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上经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注释:锡:同“赐”,赐给。鞶带:大带,古代官服的一部分。褫:指剥去衣服。本爻的爻义是:或许受赐官服大带,但是一天之内被多次剥夺。
讼卦上九

译文:上九,偶或(凭借胜讼)获赐饰有大带的显贵之服,但在一天之内却多次被剥夺。

注释: ①锡:即“賜”。辇带:搫,音P6n,《说文》大带也”;《本义》命服之饰。”这是以显贵的服饰喻指高官厚禄。

②终朝三褫之:终朝,《尚氏学》与《乾》三‘终日’同义”;三,喻多次;褫,音chT,《尚氏学》:“褫,夺也”,又曰《释文》‘褫,郑本作拕’,惠氏栋据《淮南子*人间训》‘盗拕其衣服’高诱注云‘拕,夺也’,是仍与‘褫’同。”以上三句说明上九以阳刚居《讼》之极,强讼不止,或因取胜而受赐厚禄,也将“终朝”之间多次被夺。《王注》处《讼》之极,以刚居上,讼而得胜者也;以讼受锡,荣何可保?故终朝之间,褫带者三也。”

讼卦第六爻,爻辞:讼卦第六爻人生启示

从卦象上看,上九以阳爻居柔位,失位,而且并不居中。他之所以获赐,是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得,一味地逞强好讼。

我们的文化讲求的是“忍为贵,和为高”,占得此卦者,可能因为爱打官司,恃强争讼,结果得到了一定的好处,包括得到了升官的机会,穿上了官服,扎了大带,但是,这种做法因为违背了传统的文化而受到舆论的谴责,通过这种方式得官在别人看来也是不光彩的。由于大家对你的评价不好,会影响上级对你的印像,你的官职可能是保不住的,甚至一天之内可能多次被剥掉官服,也就是被多次免职,职位不稳,非常危险。

所以占得此爻者,不妨仔细想一下,权衡一下利益得失,虽然通过打官司赢了对方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如果胜诉后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那么趁早停止争讼,双方握手言和。

占得此爻者,当心有关换房、租房、提升、加薪等事,可能遭到三番五次的戏弄。当然,你要注意,不要对别人出尔反尔,不要戏弄别人。

春秋时期的重耳由于受到后母的陷害,不得不离幵自己的国家,流亡在外。当时介子推及一些大臣因为相信重耳会大有作为,便一起跟着他流亡异国他乡。在重耳饥饿难忍的时候,介子推曾经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重耳吃,保住了重耳的性命。流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大臣们纷纷向重耳申诉自己曾经对重耳的种种帮助,重耳常高兴地奖赏了这些大臣。而介子推肖g常鄙视这种争功讨赏的行为,所以他没有说一句话,结果重耳却贵人多忘事,把他的功劳真的给忘了。介子推见重耳忘恩负义,便离开朝廷带着母亲到绵山隐居起来。后来重耳想起自己忘记了奖赏这个贤臣,便亲自去请,可是介子推就是不出来。重耳知道他是个孝子,心想如果放火烧山,他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下令火烧绵山,烧了三天三夜,但仍不见其出来,火媳后,只见介子推背着老母靠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根死去了。

晋文公把他们母子安葬在绵山,并改绵山为介山,立庙纪念,下令每年从介子推烧死的这天开始的一个月内,全国禁止烟火,家家吃冷食,所以叫寒食节,又叫禁烟节。后来日期由原来的一个月变为十天,最后又变为清明前后的三天内,现在一般将清明这天称作寒食节。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占得此爻,切记:

有锡不须欢,时当稳遯安。

困来宜择避,枯木奈严寒。

口啾啾,人事尚须忧。

心戚戚,恍惚两三头。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周易注》(三国·魏·王弼)

处讼之极,以刚居上,讼而得胜者也。以讼受锡,荣何可保?故终朝之间,褫带者三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或锡之鞶带”者,上九以刚居上,是讼而得胜者也。若以谦让蒙锡,则可长保有。若因讼而得胜,虽或锡与鞶带,不可长久,终一朝之閒三被褫脱,故云“终朝三褫之”。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虞翻曰:锡谓王之锡命。鞶带,大带。男子鞶革。初四已易位,三二之正,巽为腰带,故“鞶带”。虞翻曰:位终乾上。二变时,坤为终。离为日,乾为甲。日出甲上。故称“朝”。应在三,三变时,艮为手,故“终朝三拕之”。使变应已,则去其鞶带。体坎乘阳,故象曰“不足敬也”。 侯果曰:褫(拕),解也。乾为衣、为言,故以讼受服。 荀爽曰:二四争三,三本下体,取之有缘。或者,疑之辞也。以三锡二,于义疑矣。争竞争之世,分理未明,故或以锡二。终朝者,君道明。三者,阳成功也。君明道盛,则夺二与四,故曰“终朝三拕之”也。鞶带,宗庙之服。三应于上,上为宗庙。故曰“鞶带”也。 翟玄曰:上以六三锡下二阳,群刚交争,得不以让,故终一朝之间,各一夺之,为三拕。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九以阳居上,刚健之极,又处讼之终,极其讼者也。人之肆其刚强,穷极于讼,取祸丧身,固其理也。设或使之善讼能胜,穷极不已,至于受服命之赏,是亦与人仇争所获,其能安保之乎?故终一朝而三见褫夺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褫,敕纸反鞶带,命服之饰。褫,夺也。以刚居讼极,终讼而能胜之,故有锡命受服之象。然以讼得之,岂能安久,故又有终朝三褫之象。其占为终讼无理,而或取胜,然其所得,终必失之。圣人为戒之意深矣。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说文鞶大带也。锡命也。上应三。三巽为带。乾大故曰鞶带。乃巽为陨落。故终朝三褫之。褫夺也。坤为夜。乾为朝。上居乾终。故曰终朝。与乾三终日同义。上应三。三体离。离卦数三。(此数失传。祇易林洞林邵子用之)故曰三褫。先儒不知巽为陨落。(象本左氏。后祇易林用之)褫之故。全在巽。故无得解者。岂知中孚初九云。有它不燕。以应四巽也。姤九四。包无鱼。鼎九四。鼎折足。大过九四。有它吝。皆以应初巽也。例甚明也。释文褫郑本作扦。惠氏栋据淮南人间训。盗扦其衣被。高诱注云。扦夺也。是仍与褫同。乃宋项安世周易玩辞。引郑注曰。三扦。三加之也。后杨慎臧琳朱芹等。颇祖述其说。谓三扦其绅。以为夸耀。故象曰不足敬。但论语之拖绅。因孔子病卧。君来视。故加绅于朝服。以为敬。今非病卧。曰束绅垂绅皆可。曰拖绅。似不合也。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周易讼卦 上九 或锡之鞶带 终朝三褫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