穷,而不安其所也。而欲上应于二,为二所吝,幽于坎底,以至于叁嵗而无所见,不明之至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幽不明”者,《象》辞惟释幽字,言幽者,正是不明之辞,所以入不明,以自藏而避困也。释株者,初不谓之株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荀爽曰:为阴所弇,故“不明”。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幽不明也,谓益人昏暗,自陷于深困也。明则不至于陷矣。

《汉上易传》(宋·朱震)

四否,艮在上体之下为臀,巽木兑金伤之,为株木。困,寒露节也,与大过枯杨同象,大过小雪之气也。四阳居阴,不安其居,臀困于株木者也。初六柔而不正,困于坎底,妄动求济于四,不知四刚不中,不安其居,臀困于株木,岂能济人之困哉?初既失援迷谬,自四反二,二又深陷,犹入于幽谷也。艮为山,坎为水,水注山谿间为谷,坤为冥晦,入于幽谷也。入于幽谷,穷困益甚,无自出之势,故三岁不觌于四。乾为岁,初觌四,历三爻,三岁也。私见曰觌,见之不正也。三,离目不正,觌也。初出不知四之困,入不知谷之幽晦,而不明乎处困之道也。初在坎下,不明之象,何谓处困之道?安静自守而巳。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离伏坎夜。故幽不明。


[二爻详解]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以阳居阴,尚谦者也。居困之时,处得其中。体夫刚质,而用中履谦,应不在一,心无所私,盛莫先焉。夫谦以待物,物之所归;刚以处险,难之所济。履中则不失其宜,无应则心无私恃,以斯处困,物莫不至,不胜丰衍,故曰“困于酒食”,美之至矣。坎,北方之卦也。朱绂,南方之物也。处困以斯,能招异方者也,故曰“朱绂方来”也。丰衍盈盛,故“利用享祀”。盈而又进,倾之道也。以此而征,凶谁咎乎?故曰“征凶无咎”。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九二困于酒食”至“无咎”。○正义曰:“困于酒食”者,九二体刚居阴,处中无应。体刚则健,能济险也。居阴则谦,物所归也。处中则不失其宜,无应则心无私党。处困以斯,物莫不至,不胜丰衍,故曰“困于酒食”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者,绂,祭服也。坎,北方之卦也。绂,南方之物。处困用谦,能招异方者也。故曰“朱绂方来”也。举异方者,明物无不至,酒食丰盈,异方归向,祭则受福,故曰“利用享祀”。“征凶无咎”者,盈而又进,倾败之道,以征必凶,故曰“征凶”。自进致凶,无所怨咎,故曰“无咎”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案:二本阴位,中馈之职。坎为酒食,上为宗庙,今二阴升上,则酒食入庙。故“困于酒食”也。上九降二,故朱绂方来。朱绂,宗庙之服。乾为大赤,朱绂之象也。 荀爽曰:二升在庙,五亲奉之,故“利用享祀”。阴动而上,失中乘阳;阳下而陷,为阴所弇,故曰“征凶”。阳降来二,虽位不正,得中有实;阴虽去中,上得居正,而皆免咎,故曰“无咎”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酒食,人所欲而所以施惠也。二以刚中之才,而处困之时,君子安其所遇,虽穷厄险难,无所动其心,不恤其为困也。所困者,唯困于所欲耳。君子之所欲者,泽天下之民,济天下之困也。二未得遂其欲、施其惠,故为困于酒食也。大人君子怀其道而困于下,必得有道之君求而用之,然后能施其所蕴。二以刚中之德困于下,上有九五刚中之君,道同德合,必来相求,故云朱绂方来。方来,方且来也。朱绂,王者之服,蔽膝也。以行来为义,故以蔽膝言之。利用亨祀:亨祀,以至诚通神明也。在困之时,利用至诚,如亨祀然,其德既诚,自能感通于上。自昔贤哲困于幽远,而德卒升闻,道卒为用者,惟自守至诚而已。征凶无咎:方困之时,若不至诚安处以俟命,往而求之,则犯难得凶,乃自取也,将谁咎乎?不度时而征,乃不安其所,为困所动也。失刚中之德,自取凶悔,何所怨咎?诸卦二五以阴阳相应而吉,惟小畜与困,乃厄于阴,故同道相求:小畜,阳为阴所畜;困,阳为阴所掩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绂,音弗。亨,读作享。困于酒食,厌饫苦恼之意。酒食,人之所欲,然醉饱过宜,则是反为所困矣。朱绂方来,上应之也。九二有刚中之德,以处困时,虽无凶害,而反困于得其所欲之多,故其象如此。而其占利以享祀,若征行则非其时,故凶,而于义为无咎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坎为酒食。需九五需于酒食是也。二居坎中。故困于酒食。巽为绳为级。坎为赤。巽在二前。故日朱龙(左言)方来。言将膺锡命也。博雅绂绶也。朱级贵人所服。以祭宗庙者。故用以亨祀则利也。然五不应故征凶。得中亦无咎。


