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课堂

“康侯用锡马蕃庶”:周成王时期一次北伐地处北方我族地区的唐人的重大战役

继顾颉刚之后,又有一些历史学家从“帝乙归妹”中,探讨出殷周关系发展的脉络。

他们认为商王朝后期的文了时代,位于殷周西北的部落联盟鬼方势力强大,殷、周为抵抗鬼方的西侵,双方组成了联盟。为加强双方关系,周王季历打破姬姜通婚的惯例,娶商女太任为妻。从此,在商王朝的支持下,季历举兵西征,七次出兵,六次大胜,不仅解除了鬼方的威胁,而且扩大了疆域,掠获了财富和奴隶。但也因此引起商王朝的疑忌。于是,文丁借机杀了季历。季历死后,姬昌一一后来的周文王继位,为报杀父之仇,在帝乙二年曾举兵伐商,结果打了败仗。当时,夷人也在东方造反,帝乙为出兵东方,无法再与西面的周国作战,于是采取安抚手段,帝乙嫁妹,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至于《周易•归妹》中的“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或者表示周文王所娶的邦君夫人不如其陪嫁的女子漂亮。高亨考证说:“袂疑借为姎,同声系,古通用。

《说文》:姎鼻目间兒,从女,央声。此谓其君之姎不如其娣之姨良,正谓其君鼻目间之容态,不如其娣鼻目间之容态美世。”(《周易古经今注》)这个说法,可备参考。

“康侯用锡马蕃庶”:周成王时期一次北伐地处北方我族地区的唐人的重大战役

(五)康侯用锡马蕃庶的故事

这是《周易 •晋卦》的卦群。全文为:“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过去的易学大师为解释这向话费尽了脑筋,到头来却是越说越楜凃。

比如,王羽说:“康,美之名也。”孔颖达说:“侯,谓升进之豆也。”朱熹则说:

“康侯,安国之候也。

直到清代后期,四川学者廖平才推考康候是个名人。后来顾颉刚参考《康侯鼎》的铭文,认为康候就是卫康叔封。

但是顾氏对“康侯用锡马蕃庶”的卦辞,仍然弄不清楚,他说:“当是封国之时,至于有锡(赐)马,康侯善于畜牧,用以蕃庶…⋯昼日三接,则文义实不易解。

揭开这个历史之谜的是平心。平心在《<周易>史事索隐》中,用《易林》的咏史诗和《左传》昭公元年的记载对照,并参考大量的青铜器铭文,考定康侯就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单弟唐叔處。唐、康古音同,同属溪母阳韵,音成康侯。

唐叔虞的儿子燮父时,以封地南有晋水,改称晋侯。

“康侯用锡马蕃庶”:周成王时期一次北伐地处北方我族地区的唐人的重大战役

平心又进一步考证了“康侯用锡马蕃庶”的故事,原来它记叙的是周成王时期一次北伐地处北方我族地区的唐人的重大战役。这是西周开国史上一次仅次于两次克般战争的大事。

据平心考证,在殷人和准奄频乱之后,地处北方我族地区的唐人又举兵叛乱,权虞奉命领兵出征。由于唐人长于骑战,叔虞征用有易(即卦群中的锡宇,锡易狄古时相通)地区的战马,组成骑兵,并动员蕃族(即卦辞中的蕃庶,古代民族名)的军队参战,并且接连不断地打胜仗。

征唐之役,主持战事的是成王,参与战役的除唐叔虞外,还有白懋父,这一史实竟湮没了两三千年,直到今天通过《周易•晋卦》的研究,才“找到了古史长链中已经亡失的一个断环”(平心语)。尽管近人对唐叔虞参加的是征唐之役还是其他战役有不同的意见,但对“康侯”“锡马”“蕃庶”“三接”的解释已趋一致,《周易》的史学价值,于此亦可见一斑。

《周易》中的历史故事,当然不止这些。其他如“王用享于岐山”(《升》),“箕子之明夷”(《明夷》),长子帅师,弟子奥尸”(《师》),等等,都包含着一段现在尚不为人知晓的古史之谜,这些都有待于后人进一步研究。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归妹卦 周成王 康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