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预测

上坤下乾:泰卦、地天泰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上坤下乾:泰卦、地天泰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上坤下乾:泰卦、地天泰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泰,小往大来,吉亨。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卦辞  初九  九二  九三

 六四  六五  上六  彖传注


【卦名】

今本:泰 帛书易传: 归藏:泰 秦简:柰 清华简:泰

泰为通泰、通达、宽裕。

泰字在甲骨文中未见,从小篆才有,因此其古卦名较可能是大或柰。古字大通泰。

泰原本为滑顺的意思,引申为通泰、通达。《说文》:“滑也。从廾从水,大声。,古文泰。”泰字的小篆为大下有一对手,下方为水,象手滑之义。段注:“水在手中,下溜甚利也。与辵部达字义近,皆他达切。《周易》泰,通也。否,塞也。…滑则宽裕自如,故引伸爲緃泰,如《论语》泰而不骄是也。”

泰字古文(夳),即“太”,小篆为“大”下加“二”,二在古文中代表字之重覆,因此夳(太)即“大大”,“很大”的意思。

段玉裁解释曰:“按当作,取滑之意也。从大声,转写恐失其眞矣。后世凡言大而以爲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谓太卽说文夳字,夳卽泰,则又用泰爲太。展转貤缪,莫能諟正。”段玉裁认为以泰做夳及太,是转写之误。但无论如何,后世用法泰与夳太大皆同。泰同于大。

帛书易传和王家台秦简皆作柰,为“奈”的本字。柰原本是一种水果。《说文》:“柰,果也,从木示声。”段注:“假借爲柰何字,见《尙书》、《左传》。俗作奈,非。”柰原本可能指的是一种祭祀,但该祭祀有何特殊意义不得而知。战国竹简的柰字,也有祟的意思。清华简《筮法》中有〈祟〉一节,其祟字与奈字字形相当接近。但祟与泰卦卦义难以互通。柰为泰韵,可能是同音之假借,亦有可能是形近之误。

多数学者以柰为泰字之假借。

香港中文大学汉语多功能字库:

古文字“木”、“屮”、“出”讹混,故郭永秉、陈剑认为“柰”、“奈”、“祟”本为一字。战国竹简用“柰”字来表示祸祟的“祟”,《包山楚简》简236:“尚速疽(瘥),母(毋)又(有)祟”,意谓期望尽快病癒,没有鬼神的祸害。”

纵观泰之字义和卦义,泰即大人君子的通达之道,相较之下否卦则属妇人俭吝之道,故帛书本否卦卦名为“妇”,清华简作“啚”(吝啬、涩),为大人闭塞未能通达的时候。

【卦义】

通泰、通达。三阳开泰,阴阳融和,万事如意。

天上阳气与地下阴气交流相通,万物通泰,于时节为一月春暖花开,万物滋长;于人事则代表上下交融,人与人之间有很好的沟通与交流,一片祥和,万事如意。

泰卦卦象为天地交泰,原本在地下的坤阴上行,天上的乾阳下降,天地之气互相交合而通泰。反之,坤阴若停留在下,乾阳停留在上,则为阴阳窒塞,没有交流而成否卦。

《彖》传说:“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泰卦的天地之气有所交流而万物通畅、滋长繁茂,于人事上,上下有心志的交流沟通而能够同心一意。

卦辞“小往大来”,这是就卦象说。易经以阳为大,喻君子;阴为小,喻小人。“小往大来”为阴气离去,阳气归来,引申为小人离去,君子回来,君子通达之义。

《彖传》“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则是从卦气上来解释,泰卦为阳气(君子)增长到最好的一卦,相对的则是阴气(小人)在消退。

泰卦为十二辟卦中的一月建寅之卦,在卦气理论中,十月坤卦为阴气极盛之时,到十一月复卦一阳归来为一元复始,十二月临卦阳气开始增长,一月泰卦阳气与阴气达到最完美的均衡与调和,下卦由乾阳居内。从复到泰至乾为阳长阴消,即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历程;从姤至遯至否一直到坤为阴长阳消,即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由于在“阳长阴消”历程中泰卦为第三个阳爻归来的时候,因此春节时门联常写“三阳开泰”来形容春天的来临,典故即是由此而来。

