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
一、概述
大衍之数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古代的筮法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意义。大衍之数的探讨涉及到周易对于宇宙、数理以及变化规律的认识等多方面内容。
二、大衍之数的数值
在《易经》中,大衍之数为五十。这一数字并非随意设定,它与周易的哲学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包含着天数和地数的概念。天数为一、三、五、七、九,其和为二十五;地数为二、四、六、八、十,其和为三十。天地之数相加为五十五,但大衍之数取五十,这其中的差异蕴含着古人对宇宙生成过程中“用”与“体”的理解,五十这个数字代表着在天地万物的运化过程中,实际发生作用的数。
三、大衍之数与筮法
揲蓍过程
在古代的筮法中,大衍之数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揲蓍(shé shī)来求卦。具体操作是,先取五十根蓍草(大衍之数五十),然后拿出一根不用,这一根象征太极,代表着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不动的根本。剩下的四十九根蓍草则开始进行分、挂、揲、归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
例如,将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成两堆,这象征着天地初分,阴阳已判。然后从其中一堆中取出一根挂于手指间,这一根叫做“挂一”,代表着人在天地之间的作用。接下来对两堆蓍草分别以四为单位进行揲取,将余数(可能为一、二、三或者四)放置一边,这就是所谓的“归奇于扐(lè)”。如此经过三次揲蓍的操作,最后得出的结果来确定爻的阴阳属性。
数理意义
从数理角度看,大衍之数所规定的揲蓍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基于数的运算来模拟宇宙万物变化的方式。每一次的分、挂、揲、归都有着严格的数理逻辑。这种逻辑反映了《易经》中阴阳变化、万物生成的观念。例如,四这个数字在揲蓍过程中不断出现,四被认为是代表着四时,象征着天地之间的时间循环规律,通过与蓍草数量的运算,将时间的概念融入到卦象的生成过程中。
四、大衍之数与宇宙观
天地万物的根源
大衍之数与《易经》的宇宙观息息相关。在《易经》的思想体系中,认为宇宙万物都有其根源和发展规律。大衍之数五十就象征着宇宙的整体,其中抽出的一根象征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进而衍生出万事万物。这一过程反映了古人对宇宙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生成过程的理解。
阴阳变化的体现
大衍之数在其运用过程中,处处体现着阴阳的变化。例如在揲蓍法中,分成两堆蓍草、挂一的操作等,都包含着阴阳的对立与统一。两堆蓍草分别代表阴阳二气,挂一之人在其中起到了沟通阴阳的作用。这种阴阳的互动和变化是《易经》宇宙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大衍之数通过筮法等形式将这种阴阳变化的思想具象化。
五、总结
大衍之数是《易经》中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在筮法中起着确定卦象的关键作用,而且从更深层次上反映了《易经》的宇宙观、阴阳观以及数理思想。大衍之数五十的设定及其相关的揲蓍操作过程,是古人对宇宙万物运化规律的一种独特的探索和表达。通过对大衍之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易经》这部古老经典所蕴含的深邃智慧,以及中国古代哲学在宇宙、人生等多方面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