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专题

《周易》结构,易理系统是通过范畴与命题的层次交叉联结建构起来的

易理系统是一个由一系列概念和范畴组成的子系统。如果从其囊括的思想内容进行区分,那么这个子系统几乎反映了古代社会各个侧面的基本情况,如农耕、田猎、工商、天文 律历、数学、医术、地理、军事、刑律、诉讼、婚娶、礼仪、宗教、民俗、伦理,乃至诗歌、哲理等,从而可以划出几十个分支系统来。如果从表现形式上进行区分,那么这个子系统仅仅只是由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和十翼组成的。

易理系统也是一个发展着的系统。从卦辞、爻辞的形成到十翼各篇的陆续出现,前后经历了六七百年的时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易理系统逐渐由对社会多侧面的描叙深人到对《周易》象数结构特征的探讨和对哲理的閘发与不倦的追求,从而奠定了东方吉典思维模式的基本特征。

《周易》结构,易理系统是通过范畴与命题的层次交叉联结建构起来的

易理系统是通过范畴与命题的层次交叉联结建构起来的。这些范畴和命题,是《周易》在自身的发展行程中不断从同时代的自然哲学中吸取过来,并加以改造和升华的结果。这些范畴与命题之间的关系不是平面的联结,更不是线性的联结,而是一种立体的交叉网络联结。这便造成同一范時在不同交叉点上表现出不同规定性的种种复杂情况。我们这里按这些范畴与命题的层次交叉关系,对易理系统简要说明如下。

易理系统纵向范畴联结是在以太饭为原初的宇宙衍化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系辞•上》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同样的观点在《吕氏春秋 •大乐》中表达为:“音乐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阳阳。“在《礼记•礼运》中表达为:“是故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易纬•乾凿度》将《系辞》有关太极的论述解释为:“《易》始于太极,大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阳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大约春秋木期至整个战国时期,盛行着一种以太极(或称太一)为原初的宇宙衍化论学说。这一学说力求探索宇宙的起始,回答宇宙衍化的进程。因为立论恢宏,思虑玄远,一时之问儿乎征服了整个思想界(偏重实证的墨家学派除外)。《易》《吕氏春秋》《礼记》于是纷纷加以援引,《道德经》亦授此建立了恒道-—非恒道—恒道这种循环结构的理论哲学体系,《庄子•天下篇》称关尹、老聃之学“建之以常无有,立之以太一”。

关于宇宙的衍化过程,在当时也并非全无争论。《庄子•天下篇》载南人黄缭与惠施互相辦难“天地所以不堅不陷”以及“风雨雷霆”产生的原因,惠施可以〝不群面应,不虑而对,徧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尽管惠施、黄缭双方各持何种见解现在己经无从知晓,但有关宇宙衍化以及万物生成的诸种问题是当时学者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当是无可置疑的了。庄周在太极之前冠以“道”,认为“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庄子 •大宗师》)。《易纬•乾凿度》也记载了一种观点,将大极划分为四个阶段:太易(“未见气”),太初(“气之始”),太始(“形之始”),太素(“质之始”)。如果说,由太初至太素尚在太极范围之内,那么“未见气”的“大易”,便已突破了太极说的限制,虚悬出一个空寂的宇宙起点来,而与庄周的“道”名异而实同。至北未周敦顾作《大极图 .易说》,云“无极而大极。,则在太极之前虚构出一个“无极”阶段来,与“太易“说更是完全一致了。

由于以太极为原初的宇宙生成衍化理论纯属无法验证的推测性假说,因而在太极之前再加上诸如“道”“太易”或“无极”之类的阶段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周易》结构,易理系统是通过范畴与命题的层次交叉联结建构起来的

然而,若没有穷尽地不断在阶段之前再加阶段,显然便会使一门学说变成一场元聊的文字游戏。于是庄周以相对主义的方法论定,始与未始本来只具有相对性意义。“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末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末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末知有无之果熟有凯无也”(《庄子 •齐物论》)。因此,如果硬要我出一个宇宙的绝对起始点来,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庄周主张认识的目的主要在于把握超越时空的“道”,面对六合之外的事物则可以存而不论,根本没有必要强作推求。屈原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但他的“天问”却十分冷静地问道:“日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这一连串疑问,何止仅仅针对着所有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传说,同样也是对宇宙起源于太极的推测提出的质疑。庄周的相对主义与屈原的质疑,有力地遏制了宇宙衍化论在起点问题上徒劳无益的纠缠,从而在客观上使太极说趋向稳定。

由于太极说的稳定,《周易》在太极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易理系统便赢得了权威性的意义。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易理 太极 系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