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上经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注释:

译文:《象传》说潜伏兵戎在草莽间”,说明九三前敌刚强;“三年也不敢兴兵交战”,怎敢冒然行进呢?

注释: ①安行:安,《王注》辞也”,谓疑问语气词;安行,犹言“安可行”。

说明: “同人”应当顺合,不可强争。九三刚亢用强,有违正道,故尽管“伏戎”、“升陵”,也难以达到愿望。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情係者,德之累也。妄兴者,凶之道也。居下之长,而据尊之应,潜构兵戎,以敌于五。在下之上,曰髙陵也。至五而叁,象叁歳也。五胜而不能兴也。祸自致也。安所行哉。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正义曰:“伏戎于莽敌刚”者,释“伏戎于莽”之义。以其当□九五之刚,不敢显亢,故“伏戎于莽”,“三岁不兴”,“安行”者,释“三岁不兴”之义,虽经三岁,犹不能兴起也。安,语辞也,犹言何也。既三岁不兴,五道亦已成矣,何可行也?故云“安行也”。此假外物以明人事。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崔觐曰:与二相比,欲同人焉。盗憎其主,而忌于五,所以隐兵于野,将以袭之,故曰“伏戎于莽”。五既居上,故曰“升其高陵”。一爻为一年,自三至五,频遇刚敌,故“三岁不兴,安可行也”。案:三互离巽,巽为草木,离为戈兵,伏戎于莽之象也。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所敌者五,既刚且正,其可夺乎?故畏惮伏藏也。至于三岁不兴矣,终安能行乎?

《汉上易传》(宋·朱震)

离为甲冑,为戈兵,三动有震巽艮之象。震巽,草木,莽也。艮为山,在下体之上,陵也。震为足,巽为高升于高陵也。三不动则伏戎于莽,言九三刚而不中,不能同人,与五争应。二者,五之所同,九三贪其所比,据而有之,故伏戎于莽。将以攻五,虑其不胜,又升高陵而望焉。然五阳刚居尊位,二本同五,非三之所当,有于义屈矣。故望其敌,知其不可犯也,反于中知义不可行也。乃退而守下,比于二,二亦自若。然则非道而同乎人者,动而争之,不可得也,不动而比之,不可得也。奚益矣,终其能行哉?故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乾为岁,三岁,三爻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言不能行。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敌刚即阳遇阳。安行谓行难。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易经同人卦 象曰 伏戎于莽 三岁不兴 敌刚也 安行也

推荐阅读