[二爻象传]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刚而得中,为初叁之附,丰于所资,困酒食者矣。酒食困,有位而得其民,则受其命服,而朱绂来矣。夫以位卑而有民利,洁敬以奉上,恃权而凌征之凶也。卑以自守,得无咎矣。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中有庆”者,言二以中德被物,物之所赖,故曰“有庆”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翟元曰:阳从上来,居中得位,富有二阴,故“中有庆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虽困于所欲,未能施惠于人,然守其刚中之德,必能致亨而有福庆也。虽使时未亨通,守其中德,亦君子之道,亨乃有庆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五动成震,为稼,二坎水往之为酒,兑为口食也。五不动,二未可往,困于酒食也。酒食者,人之所欲以施惠也。朱绂亦谓九五也。巽为股,膝以上也,乾为大赤,坤为黄,赤黄为朱,乾为衣,蔽乎膝上,朱绂也。九二刚中,虽困于酒食而无所动其心,则九五中正同德之君方来,而相求共济天下之困,故曰朱绂方来。九五来,然后诚意通于上下,故利用享祀。上六宗庙,五动二往,震为长子,艮为门阙,有升自门阙,长子奉宗庙之象,享献也。祀者,祭上下之通称,兼下言也。若二动求五,虽以正行亦凶,凶自取之无所咎也。故曰征凶无咎。困于酒食者,唯无所动其心则中,中则进退迟速审而后动,往有庆矣。庆者,朱绂方来,得其所欲之谓也。阳为庆,征凶戒之也,有庆勉之也。易传曰:诸卦二五以阴阳相应而吉,惟小畜与困乃厄于阴,故同道相求,小畜阳为阴所畜,困阳为阴所掩也。阴阳相应者,自然相应也,如夫妇骨肉分定也。五与二皆阳爻,以刚中之德同而相应,求而后合,如君臣朋友义合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居阴中。故有庆。


[三爻详解]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石之为物,坚而不纳者也,谓四也。三以阴居阳,志武者也。四自纳初,不受已者。二非所据,刚非所乘。上比困石,下据蒺藜,无应而入,焉得配偶?在困处斯,凶其宜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六三困于石”至“不见其妻凶”。○正义曰:“困于石,据于蒺藜”者,石之为物,坚刚而不可入也。蒺藜之草,有剌而不可践也。六三以阴居阳,志怀刚武,己又无应,欲上附于四,四自纳于初,不受己者也,故曰“困于石”也。下欲比二,二又刚阳,非己所据,故曰“据于蒺藜”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者,无应而入,难得配偶,譬于入宫,不见其妻,处困以斯,凶其宜也,故曰“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二变正时,三在艮山下,故“困于石”。蒺藜,木名。坎为蒺藜。二变艮手,据坎。故“据蒺藜者”也。 虞翻曰:巽为入。二动艮为宫,兑为妻,谓上无应也。三在阴下,离象毁坏,隐在坤中,死其将至,故“不见其妻,凶”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六三以阴柔不中正之质,处险极而用刚。居阳,用刚也,不善处困之甚者也。石,坚重难胜之物。蒺藜,刺不可据之物。三以刚险而上进,则二阳在上,力不能胜,坚不可犯,益自困耳,困于石也。以不善之德,居九二刚中之上,其不安犹藉刺,据于蒺藜也。进退既皆益困,欲安其所,益不能矣。宫,其居所安也。妻,所安之主也。知进退之不可,而欲安其居,则失其所安矣。进退与处皆不可,唯死而已,其凶可知。系辞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二阳不可犯也,而犯之以取困,是非所困而困也。名辱,其事恶也。三在二上,固为据之,然荀能谦柔以下之,则无害矣;乃用刚险以乘之,则不安而取困,如据蒺藜也。如是,死期将至,所安之主可得而见乎?

