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上经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彖辞:彖辞的意思、是:复卦的亨通,是刚爻又返回来(即一阳复生),顺着轨迹运行,因此出入不会有疾病,朋友来访不会有灾难。往返途中,七天可归,这是天道运行的规律。有利于前往,是因为阳气升长了。从复卦中可以看到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规律了吧?象辞的意思、是:上卦为坤为地,下卦为震为雷,雷在地中便是复卦的卦象。先王在冬至这一天锁闭城门关口,商人旅客不出门走动,君王也不到四方去巡视(意在家过节)。一阳来复,使天地出现了生机,虽然表面上还看不出来,但这种孕育着的生机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冬至一阳生,复卦表示的便是冬至这一天。这一天在古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象征一年的开始。所以卦辞中说“亨”。
复卦彖辞

译文:《彖传》说回复,亨通”,说明阳刚更甦返回;阳动上复而能顺畅通行,所以“阳气内生外长无所疾患,刚健友朋前来必无害”。“返转回复沿着一定的规律,过不了七日必将转至回复之时”,这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利于有所前往”,说明阳刚日益盛长。回复的道理,大概体现着“天地”生育万物的用心吧?

注释: ①刚反:犹言“阳复”,指卦下一阳回复上升。案,《集解》引虞翻注,以“刚反动”为句,以“动”字属上读,于义无大异。

②动而以顺行:动,谓下震;顺,谓上坤。此取上下象,说明时当“回复”,阳动而能顺行。这句与前句“刚反”,并释卦辞“亨”、“无疾”、“无咎”之义。《正义》‘刚反动而以顺行’者,既上释‘复,亨’之义,又下释‘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之理。”

③天行:此句释卦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之义。《王注》:“以天之行,反复不过七日,复之不可远也。”《本义》阴阳消息,天运然也。”

④刚长:指卦中阳刚日益盛长,释卦辞“利有攸往”之义。《正义》以‘刚长’释‘利有攸往’之义也。”

⑤其见天地之心乎:天地之心,犹言“天地生物之心”。此句是针对《复》卦大义发出的叹语。《易童子问》:“天地之心见乎动。”复也,一阳初动于下矣,天地所以生育万物者本于此,故曰“‘天地之心’也,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