《序卦》:“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泰卦与否卦为同时相错又相综的一对对卦,卦序上是继小畜与履之后而来。小畜与履卦讲的是群众聚集起来之后(比)君王开始养民(小畜)、设礼教(履),到泰则为人事通泰之时,否卦则完成了一段历史之兴衰。

得泰卦万事如意,一片和气,上下交融,有如春天一样一切都那么美好。但春光虽美,应慎防物极必反,泰极而否来。

此卦似言商王的衰败及周的兴起,以下乾为周,上坤为商。初九至九三三爻像是讲《诗经.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故事。六五言周崛起之后,商纣父亲帝乙採用和亲政策,求得暂时的安宁。上六则言殷商天命已乱,政权不保。

周文王“追尊古公为太王”,太即泰;而《尚书》又有“泰誓”,也是武王伐纣周年后的文告,旨在谴责商纣,详列其罪状,谓其天命已尽,因此上天降罪。这些似乎有与“泰”卦内容相互呼应的地方。

泰,小往大来,吉亨。

【白话】

阴气离去,阳气归来。吉而亨。

小指外面的坤卦(阴气),大为裡面的乾卦(阳气)。阴为小人、人之所恶;阳为君子、人之所欲。《彖传》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此为君子归来而通达的时候,因此吉而亨通。

泰卦卦象又有天地阴阳之气相交之义,在上的乾阳下降,在下的坤阴上升,天地阴阳相交,因此万物通泰而生。反之,否卦为乾天阳气停留在上,坤地阴气停留在下,为天地阴阳不交,万物闭塞不通。

虞翻:坤阴诎外,爲小往。乾阳信内,称大来。天地交,万物通,故吉亨。

蜀才:此本坤卦。小,谓阴也。大,谓阳也。天气下,地气上,阴阳交,万物通,故吉亨。

【字义】

小往大来:《周易》以阳为大,阴为小。在外为往,离去之义;在内为来,回来的意思。“小往”指的是外卦三个阴爻,大来为内卦三个阳爻。反之,否卦乾上坤下为“大往小来”。泰卦由于天上的乾阳下行,地下的坤阴上升,阴阳交流,天地交泰。反之,否卦为天上阳气停留于上,地下的阴气滞留于下,阴阳不交,万物闭塞。朱熹以卦变解释小往大来,认为泰卦是由归妹卦卦变而来,小往指的是归妹卦六三(阴为小)往居四,大来为九四(阳为大)来居三,而成泰。《本义》:“又自归妹来,则六往居四,九来居三也。”此理不通,泰应当是卦变之起点,归妹卦由泰卦变化而来才是,因天地乃造物之始,泰卦上坤下乾,天地之体已具,归妹自泰来为是,泰九三至四,六四至三,成归妹。小往大来应指上下二体之卦象。蜀才以泰卦为坤卦而来,坤卦下体阴气去,而阳气来:“此本坤卦。小,谓阴也。大,谓阳也。天气下,地气上,阴阳交,万物通,故吉亨。”

【象传注】

天地交:泰卦为天地交之象。乾天原本在上,坤地原本在下。泰卦乾阳下行,坤阴上升,天地之气交流而通泰。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君以裁成天地之道,君王用以裁断完成天地之道。后,君也。古后与司同一字,只是左右之差别,都是君主的意思。财成即裁成。朱熹:“财、裁同。”《说文》:“制衣也。”《繫辞》:“化而裁之谓之变。”裁成即决断、制作以完成之。荀爽作“栽”。虞翻:“后,君也。阴升乾位。坤,女主,故称后。坤富,称财。”郑玄:“财,节也。”

辅相天地之宜:辅相,帮助。辅与相都是帮助之义。宜者义也。虞翻:“相,赞。左右,助之。震爲左,兑爲右,坤爲民,谓以阴辅阳。《诗》曰:宜民宜人,受禄于天。”郑玄:“辅相,左右,助也。”

以左右民:左,通佐,辅助。右,通佑,保佑。君王以辅助、保佑人民。虞翻:“相,赞。左右,助之。”

【春秋筮例】

《国语.晋语四》董因筮重耳返晋,得“泰之八”。

西元前637年十月,晋惠公去世,十二月秦穆公将晋国公子重耳送回晋国,准备拥立重耳接任晋国国君之位。

重耳到达黄河边准备渡河回国时问说:“吾其济乎?”这是双关语,“济”原意为过河、渡河,但引申为完成、成事、成功、救济、帮助等等意思。重耳以是否能够成功渡河来喻指是否能够拿下晋国政权。