《周易本义》(宋·朱熹)

阴柔而不中正,故有此象,而其占则凶。石,指四,蒺藜,指二,宫,谓三,而妻,则六也。其义则《系辞》备矣。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巽为石。坎为蒺藜。三前临巽。故困于石。下据坎。故据于蒺藜。石坚刚不可人。蒺藜刺人。不可践也。巽为人。坎为宫。故人于其官。巽为齐。妻者齐也。故巽为妻。巽为伏。又上无应。故人宫而不见妻也。象而如是。凶可知也。巽石象。宋邵雍用之。后儒怪骇。岂知焦氏易林。同人之小畜云。戴石上山。步跌不前。小畜小巽为石。下乾为山为首。石在首上。故曰戴石。余证尚多。详焦氏易诂卷一。


[三爻象传]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柔以居困,力不堪也。欲其往而困于四坚于石也。欲其安而据于二难于蒺藜也。进煺无可安所存乎,以至于失位而殒身也。位之不当,不足亨,困不祥之至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乘刚”者,明二为蒺藜也。“不祥也”者,祥,善也、吉也。不吉,必有凶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案:三居坎上,坎为藂棘而木多心,蒺藜之象。 《九家易》曰:此本否卦,二四同功为艮。艮为门阙,宫之象也。六三居困,而位不正,上困于民,内无仁恩,亲戚叛逆,诛将加身。入宫无妻,非常之困,故曰“不祥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据于蒺藜,谓乘九二之刚,不安犹藉刺也。不祥者,不善之徵;失其所安者,不善之效;故云不见其妻不祥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六三险而不正,不善处困者也。艮坎为石,谓三。石之坚,不可以处者也。巽交坎离为蒺藜,中坚外锐,蒺藜之象,谓乘二也。蒺藜伤人,不可以据者也。三非其位,非所困而困,不度德也。乘二之刚,非所据而据,不量力也。不度德,故名辱,不量力,故身危。名辱身危,死期将至,故入于其宫,不见其妻。艮坤为宫,坎为夫,离为妻、为目、为见。三困非其位而乘二刚,凌人者也。凌人者,人亦凌之,故二往乘三,两爻相易,三入于其宫,坎离象毁,不见其妻矣。又曰凶者,不见其妻,乃死亡将至之期,所谓亡之兆,非吉祥之兆,坤为死,故曰不祥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释文云。蒺藜茨草。虞翻谓为木名似非。释估茨蒺藜。注布地蔓生。有子。三角刺人。诗庸(右邑)风。墙有茨。传茨蒺藜。孔疏蒺有刺。不可践者是也。惟不可践。故以喻乘刚。若为木则不合矣。正义作藜。然尔雅及毛诗传皆作藜。藜藜通用。阮校必谓藜是。似亦无确证。详善也。


