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下经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卦名:艮为山,特性止,一山已能镇止,两山重叠,止义更大。故民象征抑止。艮卦所说的止,是在应当止的时候止,应当行的时候行,动静不失时机,前途必然光明。抑止人的邓欲,应内心宁静。止得其所,才无过失。
艮卦卦名

译文:〔《艮》卦象征抑止〕:抑止于背后以避免被觉察,不让身体直接面向应当被抑止的私欲;譬如行走在庭院里也两两相背,互相不见对方被抑止的邪恶,必无咎害。

注释: ①〔艮〕:艮其背:艮,卦名,上下卦均为艮,象征“抑止”。“艮其背”,说明“抑止”人的邪欲,应当在其人尚未觉察到是“邪欲”时,就不知不觉地制止掉;犹如“抑止”于“背后”,则被止者眼不见“邪欲”为何物,即《王注》所谓“目无患也”。案,“艮”象为“山”有“静止”义,故《彖传》、《说卦传》、《序卦传》均曰“艮,止也”;而《艮》卦喩于“人事”,则是侧重阐明“抑止邪欲”之理。《正义》曰艮,止也,静止之义,此是象山之卦;其以‘艮’为名,施之于人,则是止物之情,防其动欲,故谓之‘止’。‘艮其背’者,此明施止之所也。施止得所,则其道易成;施止不得其所,则其功难成。故《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也。”又案,高亨云.•“‘艮’字当重。‘艮:艮其背’者,上‘艮’字乃卦名,下‘艮’字乃卦辞,此全书之通例也。”(《周易古经今注》及《周易大传今注》)其说可取,故在卦辞中增“艮”字为卦名,并加括号以别之。

②不获其身:犹言“其身不得面向所止之处”。此谓“抑止”于背后,则被“止”者自身不至于面向当止之私欲,即“止得其所”之义。本句是直接申发前句“艮其背”的意旨。《王注》.“所止在后,故不得其身也。”

③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这最紧承前文理趣,又进一步譬喻“止背”之道曰:犹如被“止’’者行走在庭院里,也两两相背;则施“止”之时,互不见对方所止之邪恶,即《王注》谓“相背故也”。以此处“艮”,则“抑止邪欲”之功必成,故“无咎”。

说明: 卦辞所明“抑止”的方法,集中于“背”字:能在“相背”的情状下施止,则止欲于未萌,得其所止。因此《王注》又总说卦辞之义曰凡物对面而不相通,否之道也。《艮》者,止而不相交通之卦也。各止而不相与,何得‘无咎’?唯不相见乃可也。施止于背,不隔物欲,得其所止也。背者,无见之物也。无见则自然静止,静止而无见,则‘不获其身’矣。相背者,虽近而不相见,故‘行其庭,不见其人’也。夫施止不于无见,令物自然而止,而强止之,则奸邪并兴。近而不相得,则凶。其得无咎/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故也。”

《艮》卦取义于“止”,阐发“抑止”邪欲的道理。《礼记•乐记》云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所谓“不留”、“不接”、“不设'正与《艮》卦“抑止”之理相通。卦辞反复申言“艮其背”之旨,正是展示“止邪”的最佳方式是使人“隔绝邪欲”,强调“心不乱”而邪已止的功效。钱鍾书引《红楼梦》“风月宝鉴,宜照反面”为喩,指出“反面一照”,“妄动”能“治”(《管锥编》),颇与卦旨妙契。卦中六爻所发的意义,又分别取象于人体各部位,从不同角度揭明“抑止”或得或失的情状。六二如“小腿”当行不得行,九三似“腰部”宜动不能动:并属施止不当之象;初六止于“趾”动之前,六四自止其“身”,六五慎止其“口”,上九敦厚于止:均为施止妥善之象。若深究卦理,还可以发现,“抑止”并非绝对强调“不行”。《彖传》“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已经道出“行”、“止”间的辩证关系;六五“止其辅”之后导致“言有序”,更是以“止”求“行”的明显象例。因此,本卦尽管主于“止”义,“止”的目的却在于保持正确的“行”,含有“行正”必先“止邪”的微旨。那么,《大象传》言“思不出其位”,无疑是把“抑止”作为“进取”的前提。