董因知道重耳的忧心,因此跟重耳报告近来的一些星象观察,表示充满了吉象。最后董因说,除了观察到的星象之外,他还曾经筮了一卦,得到“泰之八”,繇辞说:“天地配亨,小往大来。”现在公子您果然来了(意指重耳为“大人”),怎么可能不济呢?于是重耳渡河,召集跟他流亡的群臣,果然得了晋国,并杀了晋怀公于高梁。

“泰之八”具体卦象为何是一千古奇案,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个多变爻的卦,而且只以泰卦卦辞做为占断。

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白话】

拔茅草的根,一拔就一整串的同类根根相连、牵连而出。出征大吉。

此比喻人当慎于始,一但一开始做对了,接下来将成连锁效应,同类相牵引而出。又可比喻君子呼朋引伴,一但有人开头,众人便牵连而出。以此而出征,大吉。

初九为泰卦三个阳爻的开始,卦气上也是最快回来的一个阳爻,也是首先发难带动、牵引同类归来者。初九牵引三个阳爻回来有如拔起茅草的根一样,一拔就一整串的同类根根相连、牵连而出。初九至九三,三阳相连,故曰“以其彙”(彙为类)。初为地下之位,因此为根象。

以上为传统之解释。此外亦可解释为:拔茅草做喂马之草料,取茅草的茎以做草料之用,出征吉。

【字义】

拔茅茹,以其彙:拔茅草的根,同类相连一起拔出。茅,茅草。茹有多种解释,王弼认为是茅草相连之状:“茅之爲物,拔其根而相牵引也。茹,相牵引之貌也。”虞翻认为是根:“茹,茅根。”《说文》则以茹为喂马:“飤马也。”彙,类也,帛本作“胃”或“。《释文》:“彙,音胃,类也。”“古文作。”其彙,指同类。王弼:“三阳同志,俱志在外,初为类首,己举则从,若茅茹也。”“彙”也可解释作“茎”,则“以其彙”为“以其茎”,意谓拔茅草的根时是从茎部拉起,或者指拔茅草作喂马之草料,且取茅草之茎以为草料之用。高亨:“彙有草茎之义…拔茅饮马必用茅茎者,盖拔茅则连根,连根则带土,带土则马不食也。拔茅茹以其彙,是养其所需以备取用之象也。如此者征吉。”高亨认为,这是拔茅草准备养马之用,因此说出征吉。郑玄:“彙,类也。茹,牵引也。茅,喻君有絜白之德,臣下引其类而仕之。”朱熹认为该段应该六字连读:“郭璞《洞林》读至‘彙’字绝句,下卦放此。”

征吉:出征吉。出征也可喻行事积极而主动出击。泰卦初九和否卦初六皆言“拔茅茹,以其彙”,泰为阳气增长,阳为强为壮,因此拔茅茹征吉;而否卦则为阴气增长,阴为柔为弱,因此曰贞吉,其喻虽同,但因性情不同而有不一样的决策判断。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白话】

取中空的匏瓜来渡河,还没到达时匏瓜就遗失,同行的朋友因而死亡。这趟旅程在行程当中得到奖赏。

王弼注解在强调该爻讲的是君子包容宏大而公正之美德,至宋明儒之后多将“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解释为四种不同的美德:具有包容荒秽之物的心胸,徒手渡河的勇气,远处不遗漏的深思熟虑,以及不繫绊于朋党的大公无私。

现代高亨有不同的解释,认为这是古代渡河救人的故事,读作“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悔)亡,得尚于中行”。高亨认为,“包荒”为“匏空”,“包荒用冯河”为以挖空的匏瓜绑在腰间用以渡河,结果渡河时朋友溺水,但并未遗弃朋友,只是朋友最后还是溺水死亡。“得尚于中行”,因临难不遗弃朋友,这样的义行受到奖赏。尚作赏。

荀爽以升降来解释九二经文:“河出于乾,行于地中。阳性欲升,阴性欲承。冯河而上,不用舟航。自地升天,道虽辽远,三体俱上,不能止之,故曰不遐遗。 ”“中,谓五。坤谓朋,朋亡而下,则二得上居五,而行中和矣。”