[四爻详解]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金车”,谓二也。二刚以载者也,故谓之金车。“徐徐”者,疑惧之辞也。志在于初而隔于二,履不当位,威令不行。弃之则不能,欲往则畏二,故曰“来徐徐,困于金车”也。有应而不能济之,故曰“吝”也。然以阳居阴,履谦之道,量力而处,不与二争,虽不当位,物终与之,故曰“有终”也。 下谓初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九四来徐徐”至“有终”。○正义曰:何氏云:“九二以刚德胜,故曰‘金车’也。”“徐徐”者,疑惧之辞。九四有应于初而碍于九二,故曰“困于金车”。欲弃之,惜其配偶疑惧,而行不敢疾速,故“来徐徐”也。有应而不敢往,可耻可恨,故曰“吝”也。以阳居阴,不失谦道,为物之所与,故曰“有终”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来欲之初。荼荼,舒迟也。见险,故“来荼荼”。否乾为金,乾为舆。之应历险,故困于金,车易位得正,故“吝,有终”矣。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唯力不足故困,亨困之道,必由援助。当困之时,上下相求,理当然也。四与初为正应,然四以不中正处困,其才不足以济人之困。初比二,二有刚中之才,足以拯困,则宜为初所从矣。金,刚也。车,载物者也。二以刚在下载己,故谓之金车。四欲从初而阻于二,故其来迟疑而徐徐,是困于金车也。己之所应,疑其少己而之他,将从之,则犹豫不敢遽前,岂不可羞吝乎?有终者,事之所归者正也。初四正应,终必相从也。寒士之妻,弱国之臣,各安其正而已,苟择势而从,则恶之大者,不容于世矣。二与四皆以阳居阴,而二以刚中之才,所以能济困也。居阴者,尚柔也;得中者,不失刚柔之宜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初六、九四之正应。九四,处位不当,不能济物,而初六方困于下,又为九二所隔,故其象如此。然邪不胜正,故其占虽为可吝,而必有终也。金车为九二象,未详。疑坎有轮象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来应初为二所阻。故曰徐徐。二坎为车。离色黄外坚。故曰金车。困于金车。申来徐徐之故也。仍阴于险。不得应初也。然与初为正应。初吝终合。故曰有终。


[四爻象传]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初为之,应二刚困之,故迟迟而来,以待其间也。位之不当,不足亨,困可惜也。虽困于二,终归其应,金车刚而能载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有与”者,位虽不当,执谦之故,物所与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王弼曰:下谓初。 崔觐曰:位虽不当,故“吝”也。有与于援,故“有终”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四应于初而隔于二,志在下求,故徐徐而来;虽居不当位为未善,然其正应相与,故有终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九四尚柔,九二刚得中,柔不足以济困,刚得中乃可济。初六近比九二,远于九四,四与初应而九二碍之,既疑其险矣,又疑初捨己而从二,故来徐徐。徐徐者,疑惧之辞。巽为不果,故志在下也。乾变为金,坤为舆,坎为轮,二刚而能载,故曰困于金车。四履不当位,欲行则惧,二处困,有应而不能相济,吝道也。然以阳居阴,能说而巽明于处,固不与二争,虽不当位,终有与之者。以困之时,上下急于相求故也,是以吝而有终。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坎为志。志在下。言应初。


[五爻详解]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以阳居阳,任其壮者也。不能以谦致物,物则不附。忿物不附而用其壮猛,行其威刑,异方愈乖,遐迩愈叛。刑之欲以得,乃益所以失也,故曰“劓刖,困于赤绂”也。二以谦得之,五以刚失之,体在中直,能不遂迷困而徐能用其道者也。致物之功,不在于暴,故曰“徐”也。困而后乃徐,徐则有说矣,故曰“困于赤绂,乃徐有说”也。祭祀,所以受福也。履夫尊位,困而能改,不遂其迷以斯祭,祀必得福焉,故曰“利用祭祀”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九五”至“利用祭祀”。○正义曰:九五以阳居阳,用其刚壮,物不归已。见物不归,而用威刑,行其“劓刖”之事。既行其威刑,则“异方愈乖,遐迩愈叛”。兑为西方之卦,赤绂南方之物,故曰“劓刖,困于赤绂”也。此卦九二为以阳居阴,用其谦退,能招异方之物也。此言九五刚猛,不能感异方之物也。若但用其中正之德,招致于物,不在速暴而徐徐,则物归之而有说矣,故曰“乃徐有说”也。居得尊位,困而能反,不执其迷,用其祭祀,则受福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割鼻曰劓。断足曰刖。四动时震为足,艮为鼻。离为兵,兑为刑。故“劓刖”也。赤绂谓二。否乾为朱,故“赤”。坤为绂,二未变应五,故“困于赤绂”也。 虞翻曰:兑为说,坤为徐,二动应已,故“乃徐有说”也。 崔觐曰:劓刖,刑之小者也。于困之时,不崇柔德,以刚遇刚,虽行其小刑,而失其大柄,故言“劓刖”也。赤绂,天子祭服之饰。所以称困者,被夺其政,唯得祭祀。若《春秋传》曰:政由甯氏,祭则寡人。故曰“困于赤绂”。居中以直,在困思通。初虽踅穷,终则必喜,故曰“乃徐有说”。所以险而能说,穷而能通者,在困于赤绂乎!故曰“利用祭祀”也。 案:五应在二,二互体离。离为文明,赤绂之象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截鼻曰劓,伤于上也。去足为刖,伤于下也。上下皆掩于阴,为其伤害,劓刖之象也。五,君位也。人君之困,由上下无与也。赤绂,臣下之服,取行来之义,故以绂言。人君之困,以天下不来也,天下皆来,则非困也。五虽在困,而有刚中之德,下有九二刚中之贤,道同德合,徐必相应而来,共济天下之困,是始困而徐有喜说也。利用祭祀:祭祀之事,必致其诚敬,而后受福。人君在困时,宜念天下之困,求天下之贤,若祭祀然,致其诚敬,则能致天下之贤,济天下之困矣。五与二同德,而云上下无与,何也?曰:阴阳相应者,自然相应也,如夫妇骨肉,分定也。五与二皆阳爻,以刚中之德,同而相应,相求而后合者也。如君臣朋友,义合也。方其始困,安有上下之与?有与,则非困,故徐合而后有说也。二云享祀,五云祭祀,大意则宜用至诚,乃受福也。祭与祀享,泛言之则可通,分而言之,祭天神,祀地祗,享人鬼。五君位言祭,二在下言享,各以其所当用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劓,音见《睽》。刖,音月。说,音悦。劓刖者,伤于上下。上下既伤,则赤绂无所用,而反为困矣。九五当困之时,上为阴揜,下则乘刚,故有此象。然刚中而说体,故能迟久而有说也。占具象中,又利用祭祀,久当获福。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九五,劓刖。 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艮伏鼻不见。故曰劓。兑折震足象毁。故曰别。坎为赤。巽为绂。故曰赤绂。乃二爻坎为不应。故困于赤绂。上遇阴利往。故有说。兑为食。故利用祭祀。