此卦卦名为复。“复”在《说文》中的解释是:“复,往来也。”可见复的意思是返回、回来的意思。前面泰卦的九三爻说“无往不复”,说的便是没有一直往前走而不返回的,事物都有一个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规律,前面剥卦群阴剥去阴爻,接下来便开始一阳复生。所以剥卦的下面是复卦。这正如《序卦传》所说:“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也。”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阳反入于下而复其所出,而动以顺行,出入而无间,何疾之有。一阳长而羣阳至焉,君子之道通也。其何咎乎。易六位而成文也。乾之姤,剥。阳之初九,阳道消也。极六位而反于坤,之复其数七日,其物阳也。阳统阴之理也。阳虽消而复之,不逺之而不絶也。其天道之行欤,反而复行其道也。刚长也,君子可以利攸往矣。夫易者,易也。刚柔相易,运行而不殆也。阳为之主焉,阴过则阳灭,阳复则阴剥,昼复则夜往,夜至则昼往,无时而不易也。圣人是以观其变化生杀也,往而复之也。而无差焉,谓阳生而为天地之心,天地之心与物而见也。将求之而不可得也。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圣人之与天地并也。以万物为之心也。何已心之往哉,故有以求之不至矣。无以求之,亦不至矣。是圣人无而有之,而易行乎。其中矣,可无辨乎。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入则为反,出则刚长,故“无疾”。疾犹病也。 “朋”谓阳也。 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 以天之行,反覆不过七日,复之不可远也。 往则小人道消也。 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若其以有为心,则异类未获具存矣。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彖曰”至“无咎”。○正义曰:“复亨”者,以阳复则亨,故以亨连复而释之也。“刚反动而以顺行”者,既上释“复亨”之义,又下释“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之理,故云“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也。
[疏]正义曰:“阳气始剥尽”,谓阳气始于剥尽之后,至阳气来复时,凡经七日。观《注》之意,阳气从剥尽之后,至于反复,凡经七日。其《注》分明。如褚氏、庄氏并云“五月一阴生,至十一月一阳生”,凡七月。而云“七日”,不云“月”者,欲见阳长须速,故变月言日。今辅嗣云“剥尽”至“来复”,是从尽至来复,经七日也。若从五月言之,何得云“始尽”也?又临卦亦是阳长而言八月,今《复卦》亦是阳长,何以独变月而称七日?观《注》之意,必谓不然,亦用《易纬》六日七分之义,同郑康成之说。但于文省略,不复具言。案《易纬稽览图》云:“卦气起中孚。”故离、坎、震、兑,各主其一方,其馀六十卦,卦有六爻,爻别主一日,凡主三百六十日。馀有五日四分日之一者,每日分为八十分,五日分为四百分四分日之一又为二十分,是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卦,别各得七分,是每卦得六日七分也。剥卦阳气之尽在于九月之末,十月当纯坤用事。坤卦有六日七分。坤卦之尽,则复卦阳来,是从剥尽至阳气来复,隔坤之一卦六日七分,举成数言之,故辅嗣言“凡七日”也。“反复”者,则出入之义。反谓入而倒反复谓既反,之后复而向上也。
[疏]正义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者,以天行释“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之义。言反之与复得合其道。唯七日而来复,不可久远也。此是天之所行也。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也。
[疏]正义曰:“以刚长”释“利有攸往”之义也。
[疏]“复见天地之心乎”。○正义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者,此赞明复卦之义。天地养万物,以静为心,不为而物自为,不生而物自生,寂然不动,此天地之心也。此复卦之象,“动”息地中,雷在地下,息而不动,静寂之义,与天地之心相似。观此复象,乃“见天地之心”也。天地非有主宰,何得有心?以人事之心,讬天地以示法尔。○注“复者反本之谓也”至“未获具存矣”。○正义曰:“复者反本之谓也”者,往前离本处而去,今更反于本处,是“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本”谓静也。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天地之动,静为其本,动为其末,言静时多也,动时少也。若暂时而动,止息则归静,是静非对动,言静之为本,自然而有,非对动而生静,故曰“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语则声之动,默则口之静,是不语之时,恒常默也。非是对语有默以动静语默,而地别体,故云“非对”也。云“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者,此言天地之动也。言“寂然至无是其本矣”者,凡有二义:一者万物虽运动于外,而天地寂然至于其内也。外是其末,内是其本,言天地无心也。二者虽雷动风行,千化万变,若其雷风止息,运化停住之后,亦寂然至无也。“若其以有为心,则异类未获具存”者,凡以无为心,则物我齐致,亲疏一等,则不害异类,彼此获宁。若其以有为心,则我之自我,不能普及于物,物之自物,不能普赖于我,物则被害,故“未获具存”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阳息坤,与垢旁通。刚反交初,故“亨”。 虞翻曰:刚从艮入坤,从反震,故曰“反动”也。坤顺震行,故“而以顺行”。阳不从上来反初,故不言刚自外来。是以明不远之复,入坤出震义也。 侯果曰:阳上出,君子道长也。阴下入,小人道消也。动而以行,故“出入无疾,朋来无咎”矣。 虞翻曰:谓乾成坤,反出于震而来复,阳为道,故“复其道”。刚为昼日。消乾六爻。为六日。刚来反初,故“七日来复,天行也”。 侯果曰:五月天行至午阳复而阴升也;十一月天行至子,阴复而阳升也。天地运往,阴阳升复,凡历七月,故曰“七日来复”。此天之运行也。豳诗曰:一之曰觱发,二之日栗烈。一之日,周之正月也;二之日,周之二月也。则古人呼月为日明矣。 荀爽曰:利往居五,刚道浸长也。 虞翻曰:坤为复。谓三复位时,离为见,坎为心。阳息临成泰,乾天坤地。故“见天地之心”也。荀爽曰:复者,冬至之卦。阳起初九,为天地心。万物所始,吉凶之先,故曰“见天地之心”矣。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复亨,谓刚反而亨也。阳刚消极而来反,既来反,则渐长盛而亨通矣。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以卦才言其所以然也。下动而上顺,是动而以顺行也。阳刚反而顺动,是以得出入无疾,朋来而无咎也。朋之来,亦顺动也。其道反复往来,迭消迭息。七日而来复者,天地之运行如是也。消长相因,天之理也。阳刚君子之道长,故利有攸往。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汉上易传》(宋·朱震)