依升降理论,阳气轻而欲升,阴气重而欲降,因此九二会上升至五,而六五会下降至二,而成既济定。“坤谓朋,朋亡而下”指的是六五会下降。“冯河而上,不用舟航。自地升天”讲的是九二上升至五。

虞翻在泰卦中也运用到升降。九二包荒注:“二与五易位,故得上于中行。”九三:“二之五得正,在坎中,故艰贞。”“二上之五据四,则三乘二。故于食有福也。 ”六四:“二五变时,四体离飞。”“邑人不戒,故使二升五,信来孚邑,故不戒以孚。”

帛本作:枹妄用冯河,不騢遗,弗忘,得尚于中行。

【字义】

包荒:有多种解释,但以“匏空”最佳,亦即匏瓜中空而大之义。自王弼始皆解释为包容荒秽之物,指九二有包容的美德。王弼:“能包含荒秽,受纳冯河者也。”包或作苞。姤九五“以杞包瓜”,“包瓜”即孔子说的“吾岂匏瓜”的“匏瓜”,因此包即匏之假借。荒,郑玄、虞翻、翟玄、许慎,李鼎祚皆作巟。《说文》:“水广也,从川亡声。《易》曰:包巟用冯河。”虞翻曰:“在中称包。荒,大川也。”依虞翻,包荒为在大川中。郑康成:“荒读为康,虚也。”高亨以包为匏,荒为虚:“包疑借为匏…匏荒谓瓠空也…古人冯河常抒瓠而空之以为腰舟,《庄子‧逍遥游篇》‘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其证一也…包荒用冯河谓匏空而以之涉河也。”

冯河:冯,朱熹:“音凭。”徒手,没有舟楫等交通工具。冯河,徒手渡河,渡河应以搭船为宜,没有舟楫而渡河,形容人的勇气,或者形容人有勇无谋。《论语.述而篇》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自古对冯河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一是指人行事莽撞,全凭蛮勇。如孔颖达:“用冯河者,无舟渡水,冯陵于河,是顽愚之人,此九二能包含容受。”二是以“冯河”为一种美德,做此解读者,也将“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解释为泰卦的四种美德,如程颐:“四者处泰之道也。”“冯河谓其刚果足以济深越险也。”朱震:“用冯河越险之勇以去弊事。”

不遐遗:遐,音侠,远的意思。遗,遗失。遐也可通徦,《说文》:“徦,至也。”不遐,不远,或不至、未至的意思。不遐遗,渡河未达对岸或不远就遗失匏瓜,未能渡水即遗失匏瓜。传统解释为不遗漏远方之事物,指九二具深思远虑的美德。如程颐:“泰宁之时,人心狃于泰,则苟安逸而已,恶能复深思远虑及于遐远之事哉?”

朋亡:失去朋友,朋友渡河而亡。渡河时因为尚未到岸就遗失匏瓜,因此同行的朋友遭灭顶之灾。朋或可解释为朋贝之朋,即钱财,则朋亡意指失去财物。传统皆以朋为朋党、朋比之朋,以朋亡为心中没有朋友,形容人的公正无私,不受朋党私心的牵绊。如王弼:“无私无偏,存乎光大,故曰朋亡也。”帛书作“弗忘”,陈居渊:“对朋友不能忘恩负义,正与‘不遐遗’相应。”

得尚于中行:得赏于中庸的行为。尚,赏,奖赏。中行,通解为中庸的行为,九二居下卦中爻,为具中庸之美德者。这裡或意指旅程当中得到奖赏。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白话】

没有不倾斜的平地,离去的一定会再回来,艰苦守正则可免于罪咎。不去担忧这是否会应验,一定可以享有其福报。

九三为泰卦三阳的极盛,此段言君子要居安思危,才能长保安泰之道。天道循环,久泰则否将至,但若能艰苦守正,则能保有更长的安泰时光。此爻也预示阴气将回来,上六爻将泰极否来,城复于隍。