[五爻象传]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物莫能两大,二之丰则五道减矣。二以刚得衆,而五怒其甚也。将欲刑之上,下敌应不能胜也,故困之免矣。夫居尊以忿失其道也。终以中直久而説矣。至诚感神,况赤绂乎。故精意乃受其祐矣。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志未得也”者,由物不附己,己德未得,故曰“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者,居中得直,不贪不暴,终得其应,乃宽缓修其道德,则得喜说,故云“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者,若能不遂迷志,用其中正,则异方所归,祭则受福,故曰“利用祭祀,受福”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陆绩曰:无据无应,故“志未得”也。二言朱绂,此言赤绂。二言享祀,此言祭祀。传互言耳,无他义也。谓二困五,三困四,五初困上,斯乃迭困之义。 崔觐曰:以其居中,当位,故“有悦”。 荀爽曰:谓五爻合同,据国当位,而主祭祀,故“受福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始为阴掩,无上下之与,方困未得志之时也。徐而有说,以中直之道,得在下之贤,其济于困也。不曰中正,与二合者云直乃宜也。直比正意差缓。尽其诚意,如祭祀然,以求天下之贤,则能亨天下之困,而享受其福庆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九四君侧,强臣之象。二五同德相求,而四间之,四动艮为鼻,震为足,四不动,兑金刑之,劓刖也。劓则丑,刖则不行,五为四伤,亨困之志未得行于二也。故曰劓刖,志未得也。二坎为赤,乾为衣,往应五巽,蔽膝之象,赤绂,诸臣之绂也。二踌躇不往以征为凶,五以无助而困,困于赤绂也。巽为不果,徐也。兑为说,九五刚中而正,动以直行中则思虑精审,直则其行不挠,如是则君臣相说之志久而必亨,九四岂能间之?始也不果,今则来说,故曰乃徐,有说以中直也。上六宗庙,五王假有庙。祭祀者,人君所以徧及百神,自上格下,二五相易之象。人君得九二之贤,利用诚意感格之,如祭祀,然上下并受其福矣。亨困之道,莫利于用此,尚何困于赤绂哉?艮为手,下援九二,受福也。阳为福,故曰利用祭祀,受福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坎为志。二无应。故志未得。坎五曰受福。兹与之同。传所谓祭则受福也。


