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应用

《周易大传》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精神,改造自然,使之符合人类的利益

《周易大传》讲到人对自然的态度时,提出了“先天”“后天”“裁成”“铺相“等思想,这就不同于庄子的“侔天”说,也不同于苟子强调人为、征服自然的态度。

它主张既不屈服于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既尊重自然规律。又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精神,改造自然,使之符合人类的利益,以求在现实中达到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理想境界。这种认识,和庄子、荀子比较起来,确实是一种全面的观点。

《周易大传》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精神,改造自然,使之符合人类的利益

庄子“畸于人而佈于天”的“人”,是得道之人、体道之人,并非现实中的人,是人在精神上的超越和升华,其本质是观念中的人、理想中的人。庄子的“侔天”,不是现实中的“天人合一”。苟子“制天命而用之〞的人,是现实中的人,主要指“君子”“圣人”,亦即有德在位的统治者。因此,萄子“制天命”不包含一般的平民。《周易大传》避免庄子精神哲学的弊病,吸收荀子的思想,把“人”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裁成”,“辅相”天地之道的人。但和街子同样,也把与天地合德的理想境界仅局限于“左右民”的统治者,这就局限丁“天人合一”的理论意义。

我们对《周易大传》的“天人合一”思想,就上述四个命题分别考察之后,还有必要就《周易大传》的这一思想,从总体上再做进一步评述。《周易大传》是解释《周易古经》之作。它认为《周易古经》是一个无思无为的至神之“物”,其根本特点是“藏往知来”,就“藏往”而言,它以特殊的形式体现着宇宙万物的根本道理,即所谓的“广大悉备”,“弥纶天地之道”;就“知来”而言,它以占筮的方式揭示人事的吉凶祸福,即所谓“极深研几”“颈知幽明之故”。《周易大传》对《周易古经》这样一个根本性认识,恰怡关涉天人关系,这就不能不为其“天人合—“思想带来复杂的内容。

《周易大传》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精神,改造自然,使之符合人类的利益

天人关系,包括人与神、人与自然的关系,说到底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诚如有的治易学者所说:“《周易》这部书与其他书有一个明显而且突出的不同,它本身是认识主体与客体的一个中介,它一边联系着容体,是客体的摹本,如《系辞传上》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失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都指明《易》是认识对象的反映;它一边又联系着认识主体,是主体赖以认识客体的手段,如《系辞传上》说:“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可见,《周易》介于主体和客体之问,介于天和人之间的意义,主要的不在于区别了天和人,而是在认识主体(人)和认识客体(天)之间楔人了一个“神物”,从而导致了在“天人合一”思想中渗透着复杂的内容。

根据《周易大传》的阐释,《周易古经》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弥纶天地之道”,是古代作《易》之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认识成果,是对宇宙万物的攀拟,体现着作《易》之人与客观世界认识上的统一。然而,在《周易大传》的作者看来,作《易》之人不是“日用而不知”的“百姓”,却是“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的“圣人。所谓"至人成能”“百姓与能”,再明确不过地表达了这一思想。这就意味着,作《易》的圣人是全智全能的,是绝对真理的体现者。可见,《周易大传》中作为认识主体的“圣人”,不是现实的人,而是超现实的“神”。这就使《周易大传》中有关“天人合一”思想带有神学的杂质。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周易大传 周易古经 侔天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