项安世:无平不陂,为三阳言之;无往不复,为三阴言之。两言无不者,明此皆天道之必至,而有孚者也。

【字义】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比喻天道循环,福祸相倚,告戒君子要居安思危。承平之世久了,应当小心即将走下坡。小人消退之后也会再归来。平即泰,陂即否。无平不陂,泰中有否;“往”即卦“小往大来”的“小往”。“复”原本讲的是阳气归来,这裡讲的则是阴气走了之后(小往),会再归来。泰卦阳气增长到九三为止,因此九三为泰卦的极盛。《象传》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九三刚好在天地交际的位置,也就是乾天的上爻,卦气再继续发展则是坤地的下爻,因此为天地际,也是卦气即将从阳变阴的时候,王弼说的:“处天地之将闭,平路之将陂,时将大变,世将大革。”“陂”,音“波”,不平、倾斜。宋衷:“地平极则险陂,天行极则还复。”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不用担忧天道是否会应验,一定可以享有其福报。恤,忧虑、担心。孚,信,可信,应验,朱熹:“孚,所期之信也。”言天道循环乃是可信之真理,必定应验。食,食禄、禄食。于食有福,在其食禄上可享有福报。言只要相信天道循环,艰贞,则能享有福报。孔颖达:“恤,忧也。孚,信也。信义先以诚著,故不须忧其孚信也。信义自明,故于食禄之道,自有福庆也。”虞翻:“艰,险。贞,正。恤,忧。孚,信也。”程颐:“处泰之道,既能艰贞,则可常保其泰,不劳忧恤,得其所求也。不失所期为孚。如是,则于其禄食有福益也。禄食,谓福祉。”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白话】

群众群集而来归顺,他们因为邻居的侵扰而贫穷。不需对这些来归的群众警戒,而是要以孚信之心相待。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实为阳,泰卦自六四开始不再有阳,故曰“失实”,失实者失乾阳也。乾为金玉,失实有失金之意。又六四互体为兑,兑为毁折,有失财之象。

此爻似在讲古公亶父让利让地而得民之事,《史记.周本纪》:“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后稷、公刘是周的祖先,并以农业立国,古公亶父为周崛起的奠基者,称“太王”,在豳时遇戎狄侵伐,由于不忍让百姓打仗,因此陆续将财物及土地让给戎狄,离开豳地迁居到岐,人民听闻古公亶父仁德爱民,于是豳地以及附近邻国百姓纷纷前往归顺,岐下也成为周崛起的地方。

【字义】

翩翩:鸟群飞而下,飞舞的样子,此形容群众往来之状。六四急欲呼朋引伴与下卦君子相应,初九曰“拔”,因乾阳在下,其势往上,故曰“拔”。三阴在上,阴气重,其势欲往下与众阳相应,故曰“翩翩”。孔颖达:“四主坤首,而欲下复,见命则退,故翩翩而下也。”向秀:“翩翩,轻举也。”《释文》作“篇篇”:“篇篇如字。《子夏传》作翩翩,向本同,古文作偏偏。”《诗经‧四牡》:“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翩翩也可解释为得意貌,《穆天子传》“有皎者鴼,翩翩其飞”,郭璞注:“言得意也。”《搜神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惊。后且大昌。”

不富以其邻:谦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家人六四说“富家”。“不富以其邻”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方式。一、因为邻居而贫穷。以是因为,不富即贫穷。因为恶邻而导致贫穷。邻国侵扰,导致国穷民困,因此谦六五说“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反过来,富以其邻为邻居是好邻居,因敦亲睦邻而富有,有孚孪如为邻居和睦之状。二、以为及,富以其邻为财富及于邻居,财富与邻居共享。不富以其邻为财富不及于邻居,财富不与邻居共享。三、以为用,引申为驱使,传统多作此解。富以其邻,以财富驱使邻居帮忙。不富以其邻,不用财富就可驱使邻居,即以道义来驱使。邻居指六五和上六等共三个阴爻,共同与下面三阳相应,有弃暗投明之义。相较于“富以其邻”是以财富驱使,为的是利,“不富以其邻”则是以志趣、理念来驱使。程颐:“夫人富而其类从者爲利也,不富而从者其志同也。”不富还能够同在一起的,是因为理念志趣相投。朱熹则认为这是“翩翩,不富以其邻”为小人会合:“三阴翩然而下复,不待富而其类从之,不待戒令而信也。其占为有小人合交以害正道,君子所当戒也。”

