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百家集解

过渡时期——晋唐易学,两汉易学则转向了以老庄玄学解易的道路,成为易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魏晋时代,汉代的经学转变为老庄玄学。许生学者提信清静无为和简易,这对解释儒家典籍起了很大影响。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两汉易学则转向了以老庄玄学解易的道路,成为易学史上的一大流派。玄学派的易学是这个时期易学发展的主流。

王弼是玄学派易学的创始人。其解《易》,继承了古文经学派解易的学风,注重义理,文字力求简明,而地开汉易中的象数之学,特别是今文经学和《易纬》的传统,不讲互体、卦气、卦变、纳甲和阴阳灾变等,从而创立了义理学派。他追求《周易》经传中的抽象原则,以老庄玄学观点解释《周易》的卦爻辞,或通过对《周易》的解释,引出玄学理论,将《周易》原理的理解,进一步抽象化和逻辑化,表现了其易学的理性主义特色。

晋人韩康伯(322~380)进一步发展了王弼的易学理论,成为玄学派易学的又一代表人物。王弼注《易》,未及《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传,韩康伯加以补注。他不仅引王弼《周易注》和《周易略例》文,而且对王弼的易学观从易理的高度作了概括和阐发,进而将易理玄学化,使《周易》成为与《老子》《庄子》相并列的“三玄”之一。

过渡时期——晋唐易学,两汉易学则转向了以老庄玄学解易的道路,成为易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在南北朝时期玄学派和象数派易学相互争论又相互吸取的基础上,唐代出现了两部总结前人和当时人易学成果的著作:一是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一是资州人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前者采王韩二注,并对其逐向加以解释,推崇玄学派易学,但并不墨守门户之见,对其他流派的易学观点也有所选择地加以吸收,所谓“去其华而取其实”(《周易正义序》)。

后者,则主要汇集汉易系统中象数派的注释,以纠正孔疏偏重玄学之偏,理论上并无新的建树,属于资料性的汇编。前者偏重玄学派的义理,后者则偏重于汉代的象数之学,但从易学史上看,都具有融合两派易学的倾向,并成为由汉易转向宋易的桥染。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说卦 系辞 杂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