艮卦卦象,艮为山卦的象征意义

艮为山,《易经》中艮卦的符号为“”。八卦中艮卦的符号的产生,是古人观察到山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组成的,故用两个阴性符号“二二”,以象征高山上的大小不等的石块。再由低到高,最上层是起伏不平的山顶线,用一个阳性符号“一”画出,于是形成了象征山的符号艮。

“艮”的卦形为一阳居于二阴之上,犹如山之顶为阳,其下蕴藏阴质。由于山总是静止不动的,所以“艮”的性质为“止”,其所代表的象意包括:禁止、阻滞、静止、界限、沉着、冷静、更替、固执、主观、重新开始、标准、独立、转变、讼狱、笃实、消亡、叮咛、等待、厚重等。

艮卦所代表的人物是:少男,闲人,山中人,童子。

艮卦所代表的动物:有牙、有角的动物,狗、鼠、狼、熊等百兽,喜鹊、骛鸽等能喙之物,爬虫类、昆虫、家畜,有尾动物。

在静物为:岩石、石块、门板,凳子、床、柜子、桌子、碑、硬木、硬的果皮、土坑、柜台、磁器,伞,鞋、钱袋、列车、金库、坟墓、土堆、山坡、座位、屏风、手套、门坎、墙壁、阶梯、药。

艮卦所代表的场地为:山、土包、土墩、假山、丘陵、坟墓、堤坝、交叉点、最高点、境界、山路、小路、矿山、采石场、阁、房屋、门闩、贮藏室、宗庙、洞堂、帐蓬、城壁、围墙、大楼、仓库、银行、车站、岗位、监狱。

艮卦所代表的时间为:冬春之月。十二月丑寅年月日时、七五十月日。土年月日时。

艮卦所代表的颜色为:黄色。

艮卦所代表的人体部位为:手指,骨,鼻,背。

艮卦所代表的方位为:东北方。

在数字为:五、十、七。

艮卦所代表的天象:有云无雨、多云间阴、山风雾气、气候转折点。

艮卦所对应的是:五行之中的土。

艮卦所代表的味道为:甘。

六十四卦之中的艮卦为两个艮卦相叠,二山相重,喻静止。静止如山,宜止则止,宜行则行。行止即动和静,都不可失机,应恰到好处,动静得宜,适可而

艮卦位于震卦之后,与震卦相反。高潮过后,必然出现低潮,进入事物的相对静止阶段。《序卦》中这样解释道:“物不可以终动,动必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震卦为动,动久必止,艮卦就是说明止的。

【艮卦卦象,艮为山卦的象征意义释义】

此卦卦名为艮。艮,就是停止的意思。《序卦传》中说:“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这便是说,事物不可能总是处于震动的状态中,总有停止不动的时候,所以震卦的后面是艮卦。艮,就是停止、制止的意思。

艮卦卦画:艮卦的卦画为两个阳爻四个阴爻,其排列顺序与震卦的卦画正好相反。艮卦与震卦互为覆卦。

艮卦卦象:从卦象上进行分析,艮为山为门,两山相重,前后都是山,人被困于山中,所以有受阻而止的含义。另外,两门相重,人被锁在两重大门之内,也是无法出来行走的意思。所以艮卦卦象的含义便是指受阻而止。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卦辞:背:指卦中两阳爻,背对外界不与外物接触,不动其心。身:指面向外界,正视外物。庭:指大庭广众之间。 本卦辞的意思是:止于背部,不得使身体面向所止的地方;就好像在庭院里行走,两两相背,不曾感觉到有人的存在,进入这一境界,就不会受害。
艮卦卦辞

艮卦卦辞,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人生启示

艮卦象征的是山,其中心意思是静止不动,这是启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在与他人交往中,在从事必要的社会活动中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彖》中这段话的意思是:艮卦所阐释的是相对静止的哲理。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当行动时要果断地行动,动静适时适当,君子之道就能光明。艮卦所说的“止”,是相对而言的,既止其所当止。因为卦中上下体各相应爻位都呈两两相敌而不是相交的关系,各走各的路,各办各的事,相互不往来。因此说:止于背部,不得使身体面向所止的地方;就好像在庭院里行走,两两相背,不曾感觉到有人的存在,进入这一境界,就不会受害。

占得此卦者,在事业上进入停滞不前的状态,应暂时停止行动,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应该保持内心和理智上的宁静,不要轻易与他人合作。