不戒以孚:传统解释,不待告诫即相信。象曰:“不戒以孚,中心愿也。”之所以不用告诫,是因为这是内心心甘情愿的事。朱熹:“三阴翩然而下复,不待富而其类从之,不待戒令而信也。”该句另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读作“不戒,以孚”,言翩翩来归的群众,不当对他们保持警戒,应当以诚信相待。二、戒为警戒,孚亦通俘,俘虏。不戒以俘,不当以俘虏来当警戒之兵。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白话】

帝乙年少的女儿出嫁,因此而有福祉,大吉。

此为商王帝乙(商纣帝辛的父亲)嫁女儿的故事,时殷商势力已衰,面对周逐渐兴起的威胁,为了安抚、讨好周,将女儿嫁给了西伯,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此为殷商的和亲策略,因此保有和周暂时的和平关係及商天下的安定,因此说“以祉元吉”。六五为君位,与九二臣位相应,六五阴柔,喻商王室之衰,九二阳刚,喻周之盛。

【字义】

帝乙归妹:帝乙嫁女儿。虞翻:“帝乙,纣父。”程颐:“史谓汤为天乙,厥后有帝祖乙,亦贤王也。后又有帝乙。《多士》曰: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徳恤祀。称帝乙者,未知谁是。以爻义观之,帝乙制王姬下嫁之礼法者也。”程颐认为,帝乙可能是上古制定王姬下嫁之礼法的人。朱震则认为,帝乙是商汤。顾颉刚考证认为,帝乙即帝辛(商纣)之父亲,因此虞翻之说为是。帝乙时殷商衰,因此嫁女儿给西伯与周和亲。高亨亦赞同并採用顾颉刚的见解:“帝乙归妹者,嫁少女于文王也。”“文王次妃即大姒,武王之母也。”归妹,嫁妹。女子嫁人为归。另有说法认为“妹”为妹妹,归妹为长男代父职嫁妹。虞翻:“震爲帝,坤爲乙。帝乙,纣父。归,嫁也。震爲兄,兑妹,故嫁妹。”妹虽然为“妹妹”(兄妹之妹)之意,但妹也是年轻女子的通称,并非只有长兄才能称少女为妹。王弼注归妹卦:“妹者,少女之称也。”

以祉元吉:因为拥有福祉而大吉。祉,福也。帛书作“齿”。但祉似有生子的涵义。郑玄:“生育者嫁娶之贵。仲春之月,嫁娶男女之礼,福禄大吉。”王弼:“履顺居中,行愿以祉,尽夫阴阳交配之宜,故元吉也。”虞翻:“谓五变体离,离爲大腹,则妹嫁而孕,得位正中,故以祉元吉也。”郑玄以“生育”,王弼以“尽夫阴阳交配之宜”,虞翻以“妹嫁而孕”解释祉,显然祉是与生子有关。

中以行愿:《九家易》:“五下于二,而得中正,故言中以行愿也。 ”

【春秋筮例】

《左传.哀公九年》:赵鞅救郑,阳虎以周易筮之,遇泰之需,曰:“宋方吉,不可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宋、郑,甥舅也。祉,禄也。若帝乙之元子归妹而有吉禄,我安得吉焉?”乃止。

阳虎直接以泰六五爻辞“帝乙归妹,以祇元吉”来占断。

他说,宋国一方为吉,所以不可以跟他作战。宋国始祖微子启是帝乙的长子(元子),宋和郑两国则是甥舅关係。祉就是禄,如果帝乙的长子嫁妹而有吉禄(指宋国,宋国为微子启之后),那么我们这边那有吉可言?阳虎以为,“以祉元吉”的吉是落在宋国一方,不是我方,彼方吉则不利我方,因此不利征伐宋。

微子启也是商纣的庶兄,帝乙长子,阳虎以帝乙之长子嫁妹解释该爻。虽然于典故及文义与虞翻所说有出入,但亦可证帝乙即商纣之父。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白话】

城牆倒塌成为一片废墟,不宜出师。城内开始自行发布命令,然而命令已经大乱,若还以此坚定自守则会悔恨。

泰道已至尾声,泰极变否,国家开始动乱,不需出动军队即会灭亡。

【字义】

城复于隍:城倒,倾颓成废墟。隍,城外的沟池。古时掘土为隍,积土成城,隍低城高,隍围在城外为保护的沟池,就是现今说的“护城河”。城复于隍直译就是城倒塌到沟池裡,此形容城牆倾颓的样子,比喻国家动乱将亡。上六为泰卦终了的一爻,泰极转否,因此城复于隍。郑玄:“隍,壑也。”虞翻曰:“隍,城下沟,无水称隍,有水称池。”《释文》:“隍子夏作堭,姚作湟。”