[六爻详解]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居困之极,而乘于刚,下无其应,行则愈绕者也。行则缠绕,居不获安,故曰“困于葛藟于臲卼”也。下句无困,因于上也。处困之极,行无通路,居无所安,困之至也。凡物穷则思变,困则谋通,处至困之地,用谋之时也。“曰”者,思谋之辞也。谋之所行,有隙则获,言将何以通至困乎?“曰动悔”,令生有悔,以征则济矣,故曰“动悔有悔,征吉”也。 所处未当,故致此困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上六困于葛藟”至“征吉”。○正义曰:葛藟,引蔓缠绕之草,臲卼,动摇不安之辞。上六处困之极,极困者也。而乘于刚,下又无应,行则缠绕,居不得安,故院“困于葛藟于臲卼”也。应亦言“困于臲卼”,“困”因于上,省文也。“凡物穷则思变,困则谋通,处至困之地”,是用谋策之时也。“曰”者,思谋之辞也。谋之所行,有隙则获,言将何以通至困乎?为之谋曰:必须发动其可悔之事,令其有悔可知,然后处困求通,可以行而获吉,故曰“动悔,有悔,征吉”。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巽为草莽,称葛藟,谓三也。兑为刑人。故“困于葛藟,于臲兀”也。 虞翻曰:乘阳,故“动悔”。变而失正,故“有悔”。三已变正,已得应之,故“征吉”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物极则反,事极则变。困既极矣,理当变矣。葛藟,缠束之物,臲,危动之状。六处困之极,为困所缠束,而居最高危之地,困于葛藟与臲也。动悔,动辄有悔,无所不困也。有悔,咎前之失也。日,自谓也。若能曰,如是动皆得悔,当变前之所为,有悔也;能悔,则往而得吉也。困极而征,则出于困矣,故吉。二以阴在下卦之上而凶,上居一卦之上而无凶,何也?曰:三居刚而处险,困而用刚,险故凶。上以柔居说,唯为困极耳,困极则有变困之道也。困与屯之上,皆以无应居卦终,屯则泣血涟如,困则有悔征吉,屯险极而困说体故也,以说顺进,可以离乎困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藟,力轨反。臲,五结反。卼,五骨反。以阴柔处困极,故有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之象。然物穷则变,故其占曰,若能有悔,则可以征而吉矣。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巽为葛藟。三至上正反巽。而三不应上。故困于葛藟危险不安之貌。上乘刚。元应。故有是象。兑为口。曰者自警也。言处此藟之境。时时以动海有悔自警。动海者言动而应三。三不应故侮。有悔者言下乘阳又有悔也。征吉谓三。言三往四。上得阳应而吉也。此二句向天的解。姑测其义如是。


[六爻象传]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柔之为物,不能通于困,当困之终然,可征矣。居于上,而果于刚,欲其煺也。为葛藟係之,欲其处也。臲卼而难据,皆不离于困也。柔弱质也,不能专断,语其治也。何哉曰动悔有悔,其处也,则征矣,乃吉行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未当也”者,处于困极,而又乘刚,所处不当,故致此困也。[疏]正义曰:“吉行”者,知悔而征,行必获吉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谓三未变,当位应上故也。 虞翻曰:行谓三,变乃得当位之应,故“吉行”者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为困所缠,而不能变,未得其道也,是处之未当也。知动则得悔,遂有悔而去之,可出于困,是其行而吉也。

《汉上易传》(宋·朱震)

上六困极而当动者也。巽为草,葛藟,藤蔓,叶艾白,子赤。六三乾巽之象,上六困极求助,六三柔而不正,以巽乎上,为说,不能相济,又缠绕之,故困于葛藟。言求六三为未当也。上六动则安,其位不动则困于六三,困于葛藟,又困于臲卼之地也。曰发声,兑口象,上六自谋,曰动则失正,失正则悔,故安于困。然不动乃有悔,不知征则吉。征以正行也,以正而行吉,且无悔矣,是行而后吉也,故曰吉行也。范雎困于郑安平,虞卿困于魏齐,犹能解相印以全其躯,况体易君子乎?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未当者。言上不宜乘阳也。吉行者。三之四上得阳应。故吉也。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困卦 泽水困 易经困卦 周易困卦 泽水困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