复本坤而乾交之,阴阳之反皆自内出,非由外来而出入云者,以剥复明消息之理也。剥极成坤,阳降而入,坤极而动,阳升而出。入其反也,出其动也,其出其入,羣阴莫能害之,害之之谓疾,言刚反动而得位也。坤为顺,刚反,动而得位,以顺道而上行,斯复所以亨欤,朋阳之类也。一阳来复而得位,无咎者,以正也。刚动则不累于物,以顺行则不违其时,正则和而不同,斯朋来所以无咎也。夫复所以亨者,岂一君子之力哉?譬如舟车,必相济达,已先则拔之,彼先则推之,然后并心协力,其道大行。故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此合坤震两体、初九之动,以言复亨也。 天道之行,极则来反,往则必复,其复之数自午至子,不过于七。阳生于子,阴生于午,剥复七变,阳涉六阴,极而反初。日也,月也,岁也,天地五行之数所不可违,而必曰七日者,明律曆之元也。故日月五星始于牵牛,气始于夜半,曆始于冬至,律始于黄锺。子云得之为八十一首,以尽一元、六甲、三统、九会、二百四十二章之数。邵雍得之明日月星辰,元会运世,以穷天地消长无极之数。而雍尝谓子云作太玄,其得天地之心乎?故曰:反复其道,七日未复,天行也。此推剥复之变,言复之数也。阳自复而往,为临、为泰、为大壮、为夬、为乾,孰御之哉?君子之道,刚进而长,莫或御之,必至于盛。夫子曰:如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以齐王犹反手也。荀卿曰:三年天下如一,诸侯为臣,非虚语也。故曰利有攸往,刚长也。此自复推之,至乾以言复之成也。 易以天地明圣人之心,以为无乎不可也,以为有乎不可也。观诸天地则见其心矣。天地以万物为心,其消也,乃所以为息,其往也,乃所以为来。往极而来复,复则万物生,生者,天地之大德也。以其所见,论其所不见,天地之心其可知矣。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此以初九刚动言复之始也。始而亨,亨则有成矣。王弼谓天地以本为心,寂然至无是其本矣,此雷在地中之象也。彖之取象在于阳刚,反动而已,易无非象也。彖也、大象也、小象也,其象各有所宜,不可以一概论。在卦气为冬至,故太玄准之以周。

《周易本义》(宋·朱熹)

刚反则亨。以卦德而言。阴阳消息,天运然也。长,丁丈反。以卦体而言,既生则渐长矣。积阴之下,一阳复生,天地生物之心几于灭息,而至此乃复可见。在人则为静极而动,恶极而善,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也。程子论之详矣。而邵子之诗亦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包羲。”至哉言也,学者宜尽心焉。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震动坤顺。故日动而以顺。天行。天道也。言阴阳刚柔往来消长。天道固如斯也。此天地之心也。坤为心。象失传。详鱼氏易诂此以爻数括天地间之公例公理。其谓卦气起中孚。至复为七日。不推于数不合。只六日七分且于理大谬。是皆执于自姤至复为七月。经言七日故疑也。岂知易辞皆举一例。包括万有。十日数至七必相反。辰数亦然即以日言。幽(内双豕)诗云一之日。二之日。日皆谓月。侯果已言之矣。阴阳相遇为朋。自此象失传。皆用卦变。俟阳息至二成兑。二阳为朋。虞氏之说讹误至今。又五行志。京房易传曰。复崩来无咎。读朋为崩。是用覆象。谓剥艮覆在下为山崩。而易林遇此象。亦往往曰山崩。京所受也。其详皆在焦氏易诂中。覆象久失传。后惟惠栋用此说。实易言覆象者。不止此也。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复卦 彖曰 天行也 出入无疾 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 七日来复 利有攸往 刚反 动而以顺行 刚长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