勿用师:不需动用军队。此言国家自己已动乱不安,不需动用军队征伐自己就会灭亡。师,军队也。

自邑告命:命令从城邑中发布。邑原本为“国”,或大夫之封地。《说文》:“国也。”段注:“左传凡偁人曰大国,凡自偁曰敝邑,古国邑通偁。…《周礼》四井爲邑,《左传》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根据郑注,邑是诸侯给大夫的封地。《周礼》则以邑为行政单位,“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总而言之,邑原意是“国”,也做为大夫之封地,但到周时又作为一个小小的行政区域。命令出自小城邑,则国已乱矣。

贞吝:贞定则将悔恨。言国家动乱,命令已不可行,自邑告命也已经无济于事,所以坚定守正亦为时已晚,仍不免于悔吝。吝有由吉转凶之义。君子当谋始,防患于未然,坤卦初六说“履霜坚冰至”,泰初九“拔茅茹,以其彙”都是在申明这个道理。泰卦上六是国家已经动乱,大势已去才在申告命令,力挽狂澜,但为时晚矣,应当在九三极盛之前,就开始防患于未然,则可长保安泰。

城复于隍,其命乱也:“其命乱”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天命已乱”,谓殷商的天命已尽,将由周来继承。二是指命令已大乱。命令之所以大乱,是因城邑内自行公告自己的命令,换句话说商天子的命令已不可行,命令已大乱。

【彖传注】

小往大来,吉亨:重述经文。乾阳为大,坤阴为小。坤阴在外为小往,乾阳在内为大来。因小往得来,而得吉而亨之占。

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经文。天地交则万物通,乾为天,坤为地。乾天原本在上,阳气由上而下行。坤地原本在下,阴气由下而上,此为天地交之象,以天地自然来讲通泰之道。上下交而其志同,上指乾阳,下指坤阴。上下交就人伦而言,上下若能交,则一气相通而志同,此言人事之通泰。易者交易、变易也,易经讲的是阴阳交易、变易之道。卦象、阴阳有交易,有变易则万物生,万事通泰,没交易没变易则天地闭塞,万事不通。这个原则可从泰否两卦清楚看出,并贯穿六十四卦。“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何妥:“此明天道泰也。夫泰之爲道,本以通生万物。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各自闭塞,不能相交,则万物无由得生。明万物生,由天地交也。 ”“上下交而其志同也”何妥:“此明人事泰也。上之与下,犹君之与臣,君臣相交感,乃可以济养民也。天地以气通,君臣以志同也。 ” 

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此进一步发挥阐述泰卦之上下二体的卦象。乾阳在内,坤阴在外,故曰“内阳而外阴”。乾卦刚健,坤卦柔顺。乾为君子,坤为众为小人,故曰“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内、外有两种解释方式。一是空间的内外,内卦为阳为健为君子,外卦为阴为顺为小人。内外也可做动辞,内为接纳、容纳,外为排除。接纳阳气、刚健之德、君子。排除阴气、柔顺之德,小人。“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何妥:“此明天道也。阴阳之名,就爻爲语。健顺之称,指卦爲言。顺而阴居外,故曰小往。健而阳在内,故曰大来。 ”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此就阴阳消息而言泰卦卦象。泰卦为阴阳消息而来。乾坤先是旁通而成复与小畜,复卦开始进入阴阳消息循环,首先是增加一阳而成临卦,临卦再增一阳成泰。因此泰卦是阳气增长,阴气消退之卦。阳为君子,阴为小人,此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象。泰卦也是三阳三阴之卦卦变的开始。朱熹以泰卦是由归妹而来,是倒果为因。天地与乾坤是造物之始,他卦皆由乾坤而来,不是他卦而生乾坤。泰卦上为坤,下为乾,具乾坤之元,三阳三阴之卦都由泰卦而来。归妹应是由泰卦九三至四,六四至三而成。以归妹生泰卦,则是以六子生乾坤。

上坤下乾:泰卦、地天泰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全文完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泰卦 易经泰卦 周易泰卦 地天泰卦 上坤下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