在求名方面,应保持纯正的目的,静守正道。勿为功名诱惑,秉守忠厚,可得成功。不可因贪名利而妄进,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谨言慎行,机遇不到,不宜积极活动,该止则止,勿抱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外出方面要慎重为好,宜另择佳日。

在婚恋上要看重感情,以真诚之心对待另一半,这样才能夫妻关系融洽,白头到老。

【艮卦卦辞,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释义】

经文意思是:艮卦,停在他的背后看不到他的前身,走进他的庭院,却看不到他本人,没有灾难。

艮卦卦辞,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占得此卦,切记:

征行趋北又趋东,于禄求财事事通。

去就朝天终有路,不惟成始又成终。

宜取山中鹿,休推水上车。

行也终须吉,声位庆时佳。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目无患也。 所止在后,故不得其身也。 相背故也。 凡物对面而不相通,“否”之道也。艮者,止而不相交通之卦也。各止而不相与,何得无咎?唯不相见乃可也。施止于背,不隔物欲,得其所止也。背者,无见之物也。无见则自然静止,静止而无见,则“不获其身”矣。“相背”者,虽近而不相见,故“行其庭,不见其人”也。夫施止不于无见,令物自然而止,而强止之,则奸邪并兴,近而不相得则凶。其得“无咎”,“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故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目者,能见之物,施止于面,则抑割所见,强隔其欲,是目见之所患。今施止于背,则“目无患也”。[疏]“艮其背不获其身”至“无咎”。○正义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者,“艮,止也”,静止之义,此是象山之卦,其以“艮”为名。施之于人,则是止物之情,防其动欲,故谓之止。“艮其背”者,此明施止之所也。施止得所,则其道易成,施止不得其所,则其功难成,故《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也。”“背者,无见之物也。”夫“无见则自然静止”。夫欲防止之法,宜防其未兆。既兆而止,则伤物情,故施止于无见之所,则不隔物欲,得其所止也。若“施止于面”,则“对面而不相通”,强止其情,则“奸邪并兴”,而有凶咎。止而无见,则所止在后,不与而相对。言有物对面而来,则情Q欲Y有私于己。既止在后,则是施止无见。所止无见,何见其身,故“不获其身”。既“不获其身”,则相背矣。相背者,虽近而不相见,故“行其庭,不见其人”。如此乃得“无咎”,故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又若能止于未兆,则是治之于未萌,若对面不相交通,则是“否”之道也。但止其背,可得“无咎”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郑玄曰:艮为山。山立峙各于其所,无相顺之时。犹君在上,臣在下,恩敬不相与通,故谓之艮也。 虞翻曰:观五之三也。艮为多节,故称“背”。观坤为身,观五之三,折坤为背,故“艮其背”。坤象不见,故“不获其身”。震为行人,艮为庭,坎为隐伏,故“行其庭,不见其人”。三得正,故“无咎”。 案:艮为门阙,今纯艮,重其门阙。两门之间,庭中之象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动于欲也。欲牵于前而求其止,不可得也。故艮之道,当艮其背。所见者在前,而背乃背之,是所不见也。止于所不见,则无欲以乱其心,而止乃安。不获其身,不见其身也,谓忘我也。无我则止矣,不能无我,无可止之道。行其庭不见其人:庭除之间,至近也。在背,则虽至近不见,谓不交于物也。外物不接,内欲不萌,如是而止,乃得止之道,于止为无咎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艮,止也。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自下升,极上而止也。其象为山,取坤地而隆其上之状,亦止于极而不进之意也。其占则必能止于背而不有其身,行其庭而不见其人,乃无咎也。盖身,动物也,唯背为止。艮其背,则止于所当止也。止于所当止,则不随身而动矣,是不有其身也。如是,则虽行于庭除有人之地,而亦不见其人矣。盖艮其背而不获其身者,止而止也,行其庭而不见其人者,行而止也。动静各止其所,而皆主夫静焉,所以得无咎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归藏作狠。狠广韵很之俗宇。说文很不听从也。一曰行难也。艮郑云艮之言很也。是很艮义同。艮止也。震为行。震反故止。杂卦震起也。艮止也。即言正反之义也。旧说以阳在上为止。非其义也。艮为背为身为庭为人。艮其背。静也。三至五互震。故又曰行其庭。行其庭动也。乃因无应与。静则不获身上手足之用。动则不见庭除应予之人。无动作无交际。故亦无咎也。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艮卦 无咎 艮其背 不获其身 行其庭 不见其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